【IT商業新聞網訊】“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競爭格局變化,為我國展開全球化的布局,整合產業資源,向國際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機遇。”3月7日,正在出席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兼CEO孫丕恕在接受《21世紀》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形勢下,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應該抓住機遇,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
“國家對人大代表的建議十分重視。”孫丕恕說,其去年提交的關于《全面落實安全等級保護制度,提升我國信息安全保護水平》的建議已獲顯著成效,國家將就“安全等級保護”推出標準,并陸續開始實施。
今年,他提出了《關于加快發展信息安全關鍵產業的建議》和《關于規劃發展我國存儲器產業的建議》等兩項建議。
構建信息安全防護墻
《21世紀》:你認為應該怎樣發展我國的服務器和信息安全產業?
孫丕恕:高效能服務器和信息安全產業是信息化建設的核心領域,但是目前這些領域我國主要依賴于進口和國外品牌,這削弱了我國信息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發展具有自主核心技術的高效能服務器,打破國外技術和產品的壟斷,對大幅降低國家信息化建設的成本具有重大意義。同時,這也有助于消除信息安全隱患,保障國家經濟運行安全、社會安定和戰略安全。
存儲器是電子產品中最基本的部件,是信息產品里的“糧食”,但我們現在與國外差距越發增大,并呈現完全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由于信息產品制造向中國集中,我國存儲器需求量已占到全球總需求量的46%,2007年進口額達近300億美金。無糧不穩,無存儲則信息產品不穩,有了存儲器產業的話語權,就有了信息安全的一道墻。
《21世紀》:我國在存儲器核心技術方面如何才能實現根本性突破?
孫丕恕:高性能服務器作為信息安全的防護墻,國家應該從兩個方面促進其發展。首先是國家通過實施重大創新工程,實現高性能服務器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并進一步推進其產業化程度。其次是支持、推動國產高效能服務器在關鍵領域的推廣應用。
具體而言,國家應該鼓勵和支持重要系統建設單位使用國產高效能服務器。同時,建立面向關鍵行業應用的高效能服務器應用示范工程,設立成果轉化推廣專項經費。此外,支持重點行業的關鍵應用向國產高效能服務器系統移植。
《21世紀》:目前,我國信息安全產業處于什么樣的水平?
孫丕恕:我國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基礎薄弱,水平不高,信息安全系統在預測、反應、防范和恢復能力方面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安全防護能力不僅大大低于美國、俄羅斯和以色列等信息安全強國,而且排在印度、韓國之后。
與此同時,中國的信息安全產業依然處于起步階段。我國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監管措施不到位,監管體系尚待完善,最主要的是由于關鍵技術和產品受制于人。
《21世紀》:如何才能迎頭趕上?
孫丕恕:我這次主要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建立完善信息安全標準,加大力度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全面落實;二是支持信息安全核心技術與產品創新,提高我國信息安全產業化能力;三是強制推廣使用自主知識產權安全技術產品,實現我國信息系統技術裝備安全、可信、可控。
在政策層面,要盡快制定出臺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產品和安全服務管理辦法,制定信息安全等級產品采購和安全服務機構目錄;在行業標準方面,要制定關鍵信息化設備、安全產品的安全技術標準。
承接全球產業轉移
《21世紀》:金融危機的爆發,對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影響有多大?
孫丕恕:全球電子信息產業需求下降,從市場的角度看,大家造血的機能都在減少。這種境遇下,企業都在尋找新的市場機會。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比其他一些國家樂觀,這使得跨國企業更看重中國市場,中國市場的競爭更為激烈。
這使得中國企業更要充分意識到自身優劣勢,巧妙應對競爭。就浪潮而言,公司會首先鞏固已有傳統大客戶群,伺機搶占一些不大型企業客戶;海外市場方面,浪潮主要瞄準公共應用市場,以擴大新興領域。
《21世紀》:2009年,德國DRAM存儲器廠商奇夢達、美國存儲器廠商Spansion迫于金融危機和產業周期低谷的沖擊先后申請破產保護。浪潮是否也感受到了壓力?
孫丕恕:從歷史經驗來看,每一輪經濟危機都是半導體存儲器產業格局大調整和產業中心轉移的導火索。可以預見,本輪金融危機導致的全球半導體存儲器產業戰略性調整將形成以亞太區為中心的新產業格局。
目前一些地區和企業正尋求在收購這些面臨經營困境的企業的資產,或尋求進行核心技術的轉讓。
事實上,金融危機使得歐美等發達國家一些企業資產大幅縮水,這就給中國企業提供這么一個并購機會。中國企業應該抓住歷史機遇,通過資本運作和國際并購合作獲取這些企業的核心技術,實現對產業資源控制的戰略目的。這也相當于為中國企業在海外辦了一個研發中心。
《21世紀》:中國企業是否有能力去并購?
孫丕恕:海外并購不僅僅是需要目前大額的資產,它還需要持續投入和經營,畢竟尋求出售的這些企業現在基本上都是虧損。
我認為,如果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國家應該在并購資金、財稅政策上給予支持,如資本金注入,或者在無息或低息貸款、技術吸收消化項目資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幫助。
經驗告訴我們,發展半導體存儲器一直是后進國家在半導體產業發展方面趕超發達國家的唯一有效途徑,日本、韓國如此,中國臺灣地區也如此。
更重要的是,金融危機將形成半導體產業的遷移,我們可以通過并購實現產業承接。
尋求并購機會
《21世紀》:目前,國內IT產業正朝著產業集中度方向發展。浪潮作為一家國內重要本土IT企業,在整合外部資源方面是否也有并購考慮?
孫丕恕:現在是并購的較好時機。浪潮會并購國內一些有技術,特別有市場的公司,來完善產品線和技術方向。在海外市場,浪潮也計劃并購一些技術性公司,盡快提高我們技術競爭能力,并加大海外市場的開拓。目前,浪潮已經和一些合作伙伴做一些具體交流。
浪潮已經決定投資1億元,設立山東華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下稱華芯)。華芯公司注冊資本3億元,其另外兩個股東是山東省高新技術投資有限公司和濟南高新控股集團,三家股東各以現金出資1億元,持股比例均為33.33%。
華芯是浪潮埋下的棋子,在海外并購過程中,華芯如有機會,希望配合國家戰略參與其中。
《21世紀》: 在金融危機環境下,浪潮海外市場是否受到影響?
孫丕恕:浪潮已經實現在13個國家銷售產品,這些國家包括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也有南美、非洲等一些發展中國家。海外市場銷售收入大約占總收入的15%。金融危機爆發后,浪潮有一些影響,但是影響不大。
目前,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的是軟件外包,美國、歐洲等一些企業希望產業回歸,盡可能把自己的活自己來做。因此,今年,外包產業將會出現新的整合。對于浪潮而言,可能會從資本層面,通過并購等方式擴大外包產業。
《21世紀》:浪潮集團今年的業績預期如何?
孫丕恕:浪潮預計今年業績增長將在20%以上。 (編輯:列娜)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松下、本田、富士膠片等日本大型企業正積極調整產品戰略,將眼光從日漸萎縮的歐美日等主要發達市場轉向新興市場,瞄準新興市場中等收入人群,開發低價產品。 【IT商業新聞網訊】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最新報道,松下>>>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