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2008年10月,IBM宣布本財年第三季度利潤增幅20%,達到28億美元。當各大公司深陷危機之時,IBM何以在金融危機中逆勢而行?要尋找答案,我們需要回到80年前的那次大蕭條。
如果從CharlesF.Flint在1911年組建IBM的前身C-T-R公司算起,至1929年的大蕭條,IBM只有18歲,與1988年成立的華為公司年紀相當。在大蕭條中,IBM的客戶成批破產,幸存下來的客戶大筆削減訂單。與其他的同行一樣,IBM可以關閉工廠、削減研發費用、裁減員工,以躲過這一嚴冬。然而,在老沃森的領導下,IBM決定獨辟蹊徑。
在分析了公司所占用的各類資源之后,IBM堅信員工才是公司的最寶貴財富。IBM率先宣布,決不關閉一家工廠,也不裁減一名員工,在危機關頭,各級管理者必須比平時更加關懷員工。
在投資于員工的同時,IBM也在新技術上投下了重重的籌碼。第二年IBM更投資了100萬美元在紐約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現代化的研發實驗室。
與此同時,老沃森要求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產量。他告訴工廠負責人,如果現在沒人訂貨,就將所生產的新型計算設備及其零部件放在倉庫里。自然,IBM遇到了極大的財務壓力,甚至董事會也曾考慮過解除老沃森的職位。
但當1935年美國政府發布社會安全法案,需要對2600萬就業資料進行數據處理的時候,IBM積蓄的產品和技術立刻被搶購一空,后續訂單蜂擁而至。于是,那時所有和IBM競爭做打孔機和計算設備的公司都隨之消失了,只有IBM開發出了大型計算機。后來,在GE、RCA、Univac、NCR等8家主要的大型機生產企業中,只有IBM一家成功轉型到了小型計算機。然后,在DEC、王安等6家生產小型機的企業中,有4家破產或被并購了,又是IBM開創了個人電腦的新紀元。今天,IBM又是第一個將個人電腦業務剝離出去,全力轉向IT服務。
在大蕭條中,老沃森領導IBM作出了大膽的商業決策,如果說這多少有些戲劇性的話,IBM長期投資于員工發展和技術研發,則是堅持了100年的基本策略。危機中員工更忠誠,也更有創造力;反周期進行研發投資更節省,也更容易脫穎而出。在這些不尋常舉措的背后,其實是一個極其簡單的道理:唯有堅守公司的核心價值觀,始終關心員工、服務客戶、追求卓越,才能在危機過后的下一個高峰獨占鰲頭。(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微軟預計Windows7的普及程度將超過XP,微軟將根據客戶愛好決定在上網本市場上提供哪種操作系統,“我們將讓市場做出選擇,發布上網本版Windows7后,安裝XP的上網本將越來越少,我認為市場將選擇Windows7。” 【IT商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經濟蕭條百年輪回 IBM曾如何度過危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