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重出江湖引發各種評論。是因為聯想賠錢?還是楊元慶引咎降級了?我看都不是,聯想變局是企業跨國并購的整合升級,也是楊元慶到位了。從柳傳志的角度看,如果說當年楊元慶出任董事長是“扶上馬”,今天楊元慶出任CEO就是“送一程”。
企業家是市場經濟的稀缺資源,企業家這個詞的英文和德文的原意就是“承擔風險的人”,而一般人性是厭惡風險的。出于對風險的承擔,企業家驅動的企業經營總是在挑戰市場的邊界,這就要跨越國界;挑戰產品的邊界,這就是技術創新;挑戰人性的邊界,這就是品牌服務。在這三個邊界面前,企業家的使命感其實來自于對風險的挑戰,我們說聯想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因為其所追求的是超越人的極限。
“高危動作”
1月12日我們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談聯想變局,并購專家陳明健說:柳傳志+楊元慶是1+1=2,聯想收購IBM PC業務卻是1+1=11。跨國并購在企業經營中屬于“高危動作”,所以首任董事長就像雜技演員一樣,背后有一根隱形的保險鋼絲。在楊元慶任董事長的時候,柳傳志的角色就像那根保險鋼絲一樣,因為合并雙方這兩個“1”此時還是分離的,并購失敗的風險隨時存在。在企業的并購交易中,策劃易,執行慢,整合難。策劃需要的是機會和膽識,執行關注的是專業和細節,而整合才是“1+1=11”的關鍵。從這個意義上說,聯想變局即是并購整合的代價,又是合并雙方成為11的標志,因為只有聯想代表坐穩CEO位置的時候,并購雙方才能凝聚為打不散的一家公司。
并購后的整合難在哪里呢?跨國并購后整合成功的標準有三個:一是靜態的資產整合,二是動態的業務整合,三是精神的文化整合。靜態整合是專業人士的工作,動態整合是管理團隊的工作,而文化整合卻是戰略經營的工作。讓兩支團隊整合為一個軍團并能轉戰四面八方,這才能實現跨國并購的戰略目標,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否則,就會像海爾的跨國經營一樣,只有海爾公司的國際業務,卻沒有形成海爾跨國公司。跨國公司在精神文化上必須是超越國家的,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的一個新物種。
順水推舟
用現代跨國公司的組織理論來分析聯想變局,應該說是一個整合成功的案例。如果一開始就是柳傳志先生任董事局主席,楊元慶任CEO,幾乎可以判定并購必然失敗。還是用軍隊整編作戰為例,把兩支部隊整編為一個軍團,如果用其中一支部隊的軍官統領全軍,那就不是部隊整編,而是部隊收編,另一支部隊的官兵就會成為散兵游勇,既沒有血濃于水的團隊忠誠,也沒有令行禁止的職業習慣,軍隊的整編就會因此失敗。
經過三年的磨合之后,楊元慶先生正式到位直接領軍作戰了。整編后的聯想能否再上一個臺階呢?從并購的角度看,聯想并沒有賠錢,因為在“1+1=11”之后再退到8~9也是大賺。從經營的角度看,賠錢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聯想電腦在國內和海外兩個市場的份額都在下降,這是對聯想團隊的挑戰。筆者站在旁觀者的立場看,既然已經賠了,索性順水推舟,以虧損換市場份額,此時若急于扭虧而在市場份額上一退再退,反而得不償失。(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微軟公司對外公布了其研究院研發的部分讓人期待的最新技術。這些技術也在此前剛剛在美國舉辦的微軟技術節上進行過展示。微軟亞洲研究院為主研發的技術讓人值得期待。 【IT商業新聞網訊】3月6日下午,微軟公司對外公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想變局“高危動作”——跨國并購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