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最新數據顯示,中國的電腦數量已達1.2億臺,目前每年淘汰1000萬臺以上,預計3至5年后淘汰量會高達2000萬臺/年。數量如此龐大的淘汰電腦如何處理正成為困擾中國社會的一大難題。
電子垃圾后患無窮
一般人或企業處理淘汰的舊電腦的方式有兩種,要么賣給小商販,要么賣給正規的電腦收購廠商。正規廠商對于好壞電腦一律拆解,成本遠高于小商販,小商販往往能以高出正規廠商100元左右的價格收購舊電腦,所以絕大多數人更傾向于把電腦賣給小商販。殊不知這短期的好利行為,其實是在縱容犯罪,后患無窮。
小商販對收到的舊電腦進行分類,把依然能用的電腦簡單翻新后拿到二手市場高價賣出,欺騙消費者,翻新后的電腦往往用不足月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壞電腦便賣到溫州、廣東等一帶的電子垃圾城。
據了解,電腦由700多種材料組成,其中的一半以上含有劇毒。每臺電腦顯示器含有約1.14千克鉛,如不能妥善處理,這些鉛會污染水源,破壞兒童腦發育。廢舊電腦線路板含國際公認的6種最劇毒的物質,如果用焚燒方式處理則會產生大量的致癌物質二惡英。
全球每年產生電子垃圾2000至5000萬噸,如果用火車裝運,這列火車的長度可環繞地球一圈。如今這些電子垃圾往往堆在非洲和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其中重金屬和化學物質外泄,已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重大威脅。
電子垃圾污染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重視,各國均對廢舊電腦的回收利用做出強制性規定。我國也于2008年2月1日起實施《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范管理辦法》,由國家環�?偩种贫ǖ倪@個《辦法》規定,電子廢物的拆解、利用和處置,經營者均須備案。凡是無照經營、擅自處理電子垃圾的單位將被處以最低5萬元,最高50萬元的罰款。
《循環經濟促進法》也已于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該法對以生產者為主的責任延伸制度做了原則規定:生產列入強制回收的產品或者包裝物的企業,必須對廢棄的產品或包裝物負責回收,對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產企業負責利用;生產者委托銷售或者其他組織進行回收的,或者委托廢物利用或者處置企業進行利用或者處置的,受托方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合同的約定,負責回收或者利用、處置;消費者應當將廢棄的產品或者包裝物交給生產者或委托回收的銷售者或者其他組織。
國家已經建立了廢舊電子垃圾拆解專業機構,但是由于渠道建設艱難和先期投入巨大,這些“正規軍”普遍陷入回收不足,“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實際上,我國廢舊電腦主要被“家電回收游擊隊”(小商販)收走。一把鐵錘、一個露天硫酸池就是“游擊隊”們拆解廢舊電腦的主要設備。
廣東省汕頭市的貴嶼鎮就曾是“游擊隊”聚集的電子垃圾城。這個不到50平方公里的小鎮,每天有100多輛滿載廢舊電器零件的貨車蜂擁而入。數萬人在成山的電子垃圾中無休止地忙碌——他們焚燒廢舊電線和電纜,用硫酸水沖洗線路板,那些無法再回收的垃圾則被再次焚燒或就地堆棄。
這是一個被稱為“用19世紀工藝處理21世紀產品”的悲劇。一家境外媒體在報道中講貴嶼人稱為“機器堆中的鬼魂”。這里空氣極度窒息,河水污濁不堪,土壤深度中毒。這里的兒童患白血病的幾率高出其他地區幾十倍。
然而,這是貴嶼近10萬人賴以生存的產業,也是中國發展道路中面臨的又一道難題。廢舊電腦何去何從?中國又該如何為這些廢舊電腦尋找出路?
讓舊電腦傳遞更多愛
一方面,城市在大量淘汰電腦,嚴重污染環境,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農村卻極缺電腦。
據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村絡工程辦公室總工程師寇忠寶博士介紹,我國只有40%左右的縣建立了農村信息服務站,直接接觸過或使用過這些電腦的農民僅占我國農民總數的4%。
在寇忠寶看來,貧窮之所以如緊箍咒一般緊緊套在中國老百姓的頭上,其根本原因正是信息不暢、信息化水平低下。截至2006年底,美國電腦擁有量為150臺/百人以上,中國城市電腦擁有量為15.73臺/百人,而中國農村電腦擁有量僅為0.91臺/百人。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從全球范圍來看,信息及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社會發展水平也高。截至2007年6月,中國農村互聯網覆蓋率只有5.1%,不到城市的1/4。農村信息化水平的滯后嚴重阻礙了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民的增收致富。
據寇忠寶介紹,中國擁有數量高達1.5億的農村中小學生,他們中77.3%以上的沒有用過甚至沒有見過電腦。現代信息技術的缺失和信息擁有量的匱乏讓他們在人生的起跑線上遠遠落后于城市的學生。一臺電腦就是這些農村孩子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戶。
面對電子垃圾處理難和農村信息化建設緩慢的社會問題,中國扶貧開發協會聯合中國致公黨推出的“綠色電腦扶貧行動”為舊電腦賦予了新使命。
綠色電腦扶貧行動的宗旨在于有效利用城市淘汰的電腦等電子設備,通過科學環保的處理,使其成為可以使用的“綠色再生電腦”,輸送到農村使用,改善農村中小學計算機教學環境,促使農村信息化建設,同時,促進了廢舊電腦等電子設備的環保處理,保護了環境。
寇忠寶告訴《中關村》記者:“綠色電腦扶貧行動的理念在于:‘節約、環保、透明’”。即向企業或個人募集大量閑置電腦,在整修之后,捐獻給需要的農村,為貧困農村中小學電腦教育及農村信息化建設提供硬件設備,等達到使用壽命后再將其召回,進行環保處理。不能整修使用的電腦,經過環保處理后再生利用,并對社會公開電腦處理的全過程,邀請相關機構監督整個活動流程,以保證活動的透明度。
綠色電腦扶貧行動自開展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和熱情參與。
早在2008年5月28日中國建設銀行捐贈了第一批總計249臺舊電腦,在河北省大廠縣邵府小學建立了第一座以中國建設銀行命名的綠色電腦教室。
近于今年1月12日,聯想集團捐贈了數量最多、價值最大的1300臺天福電腦,用于在農村地區建設信息服務站、電腦教室。
截至到目前為止,在不足一年的時間內,扶貧行動已募集到近三千臺電腦。聯想、微軟、搜狐、方正、英特爾、IBM、MSN、諾基亞、香江國際、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電力集團、中國農墾集團、慧點科技公司等眾多企業、機構紛紛獻出愛心。
社會公眾的熱情也感人至深。從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到年近八旬的老人,從不愿留名的大學生到自愿為行動創作宣傳曲的奧運火炬手,關心愛心,奉獻愛心,正如綠色電腦扶貧行動負責人寇忠寶所愿,“成為當前最時尚、最潮流的舉動。”
從西南邊陲的貴州畢節、湄潭到燕趙大地的北京密云、河北大廠,從白雪皚皚的青海果洛到丘陵起伏的安徽六安,綠色電腦扶貧行動已在北京、河北、內蒙古、青海、湖南、四川、貴州、安徽、甘肅等10個省份建立了數十所“綠色電腦教室”和“農村信息服務站”。
漫漫艱辛路
綠色電腦扶貧行動得到了民主黨派、相關部委、企事業單位及國際組織,眾多信息化專家、環保專家、公益專家、教育專家的關注和支持。
中國科學院計算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聯想集團首任總工程師倪光南認為綠色電腦扶貧行動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既幫助了農村,又體現了環保,還促進了循環經濟,很有意義。”
“農村信息化最重要的就是一個機制的問題。”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原農業部信息中心主任方瑜認為,“通過公益機制的設計,你們解決了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問題;進一步,還可以設計機制,在送電腦的時候要求地方政府配套,為農民提供免費的互聯網公共接入點。這是完全符合國家信息化規劃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廢舊線路板處理專家沈志剛認為綠色電腦扶貧行動是一個偉大的公益項目,符合所有人的需求。捐贈的人處理了麻煩,避免了電子垃圾,還能支持扶貧、獲得榮譽;接受捐贈的人得到了實惠,提高了信息化水平;而處理環節上的各個企業由于有了大量電腦的來源,才可能實現正常運轉,使產業健康發展。“你們不花國家政府一分錢,解決了農村信息化、循環經濟、環境保護中的重大問題,是件了不起的事。”
……
面對來自各界的肯定和支持,回顧近一年的工作歷程,綠色電腦扶貧行動負責人寇忠寶略顯疲態。
“挺累的。當時有段時間,我畫了28個流程模塊,每個流程都得想得很周全細致,如果中間有一個流程出了問題,整個流程就堵塞了�,F在下游產業鏈基本上都整合到位了,我現在主要的工作重點就在募集舊電腦。”
“也很難,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得多。相當于我要起頭牽扯一個產業鏈,幾十家公司都圍著我轉。”
但一路走來,愛心的全程溫暖和呵護給了寇忠寶很多信心和勇氣。從電腦的捐贈、整修、環保處理,到地方捐贈、后期維護,再到活動宣傳、監督,各方機構和人士紛紛獻出了愛心。
前期,寇忠寶去農村調研,參觀了一所小學,發現電腦教室破爛不堪,腳底下的教室地板磚往外翹出。上課用的是1998年其他人淘汰的386電腦,屏幕閃動,色彩雜亂。“就這樣,電腦課還挺熱門。學生們排隊1個小時就為了能等到一臺開機都得用半個小時的386電腦。”寇忠寶話語沉重。
2008年7月6日是寇忠寶永難忘懷的一天,第一座綠色電腦教室露天開放儀式就在這一天舉行。陰雨連綿數日,而這一天卻意外地放晴了,站在湛藍的天空下,沐浴著通亮溫暖的陽光,寇忠寶忘記了所有的疲憊和困難,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和滿足。
如今的寇忠寶仍在尋求更多的愛心合作機構和人士,他希望使綠色電腦扶貧行動在全國樹立一個具有廣泛影響力,堪比“希望工程”的公益品牌,號召全民關注環保、關注扶貧,通過向社會廣泛募集舊電腦,支援全國5萬所鄉村中小學以及10萬個行政村的信息化基礎建設。(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赫德上個月表示,在結束于今年10月份的本財年中,惠普銷售額將下滑2%至5%。赫德2005年4月接替卡莉·費奧莉娜(CarlyFiorina)出任惠普CEO。 惠普CEO馬克赫德(Mark Hurd) 【IT商業新聞網訊】北京時間3月5日上午消息,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舊電腦的新使命:向傳遞農村傳播愛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