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云計算的技術亮點在于,把一堆廉價PCs捆綁在一起,統一管理,使用起來如同一臺超級大型機(Mainframe)一樣。與大型機相比,云計算平臺不僅價格便宜,穩定性不差,而且便于不斷擴張其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
以大型機(Mainframe)為代表的超大規模計算和存儲能力,以前為少數機構所專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現在云計算風起云涌,超大規模計算和存儲能力,為普通企業甚至個人敞開了大門。
受益者
誰是云計算技術最大的受益者?網站最有可能獲得頭籌。原因主要有三方面,
1、有了云計算技術,不具備雄厚財力的網站,也可以獲得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
1997年,Google起家時,面臨 的問題是資金短缺,但是需要超大規模的存儲空間去存儲互聯網上所有網頁的內容,需要超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去建搜索索引,以及處理海量的并發的用戶請求。 Google大膽地探索了以Google File System,MapReduce,Chubby和BigTable等等技術為核心的云計算技術,用一堆廉價PC組建服務器集群,去滿足超大規模的存儲空 間和計算能力的需求。
2006年,Google云計算平臺的規模 是45萬臺機器。兩年過去了,有人推測現在的規模又翻了一番。不僅規模超大,而且經過十多年的實踐證明,云計算平臺的穩定性也令人滿意。
2、云計算平臺具有強大的可擴展性(scalability)。
如前所述,從1997年到現在,Google云計算平臺隨著互聯網內容的增長而迅速增長。通常情況,計算平臺的規模增加,必然導致管理上的額外負擔增加,從而導致整個系統的效率下降。
但是Google平臺規模急劇增加,并沒有導致整體效率的顯著下降。所以,Google式的云計算平臺具有強大的可擴展性。
3、應對難以準確預測的訪問流量,云計算平臺能夠提供足夠的彈性,隨著流量的變化而增減計算能力和存儲空間。
網站的訪問流量不均勻,高峰期用戶訪問量猛增,機器忙不過來。而閑暇時,很多機器處于閑置狀態,造成資源浪費。而且,各家網站的高峰期不一致,經常會出現你忙我不忙的局面。
并不是每家網站都必須構建自己的云計算平臺。如果多家網站把各自的小云,匯集到一起,形成一朵大云,那么就可以動態地集結眾多機器,幫助某幾家網站應付流量高峰期。等這些網站的高峰期渡過以后,相同的機器被集結去應付其它網站的高峰期。
Facebook里面有個制作視頻的插件,Animoto,登臺亮相之初,賓客盈門,后臺服務器在三天內,從50臺一下子猛增到3500臺。熱鬧了一陣子以后,賓客熱情消退,門可羅雀,根本用不了3500服務器。
如 果Animoto自己建網站,流量大增時,Animoto后臺服務器忙不過來,失去的是市場。如果Animoto建了3500臺服務器的后臺系統,流量大 跌以后,這3500臺服務器構成的后臺系統處于閑置狀態,造成對現金流的無意義的侵蝕。幸虧Animoto運行在Facebook云計算平臺之上,云計 算,把一場驚悚化為無形。
顧慮
是不是所有網站都應該把計算和存儲托付給云計算平臺?至少現在暫時不行,因為目前客戶對云計算平臺有兩方面的顧慮,
1、挾持
從 2006年到2008年,Amazon云計算平臺對存儲空間的收費,降低了20%,對網絡帶寬的收費,降低了50%。對于客戶來說,這當然是好事情。但是 反過來想想,如果Amazon不降價,客戶有什么反制手段呢?隨著客戶把更多的數據存儲在云技術平臺上,客戶對于云計算平臺供應商的反制手段越少,反制力 度也越小。這就是客戶被劫持的恐懼。
如何打消客戶對于被劫持的恐懼?辦法是統一各個云計算平臺之間,數據下載和上傳的APIs和 Protocols,方便客戶把數據從一個云計算平臺,轉移到另一個平臺上去。但是統一APIs和Protocols,取決于各大云計算平臺供應商之間談 判的結果。預計這個談判過程將曠日持久。
2、安全性
云計算的安全隱患,主要并不在于如何防范黑客攻擊云計算平臺,導致 其癱瘓。也不在于防范共享云計算平臺的多個客戶之間,相互偷窺對方的程序和內容。而在于如何防止云計算平臺供應商,偷窺客戶的數據和程序。因為云計算平臺 供應商,掌握著平臺內所有機器的root權限,所以他們能夠看到每臺機器上面存儲的所有內容,以及運行的所有程序。
一個似乎可行的解決辦法是給客戶的數據和程序加密,只有當客戶自己讀數據和運行程序時,才解密。這個辦法實際上不可行。因為且不說加密和解密導致的計算量增加,更大的難題在于如何對加密的數據進行搜索。這個問題目前尚沒有很妥善的解決辦法。
美國第二大零售店,Target,把自己的網站托付給Amazon運營,實在是冒險的行為。
安全的隱患不好解決,所以必然有潛在的云計算客戶,希望構建私有專用的云計算平臺。開展云計算業務的另一個空間,是做咨詢公司,幫助這些企業構建屬于它們自己的一朵朵小云。
應用模式的轉變
新浪最近推出一個產品,叫“音樂盒”。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MP3播放器,用戶可以搜索音樂,而且音樂盒也可以根據用戶以前聽過的音樂,推薦音樂。此外,用 戶還可以組建自己的專輯。還有,在播放MP3的時候,音樂盒還可以搜索相應的歌詞,配合著播放的節奏,滾動地顯示歌詞。
也就是說,用戶電腦上運行的是終端播放器。但是搜索,推薦,專輯和歌詞等等各項數據量大,邏輯復雜的功能,交付給網絡上的云計算平臺去處理。
類似于新浪音樂盒這樣的應用模式,我們稱之為前店后廠模式。隨著云計算的日臻完善和普及,前店后廠模式的應用有可能大行其道。
內容為王
云計算的競爭格局,目前來看是三足鼎立的狀態。
云計算商務做得最好的,當屬Amazon.com。Amazon發軔于網絡書店,后來業務擴展到賣電子產品,甚至服裝,玩具,家具以及食品等等。再后 來,Amazon不滿足于零售業,而是想著開放平臺,吸引各色攤販借用Amazon的平臺,營銷各自的產品和提供各自的服務,而Amazon坐收攤位費。
Google的AppEngine,主要針對各種網站,希望吸引這些網站只負責設計門面,而把后臺處理,托付給Google AppEngine去完成。
Microsoft的云計算戰略,被命名為“云端計算”。之所以加了一個“端”字,強調的是Microsoft不僅有網絡上的云計算平臺,而且這個平臺與各種Windows操作系統上各種終端產品緊密結合,形成前店后廠的終端產品。
云計算大戰,各路諸侯逐鹿中原。混戰過后,誰將是最后的王者?
或許,誰占有了更多更好的內容,誰更有可能最終勝出。原因是,網絡帶寬的發展跟不上計算機硬件的發展,所以從經濟效益來講,數據的處理應當 運行在,離數據 的存儲地點更近的地方。這就是說,如果某一家云計算平臺存放了更多更好的內容,就會吸引大家在這個平臺上開發各種應用,充分利用平臺上的內容,提供更好的 服務。如果某一家云計算平臺擁有了更多更好的服務,就會反過來刺激人們把更多更好的內容上傳到這個云計算平臺。如此循環往復,形成正反饋。
Amazon正在游說美國政府,免費提供存儲空間,存放美國人口普查等等大型數據。或許,Amazon的競爭戰略可以概括為,內容為王。(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SAP中國區在發生高層“清洗門”半年后,其新高管團隊在3日晚間集體亮相媒體,包括中國區總裁張烈生在內的13名高管中,4名為空降兵,約占1/3。 SAP中國區高管團隊集體合影 【IT商業新聞網訊】 3月5日凌晨消息,SAP中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云計算價值鏈:客戶顧慮集中在挾持與安全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