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近年來,隨著各類中間件產品從技術研發走向規�;瘧煤椭饾u普及,在形成了龐大的中間件市場的同時,也使得以業務為導向和驅動、專門用來快速構建應用軟件的應用開發平臺從各類中間件中凸顯出來,成為眾多行業用戶和主打各行業的大型、中型系統集成商、以及獨立軟件開發商快速構建應用軟件的基礎平臺。
應用軟件平臺地位日益凸顯 Web應用開發平臺成撒手锏
隨著軟件產業的飛速發展,應用從提出需求到開發部署的周期越來越短,開發工具的功能、語言的支持能力、高效開發能力等因素,在技術實施中越來越占據重要的比例。原有的單一業務應用開發平臺,套件化、定制化、逐個對象實現的方式,無疑已成為了應用開發的瓶頸。
因此,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軟件基礎架構平臺的興起以及業務基礎軟件平臺的誕生,使得新的軟件平臺產業正在悄然而迅速地形成;同時,以業務為導向和驅動的、可快速構建應用軟件的應用軟件平臺(中間件Middleware),與操作系統、數據庫并稱為基礎軟件的三架馬車,已成為企業級應用不可或缺的三大支柱。
據專業研究與咨詢機構IDC發布的《軟件商成長路線圖》白皮書顯示:技術平臺及其與產品平臺的分離,是當前軟件開發商競爭力得以差異化并提升的戰略重點。技術平臺對于軟件商的價值,從技術層面來看,可以直接提高軟件開發的復用度和敏捷度;從管理層面來看,則可降低對人員的依賴性并最終提升軟件的規模化、流水線式的生產能力。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進行提高,技術平臺將最終使得軟件開發商可以關注客戶業務,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縱觀當前市場上的應用開發平臺,從技術角度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基于.NET的應用開發平臺、基于J2EE的開發平臺、協同開發平臺、Web應用開發平臺等。
由于資源耗費高、安全性能差等局限性,C/S結構被更加靈活的多級分布式的B/S結構所取代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同時,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特別是2005年以來Web2.0、AJAX技術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Web信息發布和檢索技術、網絡分布式對象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B/S取代C/S成了大勢所趨。C/S應用的各種復雜功能,在B/S上都能得到實現,而B/S又有C/S所達不到的重要特性。
這也使得基于Web應用,以業務為導向和驅動、專門用來快速構建應用軟件的應用開發平臺,具有了許多附帶的技術和方案,既可以與其它技術結合,并能夠進一步減少開發Web應用的周期、降低客戶投資,無疑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代表著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成為軟件發展新的撒手锏。
應用開發平臺市場形成 凸顯四大市場格局
隨著近年來用戶需求的日益凸顯和技術的日益成熟,中間件已形成了包括消息中間件、業務中間件、交易中間件、工作流中間件、SOA中間件、SaaS中間件、應用服務器中間件、應用軟件平臺等在內的龐大的市場。據Gartner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球的中間件和應用基礎架構軟件市場已經達到了141億美元。
盡管應用開發平臺市場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市場雛型也剛剛形成,但國內外諸多廠商都已看好并瞄上這塊新興的市場。事實上,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國內應用開發平臺市場目前已經呈現出四大發展格局。從廠商實力、產品品牌和成熟度來看,具體可分為以下四類:
一是工具類基礎軟件,如微軟的VISUAL STUDIO、BORLAND的JBUILDER、SUN的NETBEANS,以及開源的ECLIPSE等。這類廠商推出的開發平臺一般都自成系列,從開發工具到基礎平臺,產品比較全面。基于底層語言進行開發設計,通常比較復雜,涉及大量的編碼,不但對軟件開發人員的要求比較高,而且開發效率也不高。一般要在此類平臺上輔助使用第三方或開源的技術框架,來進行應用軟件的開發。
二是采用開源技術框架進行開發�,F有國內90%以上的軟件開發商的應用軟件開發都是采用此模式。開源技術框架中影響比較大、比較流行的框架有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等,這些開源的框架使用分層實現設計技術,應用實現分為表現層、中間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服務層。三層體系將業務規則、數據訪問及合法性校驗等工作放在中間層處理。客戶端不直接與數據庫交互,而是通過組件與中間層建立連接,再由中間層與數據庫交互。開源框架的使用和普及極大地提高軟件開發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軟件的工程化。開源框架的使用對開發人員要求較高,不但要求開發人員了解各種技術體系,還要求開發人員熟悉這些開源軟件的使用開發。在進行大型復雜應用的開發時,如果全部使用開源框架從零開始開發,項目管理和控制的工作將十分巨大。一般的做法是將一些通用的功能塊剝離,如:PORTAL、內容管理、工作流、用戶管理、消息系統等,如果開發商有積累,則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來完成,如果沒有,則需要外購這類中間軟件。一些有實力的軟件開發商可以依靠自身的開發實力,開發自己的業務中間件,但是,大多數軟件開發商還是要使用商業化的中間件,這就形成了中間件的需求市場。
三是采用中間件進行開發。中間件市場的興起是應用軟件開發市場細分、分工合作精細化的結果。主要的中間件包括:消息中間件、SOA中間件、工作流中間件、PORTAL等。這些中間件有的是獨立產品,有的是一個構件,能夠完成一個獨立的功能。國內使用最多的是工作流中間件,此類廠商一般以平臺的方式進行推廣,其最大特征是基于工作流,技術架構包括.Net、J2EE等。中間件的使用增強應用的健壯性,同時增強了應用軟件的功能。開發人員只需要進行應用軟件的接口集成。
四是使用完整意義的Web應用開發平臺進行開發。這類應用開發平臺提供從底層基礎開發平臺到中間件構件的完整包,在此平臺上可以使用開源的各種產品、第三方的中間件以及平臺內置的各種構件。這類廠商有國內的創恒信軟件、普元軟件等。該類廠商的應用開發平臺的特點是,都是基于Web應用、以業務為導向和驅動的專業應用開發平臺,采用J2EE技術開發,能夠提供開發工具、IDE應用環境等。
普元推出的面向構件的SOA應用平臺EOS和SOA流程平臺BPS,采取開發工具+構件的技術方式。創恒信軟件近期推出的eFlow應用開發平臺2.0版,則提出了“配置化”WEB應用軟件開發的新思路,基于J2EE框架設計,應用軟件開發通過配置來完成。平臺中包括工作流中間件、電子表單中間件、PORTAL系統、內容管理系統、統一用戶管理系統。開發人員使用JAVASCRIPT進行開發,不懂JAVA也能開發。
這種完整意義的WEB應用開發平臺都是基于集成和整合而設計,使用當前各種主流的先進技術,并且提供了一整套的應用軟件開發設計方法論。針對國內軟件需求成熟度低,軟件變更頻繁等特點,都有一系列的對策。能夠極大地縮短開發周期,保證軟件的可維護性,降低應用開發的風險。應用前景比較廣泛,也相對更具有市場競爭力。因此,目前他們已經成為應用開發平臺市場的領導廠商和主導力量。
另外,當今世界發達國家的IT業界無一不在關注著企業級應用軟件和應用軟件平臺的開發,美國、印度、愛爾蘭等軟件產業發達的國家更是這方面投入巨資和人力;同時,國內也有更多廠商正在轉向該領域。整體來看,目前國內應用軟件平臺市場競爭格局已初步顯現,但市場依然存在諸多變數。
市場競爭加速 未來誰執牛耳?
就目前國際、國內技術及市場發展趨勢來看,Web應用無疑代表著未來發展的方向。同時,由于J2EE基于開放體系、跨平臺跨操作系統,從開發工具到中間件,可選擇性也更強。從長遠的市場發展趨勢來說,J2EE相對更有活力,這也是世界軟件巨頭紛紛采用J2EE技術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國內WEB應用開發平臺的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主流廠家基本上都以業務為導向,并且都采用J2EE技術,結合國內用戶需求,強調可視化開發,產品相對也比較成熟、穩定。當然,在保證軟件可靠性、穩定性和效率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軟件開發效率、縮短開發周期、降低開發成本、提高軟件的可維護性、快速高效地適應需求變化、降低運行維護成本是應用開發平臺廠家競爭力的主要體現。
而在當前WEB應用開發平臺市場中,“配置化”的軟件開發思路應該說給整個市場帶來了一種新思路。
所謂“配置化”,亦即將大量成熟而實用的應用組件和模塊進行高度封裝,并內置功能強大的工作流管理系統、電子表單管理系統、信息門戶系統、統一用戶管理系統、消息管理系統、知識管理系統等各種成熟的應用系統和開發工具。開發人員在進行軟件開發過程中,絕大多數開發與應用無需特殊的編碼,只需按照項目需求選擇相應的組件或模塊進行“拖拽式”配置,而捏合過程由系統自動完成,正如統一規格、統一標準的機器零部件,只需按要求簡單的拼裝即能成為完整的機械設備一樣。因而大大提高了軟件開發的效率,降低了軟件開發與應用的難度,并且應用可立即部署,大大縮短了應用開發的調試期。
因此,“配置化”意味著簡單化。當然,要實現“配置化”應用,就需要有大量組件的配合和積累,否則“配置化”就成了一句空話。
縱觀當前國內應用開發平臺市場,大的格局已經形成,未來誰主沉浮雖不好明確判斷,但也已經露出端倪。對于應用軟件平臺各家廠商來講,只有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準確找到市場定位,并適時推出能夠解決客戶具體問題,并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的產品,無疑才能最終獲得更多用戶的青睞。
根據專業研究與咨詢機構計世資訊(CCW Research)2008年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有2/3的系統集成商(SI)改變采購渠道,從廠商采購第三方業務基礎軟件平臺。
激增的市場規模,初顯的市場雛型,看不出結果的競爭格局,再加上用戶的個性化需求,這一切都使得2009年的企業應用開發平臺市場充滿了變數。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2009的應用開發平臺市場才尤其值得關注。(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Gartner研究主管GeorgeShiffler在聲明中表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陰影下,消費者傾向拉長PC升級頻率,加上廠商生產意愿降低,是造成當前PC產業困境的主因。 【IT商業新聞網訊】3月3日消息,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今>>>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