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日前,蘋果主管全球產品營銷的資深副總裁菲利普·席勒代替首席執行官史蒂夫·喬布斯在Macworld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這一現象成為引發關于公司前景以及喬布斯健康狀況惡化的種種傳言。
針對健康問題,喬布斯在1月5日發表的公開信中回應說,他正在受到荷爾蒙失調癥的折磨,該病癥一直在“掠奪”他身體健康所需的營養元素。他表示正在接受治療,而且將繼續履行蘋果CEO的職責。他在信中說:“過去11年間,我將自己的全部都貢獻給了蘋果。如果我不能繼續勝任蘋果CEO的職責,我將第一個站出來告訴董事會。”
雖然喬布斯作了公開表態,但關于誰將填補喬布斯離任空缺,仍是縈繞在公司股東、分析師和用戶心中的一個難解謎團。盡管公司堅稱已有接班人計劃,但是并未透露任何細節。觀察家們開始考慮這樣的問題:蘋果一旦失去了喬布斯將會怎樣?公司能否繼續推出令人叫絕的產品,比如iPhone、MacBook和iPod。
人們不敢想象,失去喬布斯的蘋果將會變成怎樣。
接班人在哪?
對于多數公司而言,接班人計劃是至關重要的,蘋果公司亦不例外。他們認為每家公司都是不同的,但也指出應當對最佳接班人計劃予以落實,包括內聘、試用、讓接班人順利上任,以及向股東披露一定程度的交接情況等。
對于擁有深厚企業文化的公司而言,如果能讓公司權柄完美地傳遞給新一任卓越領導人,那么公司必能繼續成就偉業。但是,為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物色接班人一事將會頗費周章,這是由于他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蘋果公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邁克爾·尤西姆說:“在公司領導人之中,象喬布斯這樣對蘋果公司有著如此影響的人物可謂鳳毛麟角。”
在公眾看來,蘋果與喬布斯幾乎是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1976年,喬布斯與人合伙創辦了蘋果公司,1985年因與投資人發生控制權的斗爭而離職。在舉步維艱的蘋果收購了由喬布斯創辦的另一家計算機公司NeXT之后,喬布斯于1997年重返蘋果公司。蘋果解雇了上任僅一年多的CEO吉爾·阿米利奧,之后由喬布斯擔任臨時CEO,不久被任命為正式CEO,他迅速成為蘋果代言人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消費類電子產品。
“他的確代表了公司的形象。”沃頓商學院信息技術部資深主任肯代爾·懷特豪斯說,“你與蘋果員工談話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談到很多關于史蒂夫及其想法的事。這是顯而易見的,而且這為蘋果帶來了積極的作用。在重返蘋果之后,喬布斯成了重新凝聚公司與品牌的核心所在。”
但是蘋果公司現在似乎想要極力顯示一點,即公司還有比史蒂夫·喬布斯的愿景更為重要的東西。在2008年10月份舉行的媒體活動中,喬布斯與席勒及首席運營官蒂姆·庫克同場亮相,后者一身喬布斯的招牌裝束:黑襯衫配牛仔褲。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戴維·許指出,“此種策略似乎表明,公司的中高層領導想要證明一點,即蘋果作為一家企業,不僅僅只是對頂層人物的偶像崇拜而已。”
分析家對此表示贊同。“蘋果大可通過讓喬布斯在今年的Macworld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來澄清有關他的健康狀況的傳言。”PiperJaffray投資公司的分析師吉恩·穆恩斯特在調查記錄中寫道,“我們并不認為此種做法能對喬布斯的健康狀況提供任何說明,但是我們的確相信這是一種信號,表示蘋果管理層內部正在開始發生一些變動。”
內部晉升
蘋果的喬布斯接班人計劃至今仍然是一個謎團,這是因為它沒有一個好的接班人計劃。
事實上,蘋果內部不乏可以接任喬布斯的卓越領導人,但是公司的主要利益關系人,比如投資者、客戶及合作伙伴等卻對他們所知甚少。因此,接班人計劃首先要證明蘋果并不是只有一個喬布斯。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尤西姆和彼得·卡普利認為,蘋果將喬布斯以外的高管推到幕前,此舉是考驗接班人的一次良機。為什么?蘋果之所以神秘莫測,部分是由圍繞著它的消息和產生的爭議而形成的。通過讓諸如庫克和席勒這樣的高層領導進入公眾的視線,蘋果就能為其他管理者提供鍛煉機會,讓他們來介紹產品,同時也能讓投資者和客戶去熟悉他們。“對任何公司而言,從內部培養人才都是非常重要的。內部晉升也很重要。”卡普利指出,“董事會必須大力關注領導團隊的能力和潛力。”
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勞倫斯·賀比尼亞克同樣鼓勵蘋果應讓喬布斯以外的高管們在公眾面前亮相。蘋果想讓全世界知道,公司不會因為少了喬布斯而就此沒落。“當公司擁有一位名聲顯赫的強勢領袖時,就會產生一些普遍的問題,而蘋果正在著手解決這樣的問題。”
尤西姆建議董事會應當負責確保公司擁有正確領導人以及領導班子——特別是當沒有跡象表明首席執行官會在三、四年內離任的情況下。而且許多調查研究表明,從公司內部選拔的接班人會比較得力。
與此有關的一個挑戰在于,要確定公司究竟有沒有能夠適應新形勢的人才。
如果公司培養內部人才有方,那么就應當擁有一批卓越的領導人,可以在各種情形下為公司掌舵引航,這樣就能比較容易地實現接班人計劃。卡普利說,“它意味著要事先設法確定誰有資格坐上公司的頭把交椅。但是,參與方的需求變化往往很快,所以往往會因為跟不上形勢而最終被束之高閣。”解決方法:公司應當培養內部人才,這樣在需要接班人時就能有較多的選擇。
蘋果接下來的問題是喬布斯是否會在新CEO上任后,仍然擔任公司的非執行董事長。“盡管此種安排在多數美國企業中比較罕見。”尤西姆說,“但是在技術型公司中也有許多采取此法的公司。比如英特爾、微軟、戴爾,當日常管理工作被移交至新任領導手中之后,這些公司的CEO們就都成了公司董事長。”尤西姆補充道,假如公司創始人參與其中的話,此種安排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比如戴爾的邁克爾·戴爾或微軟的比爾·蓋茨。
與此同時,公司還必須準備新任CEO人選確定之后的“善后”工作,這是不可避免的。那些在競選高位時失利的高管不可能繼續在公司待下去。例如,當杰夫·伊梅爾特從杰克·韋爾奇的手中接過通用電氣的管理權后,其他競選韋爾奇位置的高管——羅伯特·納德利及詹姆斯·邁克納尼都各自掛印離去,后分別出任家得寶公司和3M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納德利現任克萊斯勒的CEO,邁克納尼則為波音的CEO。
“讓接班人在那里坐冷板凳可不是什么好主意。”卡普利說,“他們如果優秀,就會另謀高就。”
重在透明
總的來說,公司在尋找接班人期間需要向客戶和投資人提供一些透明信息。就蘋果而言,披露(或未披露)喬布斯的健康狀況及未來計劃,在有些分析師看來是一個敏感問題。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一致認為,蘋果有必要披露更多有關接班人計劃的信息,但是究竟應當披露多少細節則是可以商榷的。
華爾街顯然對蘋果在喬布斯離任之后的前途表示擔憂。任何有關喬布斯健康狀況的傳言都會牽動股價走向。在蘋果宣布喬布斯不在Macworld大會發表主題演講之后,美國投資機構Oppenheimer分析師亞爾·雷納降低了對蘋果的評級,因為該公司未能披露喬布斯的健康細節及接班人計劃。
總而言之,接班人計劃不失為上策,因為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不確定因素,但是公司披露多少信息須取決于企業文化,賀比尼亞克說道,如果公司過于透明,“假如他(她)不是最終人選的話,每位潛在的CEO都將會離職,而公司業績則會因此受損。”
卡普利對此表示同意。蘋果沒有“明顯”的必要去略述它的計劃。“無論蘋果今天勾勒出什么樣的計劃,情況一旦發生變化,這些計劃都將變成一紙空文,而不出幾個月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在喬布斯讓位之前,蘋果可能需要審查三、四份計劃,那么這又有何意義呢?”
同時,蘋果也不會因為失去喬布斯而倒閉。卡普利說:“如果投資者想到整個公司的命運僅僅維系在一些重要人物身上的話,那他們就會擔心。事實上,這種情況幾乎永遠不會發生。將企業的成功歸于某個人是一種偏見。”有不少研究報告談到了當CEO意外身故之后的情況。所有研究表明,公司的股價實際上會漲而不是崩盤。現如今的領導人并沒有重要到那種程度。領導人的離去并不會使公司倒閉,只是需要時間來找人填補這個空缺。
在這一方面,蘋果需要向老對手微軟學習。
2000年1月,比爾·蓋茨揭開微軟公司權力移交的序幕。他讓1998年7月出任公司總裁的史蒂夫·鮑爾默來擔任公司CEO。蓋茨表示卸任后將一門心思制訂公司的長期戰略,但是仍然保留董事長職務并增加了一個新的頭銜:首席軟件架構師。當時,蓋茨表示讓鮑爾默擔當CEO是微軟的一次“絕好的轉型”。在過去8年里,微軟陸續讓其他高管逐一亮相。2006年6月,微軟宣布蓋茨將停止他的全職工作,轉而致力發展比爾與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對微軟而言,最為重大的變革就是任命當時的首席技術官雷·奧茲為首席軟件架構師并與蓋茨共事。之后,他繼續擔任董事長并為微軟的“重點開發項目”提供咨詢。
“長期以來,微軟一直是蓋茨的天下。但是他為自己的卸任做出了長期的、分階段的計劃。可以看出,整個交接過程和方式能讓公司、客戶及股東都感到滿意。”懷特豪斯說道。
名聲顯赫的公司領袖創造了讓公司獲得成功的企業文化,而“后喬布斯時代”的蘋果能否保留這些企業特色,仍不得而知。蘋果的問題非常明了:在喬布斯離開公司之后,人們才會知道他對公司的影響是多么徹底和深刻。尤西姆認為企業文化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企業文化是公司高深莫測的方面之一。你可以試著去完全效仿諸如西南航空這樣的公司,但是競爭對手仍然無法摸透這些公司的成功奧秘。”(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上網機通常可選擇Linux或WindowsXP,不過有報道稱,運行Linux的上網機的回報率要遠遠高于XP上網機,但戴爾并不贊同。 【IT商業新聞網訊】2月25日消息,戴爾日前表示,其上網機Mini 9將有三分之一采用 Linux操作系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失去喬布斯的蘋果還會是業界明星嗎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