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柳傳志常說“大環境不好就創造一個小環境,小環境也不行就忍著,不做改革的犧牲品”。柳傳志構造了一個“不是家族的家族企業”�!∷谥袊探绲囊淮筘暙I,即在于他以自己的方式培養、塑造、影響了一大批經理人。
第一階段:大船結構、親情文化
時間記憶:上世紀80年代末至2004年
代表人物:李勤(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曾任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楊元慶(聯想集團CEO)、郭為(神州數碼董事局主席)、馬雪征(聯想集團原CFO)、朱立南(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聯想投資總裁)、賀志強(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兼CTO)等
這個階段,柳傳志是想把聯想做成“家庭”。
“我希望我們公司將來發展成一種類似于日本式的管理模式,而不是英美式或香港式的,也就是希望公司能吸引每個成員,使他們熱愛公司,以公司為家。公司呢,也能認真地把職工看成聯想家庭的一員”。
柳傳志常說“大環境不好就創造一個小環境,小環境也不行就忍著,不做改革的犧牲品”。柳傳志構造了一個“不是家族的家族企業”。
第二階段:因事擇人、人本管理
時間記憶:2001年至今
代表人物:陳國棟(聯想控股副總裁、融科智地總裁)、趙令歡(聯想控股副總裁、弘毅投資總裁)、吳亦兵(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
2003年,聯想控股正式進軍地產業,陳國棟掛帥出征。2003年美籍華人趙令歡加入聯想控股,出任弘毅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裁。2008年7月,吳亦兵出任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
三人的安排,充分體現了柳傳志“因人設事”的管理思想。三個嶄新崗位都是為他們三人量身定做。通過人與事的優化配置與組合,實現人本管理、事得其人、人盡其用。目的還是以公司未來利益為導向,這是評判因人擇事、因事擇人孰優孰劣的基本標準。
第三階段:精神感召、磨礪歷練
時間記憶:2001年至今
代表人物:劉軍(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紹鵬(聯想亞太和俄羅斯區總裁)、喬松(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俞兵(曾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夏立(聯想大中華區總裁)
2001年聯想分拆,柳傳志淡出經營一線。分拆之后,柳傳志重申“只做制片人,不做導演”,他目睹劉軍們的成長和成熟,不再像早年間對待楊元慶、郭為那樣教育加教訓,而是觀望,暗地里幫扶。劉軍們是聯想新一茬“少壯派”職業經理人的中流砥柱。
第四階段:恩威并施、妥協有道
時間記憶:2005年至今
代表人物:IBM、戴爾的高階職業經理人
跨界并購之后,聯想的股東結構日趨國際化,先是IBM的高管進入管理層,其后批量引入戴爾的高管。
對于“美國公司”的企業文化、薪酬福利,起初多采取“妥協”之勢。
逐漸地開始選擇堅守、堅持,不以犧牲公司未來為代價。這些出自“美國公司”的“洋面孔”大多對柳傳志懷抱敬畏,這也使得柳在人事安排的問題上做出了很多可貴的斡旋與調和。
總之,柳傳志之于中國商界的一大貢獻,即在于他以自己的方式培養、塑造、影響了一大批經理人。(編輯:Amy)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洪月霞辭職后再次出現在前雇主IBM公司。聯想的女發言人表示,洪女士已經離開聯想,對她回到IBM表示理解。洪月霞在IBM公司曾工作了20多年,擔任過多個高級管理職務,她在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部門后的過渡期里起到重>>>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6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