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傅文彪近日走馬上任宏力半導體董事長,盛傳許久的華虹NEC(下稱華虹)與宏力半導體(下稱宏力)的重組整合或已悄然啟動。
雖然重組方案目前還不太明朗,但業內分析認為,一旦合并成功,國內晶圓(硅半導體積體電路所用的硅晶片,是制造IC產品的基本原料)產業目前由中芯國際“一家獨大”的格局將受到有力沖擊,雙杰格局將初現雛形。
人事調動醞釀重組開端
2月12日,宏力半導體董事會任命傅文彪擔任董事長,該任命已于1月19日生效。在就任宏力董事長之前,傅文彪是上海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此前還曾在多個上海大中型企業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并參與領導了中國內地第一條8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華虹NEC前身)建設和量產的全過程。
無獨有偶,早在1月22日,華虹也發布人事變動公告,宣布劉文韜辭去總裁兼CEO職務,由邱慈云接任。在華虹NEC之前,邱慈云曾在馬來西亞擔任SilterraMalaysia總裁兼CEO。有業內人士表示,邱慈云就任的主要目的,是為華虹上馬一條12英寸的晶圓生產線做準備。
雙方幾乎同時重啟高層人士任命,業內均將此視為一個雙方即將重組的積極信號。昨日記者聯系華虹與宏力,雙方均表示目前并無更多信息發布。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薛自向記者表示,“從目前的局面來看,重組是必然的,也是一件好事。”
薛自認為,2008年中芯國際產值80多億元,可能的話,宏力產值10多億,華虹產值20億,加在一起是中芯國際的一半左右。“如果再加上可能會落實的12英寸項目,估計合并后的產值會繼續擴大。”
重組尚未明朗
雙方都是國資背景,且背后的股權結構相當復雜。宏力的主要股東包括上海聯和投資、香港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美國超捷、日本三洋、私募基金GEMS和UCLAsia。華虹的主要大股東為華虹集團,其次為日本NEC,背后有CEC、上海久事、上海儀電等企業。
上海環境熱線上公布的《上海華虹(集團)有限公司“909”工程升級改造——華虹集團建設12英寸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公示》是目前唯一“確鑿”的官方公示的12英寸生產線上馬信息。該項目由華虹投資建設,總投資22億美元。
耐人尋味的是,華虹蓄勢待發的12英寸項目所在地——上海市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祖沖之路與哈雷路交匯處,剛好是宏力廠房的所在地。
“這只是個項目規劃,具體何時上馬還要等相關批示。”昨日,華虹相關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關于雙方重組,該人士表示,“目前從我的層面來講,公司并沒有重大調整的通知。”
也有業內人士猜測,這條新的生產線或將隨著雙方重組序幕的拉開而逐步推動。
薛自也表示,新的生產線上馬對行業是利好消息,隨著《電子信息產業振興規劃》出臺,這個項目肯定要落地。但下一步誰主動、如何做,目前還不明朗。
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認為,兩個企業的重組合并將會改變中芯國際一家獨大的行業格局,對雙方都有促進作用。談到雙方將如何進行整合,莫大康說,“目前還為時尚早,合并不會那么快啟動。”(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施崇棠出席了華碩和中科科協共建“華碩科普圖書室”項目啟動儀式,根據雙方協議,在2008年至2012年間,華碩力爭用5年的時間,累計投入價值5000萬元的科普書籍和電腦設備,在全國1000個基層市、縣級地區建設“華碩科普>>>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華虹宏力有望合并:人事調動醞釀開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