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摩爾定律最終會失效。隨著芯片技術的不斷深入,業界對摩爾定律的懷疑越來越大,乃至于英特爾公司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但是,在2007年英特爾IDF大會上,摩爾定律的發明人戈登·摩爾說:“在‘碰壁’之前,摩爾定律還有10-15年的生存空間。”
這一年,英特爾公司依然遵循了摩爾定律,將45納米制程技術引入英特爾Penryn系列處理器。
科學技術正在以人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向前推進,納米技術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原子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空間已經縮小到45納米。這么看來,45納米指代的是一個微觀世界,但它所折射出的,卻是一個宏觀世界的改變。
這種改變首先發生在計算機領域,率先發力的是芯片巨人英特爾。2007年,當人們還沉浸于65納米制程技術所帶來的高性能時,英特爾再次把處理器內部晶體管之間的寬度縮短到45納米。與65納米相比,45納米制造工藝可以在不增減芯片體積的前提下,多集成比原先多一倍的晶體管,使晶體管的極限工作能力得到更大的發揮,在降低成本的基礎上,芯片的性能實現了新的飛躍。
然而,在英特爾創造的45納米微觀世界中,變化的不僅僅是晶體管的數量,更重要的是為實現45納米制程技術而取得的技術突破。首先是為解決CPU漏電問題而選用的新的絕緣材料,以鉿元素為基礎的High-K材料與金屬柵極的組合,使驅動電流或晶體管性能提高了20%以上的同時,使CPU漏電率降低了5倍,大幅提高了晶體管的能效;另一方面,CPU內部連接線采用銅線搭配Low-k電介質,順利提升效能并降低耗電量,芯片的功耗得到進一步降低。
在45納米制程技術方面,不能不提的還有AMD,這個半導體公司在制程工藝上雖然比英特爾晚了一年,但其把45納米制程技術更好的和虛擬化連接起來,并把目標指向了“云”,看來AMD已經把云計算當成了賭注,試圖在這個全新的領域與英特爾再決高下,但不變的前提仍是45納米制程技術引發的芯片性能的提高和功耗的降低。
不過,45納米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了,2009年值得我們期待的,將是32納米處理器。
英特爾透露,2009年將推出基于32納米制程技術的芯片,并且進一步拉長產品線,使新一代芯片不僅僅可以應用于傳統的計算設備,而且能夠為移動互聯網設備(MID)、消費電子設備、嵌入式計算機等提供技術支持。
IBM也建立了芯片聯盟,決定和東芝、飛思卡爾、英飛凌、NEC等合作伙伴一起研發和生產32納米芯片,在抗衡英特爾的同時,共同推動芯片技術進步;就連剛剛發布了第一款45納米處理器的AMD也公布了自己推出32納米處理器的時間表,以求在制程工藝上縮短與英特爾的距離。
32納米過后將是22納米,22納米過后會不會是12納米呢?這個微觀世界迸發出來的能量究竟有多大?意味著構筑這個世界的成本將降到多低?我們也許可以從這個案例中得到預示:45納米處理器中,一個晶體管的價格僅相當于1968年時一個晶體管平均價格的百萬分之一。如果汽車價格以同樣的速度下滑,今天一部新車的價格將僅為1美分。(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英特爾在訴訟中稱,這份協議已經不適合未來的數據總線接口和特定DMI。不過Nvidia則堅持協議有效,黃仁勛稱,“我們相信該授權仍將適用,正如以前所談判的。英特爾發起訴訟并不為奇,因為Nvidia的創新技術已經威脅到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45納米給改變宏觀世界帶來的改變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