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批準20個城市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并在這20個試點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扶持力度空前。有關專家指出,金融危機將會加速全球軟件業的重新洗牌,對中國軟件業來講更是一次難得的趕超印度軟件業的機遇。
20示范城市為未來產業布局
2月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問題的復函》,批準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西安、濟南、杭州、合肥、南昌、長沙、大慶、蘇州、無錫20個城市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并在這20個試點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
中國第一家在紐約上市的軟件外包公司——文思公司總裁陳立峰表示,這是第一次從國家層面提出成立軟件外包示范城市,由此可見,此次國家對外包產業的扶持力度和決心前所未有。對此,蘇州工業園區軟件與服務外包職業學院院長楊冬認為,這次軟件外包“新政”的推出有兩個主要原因。
首先,如軟件大國印度,從1997年開始就對軟件外包企業實行免稅政策,包括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全免,并且當為期十年的免稅政策到期后,又將免稅政策延期,所以現在印度的軟件外包企業依然享受著免除所得稅和營業稅的優惠政策,而我國的政策扶持力度則遠遠不夠,存在著政策瓶頸。
另一方面,適時推出20個軟件外包示范城市,是國內產業結構轉型的一個必然要求,此次金融危機對傳統的加工制造業造成了嚴重影響,“原來可能要漸進的轉變,因金融危機而迫使我們加快步伐”。
據悉,此次20個軟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出臺,早在兩年前就已開始醞釀,而蘇州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樣本。自2006年起,商務部先后認定了16個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4個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是其中之一。據蘇州工業園區提供的數據,園區2008年軟件外包業務增長超過50%,服務外包產值107億元人民幣,其中離岸外包達3.7億美元。
中國軟件業凸顯競爭優勢
就在中國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設立之時,軟件外包服務的“龍象之爭”也正向有利于中國的方向傾斜。
據了解,印度軟件業幾乎把“雞蛋”全部放進了華爾街(其外包產品61%銷往美國,30%銷往歐洲),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則是“近水樓臺先遭殃”,2009年全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將下降5%至6%,印度最大的3家軟件外包巨頭,TATA、Infosys和Wipro的利潤都出現了明顯下滑并面臨裁員困境。日前曝出的另一軟件外包巨頭薩蒂揚軟件技術有限公司(Satyam)巨額財務造假丑聞更讓印度軟件業雪上加霜。軟件外包受到的沖擊已經在班加羅爾、孟買、海德拉巴等重要城市產生了連鎖反應,正在拖累整個印度經濟。2008年印度股指下跌近60%,盧比兌美元的匯率比下跌了17%,境外投資者從印度股市撤出的資金相當于上年全年投資的3/4。
相比之下,中國軟件產業的情況則要好得多。來自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的信息表明,2008年1至12月我國軟件產業收入的增長達29.8%,高出整個制造業16.8個百分點,比上年提高了8.3個百分點,在遭受重創的全國工業體系中稱得上“一枝獨秀”。
與此同時,產業結構也得到有效調整,軟件產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比重達到了13.6%,增加了1.6個百分點。軟件服務理念正在增強,軟件技術服務的增速和比重都在大幅度提升。軟件出口及外包服務發展態勢良好,去年1到11月軟件出口服務增長50.3%,外包服務增長48.1%,僅嵌入式軟件的出口出現了下降。IDC的報告稱,預計未來5年中國軟件市場的增長勢頭依然強勁,將保持22.6%的年均復合增長率。
巨大落差背后的一大緣由,是印度軟件市場的單一性和中國軟件市場的復合性。印度軟件命系于外包,外包又命系于歐美,其情形與我國某些個紡織和玩具企業相仿。而中國的軟件產業則是內外兼修,既著力開拓外包又著力發掘內需,可謂腳踏兩個市場,左右逢源。目前主要還是靠內需拉動,“90%的市場在國內”,這個數據一方面表明了中國在開拓海外市場上與印度相比的差距和潛力,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國軟件產業的根基和優勢。事實已經證明,命系于外包的軟件業是蘊藏著巨大風險的。
機會面前還需苦練內功
目前全球軟件業將在金融風暴中重新洗牌,很多跨國公司有意把軟件外包服務和研發中心轉向市場足夠大并“有望在全球最早走出經濟危機”的中國。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彭壯壯對此評價說:“全球目光在金融危機中關注中國,中國軟件與外包產業將有更大的機會。”
在國內,中央與地方政府頻頻出臺的拉動內需的舉措,也是軟件產業的重大利好,水利、鐵路等一系列基礎項目的投資無疑將帶動市場對軟件與信息系統的需求。再者,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也將引發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市場——中國對嵌入式軟件的井噴式需求,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專家預測,2010年中國嵌入式設備的市場價值將超過100億美元,2012年中國云計算的產品收入將增長25%。這都是中國軟件業的機會。
而隨著年初3G牌照的正式發放,中國全面進入3G通信時代,而通信業數據量大、運作復雜,需要專業通信軟件公司提供解決方案。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數據顯示,大規模的3G建設或將為軟件外包增加160億-240億元的市場。
但有關專家也指出,盡管我國的軟件外包產業發展正如火如荼,但隱憂依然很多。 楊冬認為,要想使整個產業繼續發展,必須扶植千人規模以上甚至過萬人的大企業,才能具備足夠強的競爭力,“發展到今天,軟件外包已不再是單純的軟件開發問題,往往涉及到金融、物流、能源等跨行業的全業務解決方案”。
中軟國際總裁陳宇紅認為,在未來5年,中國軟件業有望出現一次從量到質的巨大轉變。海輝集團董事長孫振耀認為,5年之內,中國與印度在軟件外包行業上“至少有一個平分秋色的地位”。微軟全球副總裁、微軟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則預言,IT過去美國是中心,以后中國、印度也會成為中心。
2008年中國軟件業務增長近30%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近日發布運行監測協調局的消息稱,2008年1至12月,面對不利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中國軟件產業總體保持良好態勢,收入增長穩中有降,行業和地區結構不斷調整,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1至12月,軟件產業整體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累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7572.9億元,同比增長29.8%,增速比2007年同期高8.3個百分點。其中去年12月當月完成軟件業務收入595.6億元,同比增長19.2%,不過當月增速明顯下滑,比2007年同期低11.7個百分點。
在軟件產業各類收入中,軟件產品仍是主要構成部分,1至12月共完成收入3165.8億元,占軟件產業總收入的41.8%,增長32%。另外中國軟件出口142億美元,同比增長39%,增幅比收入高9.2個百分點。(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美泰是一家向戴爾、惠普等五大IT巨頭提供鍵盤和打印機的硬件工廠。對此,五大IT巨頭紛紛喊冤,并稱將進行調查。而美泰公司則表示,將由當地外經辦的宣傳辦統一回應。 【IT商業新聞網訊】美國科技業行業組織電子產業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軟件業目標鎖定亞洲老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