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位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英倫路,因為英特爾、安捷倫科技兩家公司的率先落戶而得名,是滬上白領爭相投奔的地方。而今,風光無限的英倫路也感受到了經濟危機的寒冷,這條路上規模最大的一家工廠—英特爾上海封測工廠即將撤離。
上海封測廠將關停?
“據說整個調整過程要到今年底吧,我們還在等待命運的安排……”英特爾員工小張(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工廠即將關閉的消息傳出后,大約2000多名上海員工與小張一樣陷入等待的彷徨中。
位于英倫路999號的上海封裝測試工廠,是英特爾在華成立的第一家生產型企業,占地面積約17.8萬平方米,主要為酷睿2雙核處理器、快閃存儲器、芯片組提供封裝與測試,總投資逾5.39億美元。根據英特爾最新公布在華生產運營調整計劃,這家現有員工2000多人的工廠行將撤銷,其產能將合并到英特爾成都工廠。
“實在抱歉,我在開會不便接聽,請聯系公關部同事。”時代周報記者獲悉英特爾上海廠即將關停的消息后,迅速撥打了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中國大區總經理楊敘的手機。一向態度開明的楊敘這次沒有接聽電話,而是給時代周報記者發來了這樣一條手機短信。
盡管撤廠消息已獲證實,但英特爾廠區看上去和往日一樣平靜,停車場上30多輛員工班車顯示著這座工廠昔日的繁榮。由于進入現場的采訪要求被拒,時代周報記者只能在門口守候,希望能與午休時間外出的員工進行交流。中午12點左右,開始有員工三兩結群走出工廠大門,幾乎所有的人都在低聲討論著什么。
“是在說撤廠的事。”30歲左右的員工小張證實了時代周報記者心中的疑問。“公司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細則出臺,我剛剛結婚當然不想去成都或是大連了,只希望補償政策能比較合理吧。”
小張告訴記者,廠內的flash(快閃存儲器)生產線年前已經停產,1月份公司內部開始既有“上海廠將關閉”的消息在流傳,隨著春節的臨近,這一傳言并沒有引起更多員工的重視。
事實上,春節前英特爾已正式對外公布,將關閉全球5家工廠,大約6000名員工已經受到波及。當時,英特爾中國區相關發言人表示,中國成都、上海以及大連三座工廠沒有受到影響,也不會有裁員行動。
然而,春節的祥和氣氛尚未消散,最讓英特爾上海員工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為了優化在中國的生產制造資源,英特爾希望將在未來12個月內,將其位于上海浦東的封裝測試工廠整合到成都工廠中去。“這一變化將增加成都工廠的生產活動,而浦東工廠的員工人數將相應減少。”英特爾方面承認,預計本次調整將使大約2000名員工受到影響。“英特爾愿意為受影響的員工提供在成都工廠、正在建設中的大連工廠和英特爾中國其他部門中的轉崗機會。”而對于不愿意從上海去其他城市工作的員工,以及是否會有員工會因為沒有崗位變動離職的問題,英特爾表示,要看12月后的整合及轉崗情況,目前尚無結論。
“如果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上海仲裁委員會委員、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洪超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還不清楚英特爾浦東工廠的具體整合模式,但根據我國的勞動法律制度,簽訂勞動合同必須具備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的條款,如果用人單位單方面要求變更工作地點的,視為對勞動合同的重大變更,應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如果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
“如果英特爾公司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了勞動的地點為上海浦東,現僅僅提供在成都工廠、正在建設中的大連工廠和英特爾中國其他部門中的轉崗機會,而未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話,應視作英特爾公司違背了勞動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朱洪超律師表示,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有些企業想利用變更工作地點的方式逼員工自行辭職,以求不付或少付經濟補償金的目的,這在實質上是對勞動法的不尊重和對員工權益的蔑視。”
22年盈利神話破滅
在危機的吞噬下,行業巨擘英特爾為業界艷羨的22年盈利神話或將被打破。
隨著金融危機的多米諾骨牌效應逐步推導入實體經濟,全球PC業一片慘淡。作為PC的上游供應商,半導體行業更是陰霾籠罩。賽迪顧問半導體事業部李珂指出,全球行業研究機構一致認為,200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減少10%。
作為全球電腦芯片業領軍者,英特爾自1986年以來從未出現過凈虧損。“每年400億美元的收入、70億美元的純利潤、110億美元的現金流以及15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一系列數字顯示了英特爾總裁歐德寧面對金融風暴的自信。然而,全球經濟衰退對半導體產業造成的沖擊或許超出了歐德寧的預計。英特爾較早公布的2008年第四季財報顯示,其當季營收同比下滑23%,而凈利同比大幅下滑達90%。歐德寧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表示,公司2009財政年度第一季度經營狀況的不確定性很大,不能排除當季虧損的可能。
“英特爾上海廠的調整顯然是企業為應對經濟衰退而采取的措施。”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這個角度上講,英特爾將運營成本較高的上海廠產能整合入成都廠,也是勢所必然。“對于企業來說順利度過寒冬才是最重要的。”
在上海工廠調整之前,英特爾加州圣克拉拉廠、俄勒岡廠、馬來西亞測試廠、菲律賓測試廠等5家工廠已宣布即將關閉。受影響的5000-6000名員工不會被裁減掉,英特爾方面將為部分員工提供其他工廠的工作。而對上海工廠受影響的2000名員工,英特爾的做法與全球如出一轍。
上海悵然若失
在作出調整的同時,英特爾決定對其位于上海的投資性公司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追加1.1億美元的注冊資本,以增強其在華的投資運營業務。配合追加投資,英特爾將進一步整合其亞太地區業務,向商務部申請,將該公司認定為國家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英特爾表示,在中國的其他業務,包括英特爾成都工廠、正在建設中的大連芯片廠、位于北京的英特爾中國研究中心(ICRC)以及英特爾投資中國技術基金二期等,均將保持既定承諾不變。
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就在英特爾宣布中國地區整合信息的前一日,英特爾全球執行副總裁馬宏生訪華,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就英特爾全球及在華業務最新情況及調整計劃、當前經濟形勢下世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情況及前景交換了意見。從投資上海配合“浦東崛起”、投資成都呼應“西部大開發”、投資大連緊跟“振興東北”來看,英特爾在中國的投資布局都緊扣中國政府的區域發展戰略,與管理層保持了高度一致。有分析人士指出,基于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以及良好的政府關系背景,英特爾在中國總的投資策略應不會發生改變,“可能受到其國內布局調整影響的應該只是部分地區經濟。”
顯然,上述分析人士話語中的“部分地區”即指上海。作為重量級生產基地,英特爾上海廠無論在進出口貿易額、企業稅收、個人所得稅方面都是“貢獻大戶”,一直都被視作外高橋保稅區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盡管英特爾向位于上海的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追加注冊資本,并強調上海仍然是英特爾最主要的研發基地和中國的地區總部,但易繁咨詢行業分析師指出,英特爾方面對追加1.1億美元注冊資本的用途并未作出詳細解釋,而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的進出口貿易額、稅收貢獻也不可同日而語。“英特爾這一舉措無非是安慰上海方面,但實質意義有多少很難講。”
對此,外高橋功能區域管委會表示,相關負責人正在約見英特爾封裝測試工廠的勞動人事及安全生產有關負責人,商討現階段安全生產及妥善安置員工的事宜,并將約見外高橋內另外兩家英特爾公司的總經理,“希望他們能夠安心留下來”。相關負責人透露,有關此次英特爾整合工廠事宜,浦東政府部門“正在緊急討論處理之中”。
“這種調整短期內對本地的稅收和就業肯定造成壓力,但長期來看也符合上海優化產業結構以及總部經濟的發展趨勢,”孫立堅說,“2009年將是希望與失望不斷賽跑的一年,我們會不斷聽到各種各樣的壞消息和好消息。”(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電腦在農村市場具有更大的增長空間。2007年我國農村每百戶擁有電腦數僅為3.68臺。如果政策朝著預期發展,那么,初步估算,電腦下鄉將在未來3年內基本實現新增2700萬~3600萬臺的電腦需求,推動國內主要知名品牌新增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22年盈利神話破滅 英特爾撤退震動上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