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在經濟寒風的日益侵襲下,一家DRAM(動態隨即存儲器,即最為常見的系統內存)巨頭在寒風中體力不支而倒下。1月23日,奇夢達向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提交破產申請,并進入破產保護階段。在尋找新的投資者協助的同時,奇夢達在蘇州工廠的去留也引起了業界關注。
降低生產成本求生存
奇夢達的倒下源于投資者的止步。去年12月,奇夢達母公司英飛凌、德國薩克森州政府和一家葡萄牙金融機構原則上達成了援助奇夢達的融資方案。然而,由于當前全球經濟的形勢嚴峻,以及DRAM市場的持續惡化,協議方未能就具體救助方案達成一致。
昨日,奇夢達宣布將減少德國德勒斯登廠約75%的晶圓產量。同時,奇夢達亦在46納米BuriedWordline技術上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可較以往更快速地提升該項全新制程的產能。奇夢達認為,縮減產量是“為了抑節成本、保障資金流動性”。
對奇夢達倒下的原因,Isuppli分析師蔣磊將其歸結為運營成本過高,因而無法應對經濟危機的來勢兇猛。蔣磊認為,“就目前而言,對奇夢達最重要的在于處理庫存。DRAM是個高庫存的行業,去年12月以來,DRAM的價格上漲了很多,現在這個時機情理庫存還來得及,否則壞賬更大。”
臺塑集團有望收購奇夢達
關于奇夢達的未來,業內認為有多種可能性,目前已知的多方投資者都在和奇夢達進行接洽,并有消息稱中國投資者也欲進入。
昨日有公開報道稱,臺塑集團已經獲得奇夢達方面的批準,極有可能將其納入麾下。臺塑集團是中國臺灣地區規模最大的石化業務集團公司,知名的DRAM廠商南亞科技和華亞科技均隸屬于該集團。對于該消息,奇夢達公關部人士不置可否,并表示尋找買家的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中國臺灣的企業對奇夢達的知識產權感興趣,目前在中國臺灣生產DRAM的企業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知識產權,都是買授權來生產。如果買下奇夢達,也可以借此買下其知識產權。”蔣磊認為。
奇夢達蘇州工廠暫未受影響
在奇夢達提交破產申請之后,奇夢達在蘇州的工廠則早已傳出減產傳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致電蘇州工業園區,發言人劉先生向記者表示,據了解奇夢達蘇州工廠目前還尚未受到影響,還在正常營業中,一位蘇州奇夢達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證實了該說法。
奇夢達表示,公司必須在3月底前找到新投資者以確保企業營運的延續。目前奇夢達尚未針對公司未來架構做出決定。(編輯:Kobe)
相關鏈接:
內存制造商奇夢達:全球第四也破產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寶信軟件今天公告,公司日前收到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等近日聯合頒發的《上海寶信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有效期為3年。 【IT商業新聞網訊】寶信軟件今天公告,公司日前收到上海市科學技>>>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