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2月5日,聯想集團公布2008/09第三財季業績及重大人事調整,聯想集團在第三財季虧損9700百萬美元(包括重組費用),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重新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原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新擔任首席執行官,接替威廉阿梅里奧先生的職位;Rory Read被任命為新設立的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職位。
這成為聯想集團繼今年1月8日重組之后的又一重大調整,也在客觀上用行動對前一段外界的質疑、傳言給出了回應。
據聯想當日下午發布的財報,從主營業務PC銷售來看,除占集團總銷售額約10%的亞太區(已在1月8日的調整計劃中合并到大中華及俄羅斯區)顯著縮水之外(本季度的銷量和營業額年底分別下降了23%和36%),大中華區的變化成為聯想改變的重要的原因之一:聯想集團原CEO阿梅里奧表示,占集團45%及銷售量55%的大中華區,“第三季度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且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放寬(緩?),整體電腦市場的銷量受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年底下降了1%。集團的中國市場個人電腦量年底也下降了。”聯想大中華區也將成為聯想后續調整的重點。
下午的財報發出后,“柳傳志復出”、“楊元慶畢業”、“楊元慶走到前臺”等等表述,立刻成為業界新一輪熱議的話題。從此次人事調整的力度和意義來看,《互聯網周刊》刊載于2009年1月20日的特別報道《聯想需要改變》中所做出的幾項預言和判斷,不僅被一一言中,也將繼續成為我們關注和期待聯想的參考。
在大型企業的變革中,高管的人事變動往往成為最吸引眼球的方式。但是,人事變動只是企業嘗試轉變的信號之一。作為聯想創始人的柳傳志和聯想的重要領導人楊元慶,他們的配合是否極大地提振聯想的士氣、提高聯想凝聚力,回歸董事長的柳傳志和被推到CEO的楊元慶,是否成為聯想“像郭士納一樣變革”的物質基礎,都將成為新一輪的聯想之旅。
2004年底,聯想歷史性的收購了IBM的PCD業務,并認真的開始了國際化的試水。但是四年多來的現實表明,聯想的國際化戰略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國際化是否正確并非人們所關注的核心問題,我們要探求的是,在聯想的國際化過程中,有哪些問題阻礙了它的成功?
以聯想在中國曾經的巨大成功來看,聯想在國內的模式沒有成功普及到全球市場也應該是原因之一。拋除金融危機的宏觀影響,聯想在大中華區的銷售一直處于領先,而其歐美、亞太區的銷售則一直成為聯想的掣肘之痛。如何在下一步的改變中進一步實現IBM PCD(部門?)的順利整合,如何將聯想成功的國內運營模式因地制宜的執行到全球各區,雖然談不上是戰略性的問題,但至少將成為聯想國際化運營層面能否最終成功的因素,這也是對聯想執行力的一大考驗。
聯想很快就在今年1月8日的戰略調整部署中給出了答案的方向:將虧損嚴重的亞太區合并入陳紹鵬負責的大中華及俄羅斯區,更加肯定中國人在全球市場的力量。一個月之后,老柳復出、楊元慶出任CEO的“師徒二人”的搭配,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將加強聯想新策略的執行力度。
而對于一直處在聯想微觀視野層面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聯想也同樣打出了組合拳——這將是消費者最能直觀感受到聯想變化的一個出口。聯想于1月8日以及2月5日連續的調整彰顯了其將從產品線、產品創新等方面進行大力變革:聯想將整合Think和Idea兩條產品線,一些在聯想產品歷史上堪稱經典的產品系列將漸漸完成歷史使命。同時,聯想在1月底宣布對致力于消費技術創新的Switchbox Labs公司的收購也說明,恰恰是在全球經濟低谷期間,聯想反而覓得了在產品創新層面迅速積累技術勢力的機會。
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先鋒,聯想的一舉一動始終牽動人心。而聯想此次在人事層面一定程度的改變所期望解決的問題,似乎是聯想對長期以來企業內部頑疾的一次大整修和梳理,也是緣于金融危機而提前發生的、更“幸運”的一次變化。
當然,就變革而言,這也許僅僅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如何發展PC業務尤其是保證國內市場的發展,如何面對擴展面過寬而帶來的虧損部門的“雞肋”問題,如何將目光放得更遠、“站得更高”,如何在戰略、技術、人才、定位等方面進行根本的變革,如何塑造出聯想獨有的、充滿張力的企業文化等等,都仍然還是聯想創始人和所有聯想人需要繼續的聯想。(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報道,繼去年11月裁員40人之后,微軟旗下廣告代理部門Razorfish再次裁員70人,占員工總數的4%。 【IT商業新聞網訊】 北京時間2月9日早間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繼去年11月裁員40人之后,微軟旗下廣告代理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聯想需要繼續的聯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