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2月5日,聯想集團宣布,創始人兼董事柳傳志將重新擔任(非執行)董事局主席,現任主席楊元慶轉任CEO。
柳傳志重新出山,是不少媒體的焦點。但對聯想集團來說,這一人事變動的最重要意義是楊元慶終于回到了他最擅長的崗位,聯想集團有了一位最合適的CEO,作為CEO的楊元慶也有了最利于他發揮作用的董事局主席作為后盾。此刻,楊元慶真正成為聯想集團的核心和第一驅動力。
作為一個貼近市場、熟悉業務、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管理一流、作風正派、賞罰分明、執行力強大的公司領導人,在PC領域,楊元慶是快速、高效的代名詞,由他擔任聯想CEO是一件很恰當的事。但2004年12月8日聯想和IBM簽署收購IBM PC業務的最終協議時,明確他將擔任聯想董事局主席。2005年5月1日,收購全部完成,他正式接替柳傳志的董事局主席位置。近四年來,楊元慶更多是在IBM背景的斯蒂芬·沃德和DELL背景的威廉·阿梅里奧這兩任聯想CEO的旁邊出謀劃策,協調溝通,既不能雷厲風行,又無法傾盡全力,個中滋味并不好受。
當然,以收購IBM PC業務時的情形看,要讓一個只在中國市場歷練過的領導人擔綱在全球開展業務的公司的CEO,并得到國際化色彩很濃的董事會支持,還要保證該項收購獲得美國方面的批準,“柳楊配”可能是行不通的,結果只能是“柳楊退”,柳傳志退出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退出CEO。
差不多四年后,“柳楊配”終于再現,卻是在聯想遭遇嚴峻挑戰的面前,這多少有些讓人感傷。這幾年,柳傳志一直在精心栽培聯想控股,原本計劃在最近發布麥肯錫參與制訂的未來發展規劃。他對聯想集團已經很少發言,對楊元慶也是關切藏在厚望中,即使偶有擔憂也不便明言,更沒有動過重披戰袍的念頭。他多次坦言,“我對IT的事好幾年前已經看不太清楚,主要都是楊元慶他們做”,“聯想的決策是群策群力,這是真的,我都看不清楚的事,會自己說了算嗎?”今天重回聯想集團,對柳傳志來說,只有壓力和責任,絕不可能有“榮歸故里、還要靠我”的自喜。
是處于困難中的聯想的召喚,以及要為楊元慶創造良好環境的責任,讓柳傳志重新出山。聯想集團是他的命,臨危授命則體現了他的襟懷。
而對楊元慶來說,今天他正站在重新書寫歷史的新的起點上。他創造了聯想PC的奇跡,他主導了對IBM PC的收購,現在,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把聯想塑造成一個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偉大公司。這個使命可能要耗盡他的全部智慧與心血,但他別無選擇。過去的四年已經證明,外國背景的CEO和母體“很中國”的公司相結合,是相當困難的事。也許有人會質疑“聯想找來找去還是自己人做CEO”,但反過來也可以說,那種能把聯想事業當成畢生追求、殫精竭慮、榮辱與共、身心相系的核心領導人,可能是外生的嗎?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全球市場,作為一家研發不占優勢、品牌價值不占優勢的新興公司,倘若連強大的拼搏精神和文化力量也失去了,而滿足于和競爭對手一樣的“常規作戰”,“常規打法”,贏的把握能有幾成?
目標高遠,任務艱巨,但今天的楊元慶,經過四年全球化實踐的陶冶,素質也有了很大提升。我們期待在他的領導下聯想能夠創造新輝煌,也希望他在CEO崗位上能進一步提升領導力的境界。
第一,作為一個雷厲風行的領導人,雖然“歸心似箭”,但履新之后一定要冷靜。如果要用猛藥,則要認真評估,深思熟慮,分清哪些是結構性問題,哪些是周期性問題,哪些是制度性問題,哪些是人力資源問題,哪些是短期可以改善的問題,哪些是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不要因一時業績的下滑就否定一切,否定行之有效的東西。在改善短期業績的同時,尤其要注意不能忽略對研發創新等長期價值的重視。
第二,作為一個講究效率的領導人,雖然要以結果為導向,對業績負責,但必須把做人的工作放在相當重要的位置上,當好公司的“第一人事經理”。老聯想的成功是團隊的成功,楊元慶當年培育的“18棵青松”即為案例。但發現人、選拔人、培育人是永無止境的過程,也是與時俱進的過程。新聯想需要培養更多的領導人,這既需要思想重視,更需要花費心血。如果只盯著事情和業績,忽視了人的建設,對公司長期發展將是不利的。
第三,作為一個專注于行業發展和業務發展的領導人,雖然要堅持聚焦原則,心無旁騖,但必須始終保持開放的學習態度。例如,在一個更強調交互、親和、新奇、驚喜、簡約的年代,聯想的品牌面臨著如何與更年輕一代消費者接觸的挑戰,而登錄聯想集團的網站,顯得太硬,活力和吸引力都不夠,這在深層次看還是“固守的慣性”。又如,更多與本行業之外的優秀公司和有識之士溝通交流,往往可以得到靈感與新知,但前提是要意識到這不是“白花時間”。諸如此類,都提醒楊元慶,適時讓自己“空一空”是必要的。優秀往往固執,成就往往沉積,“空”,才能得到新的“有”。
最后,作為一個全球性公司的領導人,雖然聯想更加注重中國市場的業務,但是必須始終堅持全球化的眼光和在全球市場的探索。方法可能改變,但方向不能改變。楊元慶回到CEO的位置,不是要回到過去自己的影子里,相反,他要開始新的出發。
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楊元慶的新出發并不容易。不過,有柳傳志在后,楊元慶不會再有束手束腳的局促,只要找對大路,就可大步向前。“柳楊配”,從年齡和資歷看,似乎是以楊配柳,但從責任和作用看,則是以柳配楊,是64歲的柳傳志為44歲的楊元慶做配合,做后援,做呼應。
1989年,楊元慶加入了柳傳志在1984年領導創立的聯想公司。楊柳依依20年。20年后的聯想能走多遠,將取決于楊元慶的自我超越能力有多強。(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一位不愿具名的賣場相關負責人昨日對本報記者透露,東芝“豎線”彩電已經被撤柜了,“消費者現在在賣場上看到的東芝品牌的平板電視,故障率都與其他品牌的平板電視無異,屬于正常的范圍內。”該負責人強調。 【IT商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寫給楊元慶的建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