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林達)2月5日消息,聯想集團今日中午公布最新財報,截至2008年12月31日,聯想集團凈虧損9700萬美元。與此同時,聯想集團董事會還宣布調整公司管理層,柳傳志重新出山擔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楊元慶接替威廉•阿梅里奧的職位重新擔任CEO,Rory Read被任命為新設立的總裁兼COO。業界人士對聯想的財報虧損以及高層變動有何看法?以下分析選自著名IT評論家郭開森的博客:
2009年春節剛上班,聯想即傳出新聞:柳傳志再任聯想董事長,楊元慶降職為CEO。
下文是本人寫于2009年農歷新年前的分析文章,原打算發表于南方某周報。
多年以后,再去評價此次柳傳志重新出山,也許更有意義。因此,下文的立意點,更多地從現狀分析,而不是預測未來的角度。 有人說,現在說聯想品牌國際化失敗,還為時尚早。不過,筆者認為,任何正確的事情,無非是由正確的時間、正確的人和團隊、用正確的方式來完成。用這樣一個普遍真理來衡量聯想的國際化道路,可以得出結論:聯想的品牌國際化,敗在國際化營銷和國際化運作本身,最終原因則在最高決策層。 過去的一年中,聯想在中國國內的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由之前的30%上升到40%左右,聯想大部分利潤都是在中國內地創造的。相比較而言,2008年4月到9月,聯想在歐洲、中東和非洲的銷售額只比前一年增加了10%,而且主要銷售對象是進入中東和非洲地區的中國企業。由此可見,過去一年聯想對中國國內的依賴程度在增加,聯想的國際化道路邁的并不順利。 作為一家中國民族企業和IT企業代表,聯想特別希望成為中國出現的跨國公司的代表,但是,很遺憾,他沒有成為一家真正的跨國公司。這里面究竟是何原因? 回顧歷史是追究原因的最好方法。還是要回到5年前。 2004年年底,聯想并購IBM的PC業務。當時,輿論嘩然。彼時,TCL在歐洲并購施耐德,以及接下來的明基并購西門子手機,的確讓國人振奮。但是,熱鬧之后,冷靜思考:并購到底是為了買什么?是買收入,買公司還是買品牌。至少,有部分企業并沒有考慮清楚。 客觀上來看,聯想當時要邁入國際市場,不論是營業規模還是品牌影響力都不夠。應該說,IBM是PC的鼻祖,其筆記本電腦Thinkpad則是經典品牌。聯想首先買的是收入,其次是品牌。這兩者如果實現了,接下來的整合以及借此跨入國際市場,進而成為一個真正的跨國公司,不能說僅僅是夢想了,而近乎水到渠成。換句話說,“高科技的聯想、服務的聯想、國際化的聯想”這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的確有了盼頭。 如果說,前兩個戰略目標是基于練內功而言,那么,最后的一個“國際化”,則是聯想真正揚帆出海、揚眉吐氣的地方。前兩者是后者的基礎。當然,以上的推導邏輯,僅限于規劃層面,不是事實層面。 時間過去4年多,到2009年年初,我們來反思,我個人的觀點是,聯想戰略是對的,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但是,彼時,內功和基礎不扎實,時間不對、團隊不夠強。所以,才造成了今天業績下滑,國際市場受挫等被動局面。因此,簡單地質疑,“聯想是否當初對于品牌的國際化估計過于樂觀?”我認為還不夠,換句話,如果從戰術執行細節找到問題,也許更有利聯想下一步的國際化進程。 這些細節包括: 2005年年底,聯想挖來了來自前戴爾的牛人阿梅里奧,用以取代前IBM的高管沃德。此后,聯想大量引進國際化高管,把持供應鏈、全球服務甚至整體運營的各個環節,一時間聯想17名高級副總裁,國際化空降兵占到了9席。今天來看,這些舉措不能說是錯誤,但至少是無效的。原因何在? 聯想的奧運營銷到底應該如何看?目前的業績是國內做得比國際好,內戰內行,外戰外行,那聯想借助奧運到底在國際市場上品牌有否增值?奧運營銷如果效果僅限于國內,原因是什么? 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后,曾引入美國幾大著名基金作為戰略投資人,由此甚至有進入美國主流資本市場上市的想法。這些投資人對聯想國際化的作用是什么?有沒有起正面的積極作用? 目前,聯想駐扎在全球各地的管理層高管又重新換成中國本土的管理團隊,這種調整是否正確? 一位媒體總編跟我說,聯想自2005年以來,楊元慶就經常往美國跑,對媒體的信息溝通也變得神秘起來。聯想國際化啟航以來,其內部的復雜性,外人已經很難理解。 我們注意到,三年前,聯想集團在考察阿梅里奧是否勝任公司CEO一職時,第一個與他面談的是柳傳志,最后做決定的也是柳傳志。據聯想內部人士稱,無論老柳是否擔任聯想集團的職務,作為聯想集團的大股東,柳傳志對聯想集團的大方向以及戰略細節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甚至決定力。 前一陣子,市場上流傳的“楊柳之爭”諸多傳聞,本人了解到的版本如下:(1)楊元慶認為,業績完成不了主要是因為國際業務,尤其是阿梅里奧為代表的美國人管理層出的問題。并直言,自己可以兼做董事長和CEO。由此引起柳傳志的反對。(2)柳傳志希望指定朱立南作為聯想控股的接班人,由此引發楊元慶的不滿。元慶甚至提出集團管理層總辭。此后,也有元慶去聯想控股分管手機業務等說法。(3)爭論之后,也許會有一個中庸的方案出臺。但思路一定是柳氏的,以阿梅里奧為代表的外國人全面出局,指日可待。 無論消息是否屬實,外界都認為,柳傳志略顯中庸的性格,使得聯想在做事情的時候,往往做得不透,做得不到位,甚至不到極致。而楊元慶的激情和沖勁,在沒有充分的授權以及厚實的團隊、文化等積累情況下,一時也很難發揮。正是聯想國際層最高決策者的缺失,造成了今天聯想國際化的敗局。 原因層面的問題討論完以后,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 聯想的國際化策略受挫,是不是應該就此認輸,回到國內市場呢?尤其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縱深化的今天。這是擺在聯想人面前的一道題。 我們了解到,聯想目前在爭取將家用電腦納入國家“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中,這實際上是被迫變相向政府要利潤。難道,聯想希望自己又重新回到“沼澤地”時代,通過國內市場的高利潤和高門檻去反哺國際市場? 這一次,聯想問題的答案在哪里?也許只能留給聯想人作答。(編輯:吳亮)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針對聯想集團新一輪的管理層調整,方正科技前總裁祁東風向記者表示,柳傳志、楊元慶組合將讓聯想的內部凝聚力與執行力進一步加強,他對聯想的未來充滿信心。 【IT商業新聞網訊】2月5日下午消息,針對聯想集團(下稱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柳傳志重出江湖 收拾聯想國際化敗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