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讀者: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在中國經濟逐步進入穩定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后,中國民企有了長足的發展。民營企業家憑借得天獨厚的各種低成本的資源優勢,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特別是在制造業領域,不僅開拓了國內市場,而且還打到了海外。在這個階段,各行各業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企業家,他們有道德、有理想、鉆研管理、銳意創新,使自己的企業發展到了相當的規模,為民營企業樹立了榜樣。
但與此同時,過去30年間,卻有成千上萬的民企倒下。在這些倒下去的企業之中,有一些曾經相當的輝煌,在運營層方面有很多的建樹。但是行業在變化、競爭對手在變化,自身也在變化,企業要想活下去并且持續發展,僅僅懂得運行層面的管理,是不夠的。
企業還要有一個堅實的管理基礎,即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這三個管理要素也就是我們所常說的企業要有一個好的領導核心,懂得如何制定正確的戰略,能夠建立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這樣企業在競爭中就不再是沒有方向、在大海中隨波飄動的船,而是會不斷克服弱點,形成自身能把握方向、把握速度、把握節奏的大型戰艦。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面臨大行業的變化、環境的變化、競爭對手的變化,企業要活下去,不銳意求變是不行的。出口的企業打不出品牌,賺的就只能是辛苦錢,而且一有風吹草動,比如匯率價格變化,都會讓企業緊張萬分,而形成品牌又談何容易。雖然我們的品牌在世界范圍內來說不是太好,但是我們必須朝這個方向努力。有不足,就要提高。盡管有千難萬難,但我堅信只要政府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只要中國企業家擁有讓全球企業界震撼的拼命精神和聰明才智,那么中國企業再上一個臺階、和發達國家的企業全面比試高低就是早晚的事。
但現在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來臨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也深受世界經濟寒流大潮影響。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又該怎么辦呢?
首先要關心國家的大政方針�,F在黨和國家已經制定了應對經濟低迷的大政方針,我印象最深的是兩點,第一點,特別突出了發展是第一要務;第二點,突出了以內需拉動經濟,這些我們都會舉雙手贊成。但怎么執行?還是有些擔憂。因為投資要太多的錢,如果匆忙之間投到將來沒有回報的方向,投下去的時候是拉動了經濟,以后卻得不到持續的回報,還要還債,這個日子就難過了。
我自己覺得,萬無一失的是增加中國老百姓自己的消費,用它來拉動需求,這是正反饋的滾雪球。老百姓消費多,企業就生產多,于是就業就多,消費就更多,銀行就也敢借錢了,GDP也增加了,把買美國國債、鼓勵美國人消費改成鼓勵中國人消費。但之前實施這種方案的最大困難就是老百姓沒錢,而現在政府既然決心投錢,不如直接投到老百姓身上,主要是弱勢群體,再就是中產階級身上。政府讓利、社會穩定、經濟發展。
當然對國家的大政方針我們站的角度不高,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就企業如何過冬的問題,我想結合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兩點建議。
第一,制定上中下三種戰略目標。根據具體情況及時調整,保證不能突破底線,企業的現金流不能斷。
我們在2007年10月份左右就提出,像聯想這樣的企業,冬天要考慮了,為什么?中國股市的市盈率已高到離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也已經非常的不合適了,明顯對出口會有大的影響。我們做投資的人,就要提前做準備,所以當時我們才提出所謂過冬的問題。
我們要謹慎投資。雖然有很多PRE-IPO或更好的機會,只要做就會賺錢,但要抵得住誘惑,這個我們一律不投。第二,加速募集基金。聯想控股旗下的聯想投資和弘毅投資在2008年4月完成第四期基金募集,分別是4億美元和14億美元,有充裕資金。
第二,借機苦練內功。每個企業,包括我們自己,在運行管理層面都有薄弱環節,而現在有充足的時間讓我們來研究這些薄弱環節,比如研發環節、采購環節、供應鏈環節等等。除了運行層面的管理外,若能夠在建班子、定戰略、帶隊伍方面進行基礎建設,一定會對企業大有裨益,這一切都為冬去春來后收復失地做好準備。
這次全球經濟危機的到來,對中國而言,還有可能把壞事變成好事。如果中國能把以消費為主的內需拉動起來,減少出口在GDP的比重,國家就更和諧了,經濟也不失衡了。而當前政府最重視的是社會穩定,也就是就業,這可是我們民企的強項,政府也一定會想盡辦法來支持民企的發展。目前勞動合同法正在修訂,就是一個例證。
目前,很多小企業正在經歷難關,但渡過難關就是光明。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倒下去后是光明,這只不過是你人生的一次磨煉,只要國家環境好了、機會好了,我們就有東山再起的機會。(編輯:Kobe)
推薦閱讀
在春節前召開的金山內部年會上,該公司董事長兼CEO求伯君宣布分拆計劃,具體方案是把游戲、辦公軟件、安全軟件三大業務分拆為三個子公司。 【IT商業新聞網訊】 2月2日11:00消息,據金山軟件內部人士獨家透露,該公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柳傳志:過冬要保持現金并積極調整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