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受到金融風暴沖擊,國內電子產業出現一輪明顯的大滑坡。本報曾多次以華北電子產品交易中心中關村為行業樣本,描寫中關村商人走下利潤神壇之后的種種甘苦。臨近春節,有中關村商人告訴記者,“村內環境正在回暖”。
“與2008年整體業績相比,年底時的生意確實好了一點,但這并不是由于市場需求回暖了,而是我們這批人想盡辦法,從代理商那里“摳”出利潤。”昨日,在中關村海龍商城從事電腦芯片銷售的王宏(化名)感嘆。
“暗斗”英特爾
經過一年的經營掙扎,王宏意識到,從代理商處拿貨賣貨已經賺不到錢了,甚至還有可能賠錢。
昨日,王宏告訴記者,他已經有一段時間不從當地的英特爾代理商處拿貨了。“雖然媒體一直在宣傳英特爾不斷調低出貨價格,但代理商并沒有在價格上有任何讓步,甚至在傳統銷售旺季還會主動提高價格。”
但情況在半個月之前有所改變。許多商家發現,一批相對低價的英特爾芯片正在大批流入中關村。
“后來我們得知,一些經銷商通過其他渠道從京外購買,再銷售出去,賺取差價。”王宏透露,由于受到經濟危機影響,英特爾的代理商們資金鏈條壓力巨大,表面上,他們維持北京芯片價位,同時悄悄將一批庫存產品低價流向外地,爭取資金回籠。
“我們購買的正是這批商品,但這并不是英特爾那邊希望看到的,因為這樣有可能會導致英特爾在華渠道的價格混亂。”王宏坦言。
“外地的價格當然要比北京價格便宜一些,而且質量都是一樣的。”多位與王宏思路相似的渠道商坦言,實際上,除去物流、人工等成本,銷售外地芯片僅僅帶來10元的利潤,“但你要知道,現在想多掙10元的商人太多太多,但是掙到的機會太少太少。”
另一位北京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主管稱,相對于裝機商而言,芯片銷售商處境非常尷尬。裝機商可以在芯片價格上讓利,在各種電腦配件上賺取利潤,而芯片銷售商顯然沒有這個機會。
巨頭之爭
同樣的渠道之變在另一家芯片制造商AMD也有體現。有中關村商人表示,由于2008年英特爾并未出現往年的強勢,AMD似乎終于等到了吹響反擊沖鋒號的時機。
多位中關村商人表示,AMD的市場戰略曾經一度打得火熱,而國內芯片制造商威盛也曾在日前攜手微軟與多家PC制造商發起的開放式超移動產業策略聯盟,矛頭直指英特爾軟肋。
“這迫使英特爾改變了以往的高價策略以及新品發布周期。”王宏表示,雖然市場上英特爾產品價格波動不大,但一批英特爾四核、雙核處理器確實調低價格,幅度可能在20%左右。一款剛剛上市的英特爾酷睿I7上市時價格在2355元,短期內價格就調至2200元以內。(編輯:Kobe)
進入論壇>>聲明:IT商業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新聞咨詢:(010)68023640.推薦閱讀
縱觀目前國內軟件行業,產品同質化、客戶需求多樣化等一系列瓶頸導致整個軟件產業鏈停滯不前的局面。業內專家表示,2009年,我國軟件業要逆市取得發展必須打贏三大戰役。 【IT商業新聞網訊】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進一>>>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關村渠道商暗斗廠商 只為多掙10元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11230/208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