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27日消息,戴爾CEO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PC銷售放緩,平板、智能手機奪走用戶。作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的掌舵者,他何去何從?
當問及所謂的“后PC時代”時,邁克爾·戴爾說:“后PC時代至今對PC很好。”2011年銷售了3.8億臺PC。
最近,邁克爾·戴爾接受了郵件采訪,下面是全文:
問:自從你回到戴爾CEO職位后,你就一直重新定義公司。你能告訴大家今天的戴爾是什么?5年后又是什么嗎?
答:我們經過了明顯的轉變,但我們與你們想的沒有太大區別。戴爾一直致力于創造消費價值、解決客戶問題。長久以來,我們通過設備、PC的普及來提高個人生產力,從而達到這個目標。今天,我們非常專注于幫助客戶獲得更多價值,從技術獲得更好的回報,但客戶需要轉變,我們現在提供更寬廣的解決方案。在IT領域,現在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類似云計算、移動、大數據分析的創新正在改變世界工作的方式,我們重組業務,尋找這些新的機會,以更好的服務客戶。5年后,我們預期自己會成為端到端IT解決方案提供的領先企業,但在一些方面我們仍會一樣,也就是我們會與客戶需求非常協調。
問:在某個時間點,戴爾會接受ARM產品嗎?關于未來的戴爾智能手機和Windows RT平板,你能說些什么?
答:在上個月的IFA上,我們展示了 Dell XPS 10平板,它是一款10寸ARM和Windows RT平板。它是XPS產品最近新增的產品,它們很好的反應我們如何接近移動、IT消費化。這些端到端設備是提供給核心用戶的(商務和移動專家),并針對管理、安全、生產力進行了優化。
問:你曾說戴爾希望向客戶提供不止一款平板和智能手機。你所說的總解決方案是什么?
答:我們專注于整個IT生態系統。客戶過去使用的設備、消費者信息,這是關鍵的起點,它依然相當重要。我們在市場上有一些最好的產品。例如,戴爾Precision工作站,XPS超級本。但所們認為PC只是藍圖的一部分。跳出設備則是一個生態系統,它包括網絡、存儲、安全、服務器、虛擬化、云計算。在這之中有許多的IT機會,我們相信自己能領先。總的解決方案是世界級的設備,它以世界級的基礎設備、服務為依托,包括支持、連接、管理、安全客戶信息。如果說唯一的工具是錘子,各問題就是釘子。我們打造工具箱,它包括定制化、規模化、彈性端到端解決方案,這些東西將用戶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將我們銷售的技術或者服務放在第一位。
問:微軟已經進入計算機硬件業務,發布了Surface平板。這對于OEM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微軟的硬件之心,對于戴爾來說有何影響?
答:我想影響有限,主要是根據它們預期的出貨來看。微軟開發這款產品,大多是作為參考架構,為Windows 8用戶體驗設定基線。我們對很大部分的Windows 8產品開發做了調整,我想它帶來一些好的、新的功能。微軟做任何事支持Windows 8更快普及,這對戴爾來說都是好事。不過,我們的重點是少關注它們的計劃,多關注設計,提供有吸引力的戴爾產品和解決方案。
問:你希望Windows8筆記本和計算設備如何發展?戴爾在IFA上展示了漂亮的、可變形筆記本。我們還能有何期待?何時推出?
答:我們與微軟密切合作,確保我們的Windows 8產品能提供最好的用戶體驗。除了你提到的XPS 12,我們還推出了XPS 10,這是一款帶移動鍵盤接口的平板,還有XPS ONE 27一體PC,它支持觸摸,這些產品都針對WIN8設計。我們還將推出其它產品給消費者和企業,它們即將推出。
問:今天,對于戴爾來說最大的市場是哪些?消費市場、SMB還是企業?
答:我們80%的業務來自所謂的商務業務,它是SMB、企業、公共單元的綜合,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特別專注于中端市場,這一塊服務仍不到位,也是我們可以用開放、規模化解決方案領先的地領域。不過,隨著IT消費化的繼續,我們也深知消費和商務的界限正模糊,我們今天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未來會橋接二者的空隔。
問:19歲時,你用1000美元創業,那時是1984年,你在德州大學起步。對于缺乏現金的大學生,如果想從寢室創辦一家科技企業,你有何建議?
答:創造一家好企業不必非要太多現金。一些年輕人,他們為現有機會帶來新的視角和觀點,當中有一些好創意。這是我的個人之見,我擅長于如何去證明。因此,如果你有好的想法,你愿意追求它,就從錯誤中學習、快速調整,將客戶放在所做一切的中心。
推薦閱讀
報道稱,移動消費者研究公司OnDevice對美國16000萬iPhone用戶進行的調查發現,相對于iPhone5系統,iOS6系統的滿意度反而稍低。雖然二者的差異很小,也值得重視,畢竟這是首次出現滿意度下降的現象。 9月26日消息,據>>>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戴爾CEO稱Surface影響有限 創業不必現金太多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201/114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