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神舟升天,蛟龍探海等連續的重大成就都是“中國智造”的經典之作,是中國制造業最高技術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現。中國發展高端制造產業的目標是通過產業升級,最終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高端產品國產化、出口產品高附加值化,而“中國制造”要想擺脫長期以來的增長困境和“價廉物劣”的形象,實現在彎道中超車,還需要很長一段路要走。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全面提升產品競爭力,而這無疑對中國制造企業的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自主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發達國家上百年的技術積累,我們單憑循規蹈矩、亦步亦趨,是無法在短期內實現逾越的。歐美的科技強國,用了將近80年的時間,通過不斷的創新、逐步建立起現代產品研發體系,難道我們的企業也要“摸著石頭過河”再等上近百年才能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產品創新?面對國內企業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能力薄弱的現狀,我們不禁要問,有沒有一套經過實踐檢驗的、適合中國本土企業且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呢?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企業的自主創新之路雖然步步荊棘,但借鑒歐美強國的研發經驗,中國企業已經邁進了現代研發體系的門檻,并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高歌猛進。安世亞太也積極參與實踐,憑借自身10余年為企業建立研發信息化平臺、提供研發技術服務的深厚積累,提出了“精益研發”體系,為企業打造全新的研發管理體系,實現研發的精益管理與產品的精益設計,真正提升企業競爭力。
精益研發,源于實踐、持續創新
從2004年起,安世亞太在不斷深化協同仿真技術研究的基礎上,致力于知識工程和質量管理兩項重要技術的研發,并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技術成果和軟件產品。在2008年,安世亞太厚積薄發,創造性地提出了精益研發的理念、方法論以及核心技術體系。自此,精益研發就如同一只海鷗般,在高端研發信息化領域的藍海自由翱翔,為眾多企業研發信息化的騰飛提供了強大的雙翼。
簡要概括,精益研發是將綜合設計、知識工程及質量管理三項技術通過基于系統工程的協同框架有機整合,繼而基于五層流程的骨架模型以及精益工作包這一靈魂性的元素,使得綜合設計仿真、知識工程及質量管理三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通過人體模型表達的精益研發業務藍圖,進而開發完成支持這一藍圖的精益研發平臺 PERA。精益研發,不是只依靠一兩個工具,而是一套組合拳,幫助企業突破現有研發框架,實現產品研發以全程化、并行化和綜合化為特征的精益管理,達成以差異性、高性能、高品質和高效率為特征的產品精益研發。
精益研發體系
國內某飛機主機所通過實施飛機精益研發平臺,驗證了精益研發基礎平臺的專業支撐能力,形成了飛機精益研發平臺的應用模式和開發模式,為該所內培養了平臺人才,保證了平臺建設工作的持續性及穩定性,為平臺的長遠發展和深化建設奠定了基礎,并推動向知識型精益研發平臺發展,最終滿足了該所跨越式發展的需要。
國內某大型裝備研究所基于信息化現狀和建設需求,借鑒和吸納成熟先進的航空航天等領域的設計思想和技術,結合國內外先進信息化建設成果,整合特種裝備研發當前技術手段和信息化基礎條件,形成了該院統一覆蓋特種裝備研發生命周期的平臺,實現了在同一網絡、同一系統、同一平臺上開展一體化裝備研發工作,改變了該院研發信息化手段建設與使命任務不適應的局面。
在這些實踐中,安世亞太提供了精益研發的框架和基礎平臺,以用戶為主體,在平臺上逐步建立流程、數據、知識、模板,進行各類基礎支持庫和工具的擴充,同時,構建專業領域的專業應用系統,逐步強化精益研發平臺的能力,充分體現了精益研發源自企業實際需求,根植企業研發實踐的思想。
可以說,精益研發平臺PERA實現的過程,就是和企業需求相匹配的過程,也是在企業的研發實踐中不斷驗證和錘煉的過程,還是不斷滿足企業需求進而不斷創新的過程……經過多年發展,精益研發平臺PERA已經在航空、航天、兵器、船舶、鐵道等諸多行業形成完整的解決方案,在多家企業得到了實踐,并在這些企業逐步得到廣泛應用的同時,為企業的“精益戰略”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精益研發,引領研發信息化
精益研發PERA逐漸被企業所接受、被市場所認可,同時,經過企業實踐的不斷錘煉,產品也在不斷創新中得到了進化和提升,由“海鷗”蛻變成了“蒼鷹”,將展開更大更有力的翅膀,飛向更高更遠處,引領研發信息化的發展方向。
當今制造業領域的產品研發呈現出高度綜合化、協同化和全程化發展趨勢,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產品復雜度提高,技術含量增加,數據知識膨脹;同時,經濟全球化帶來更廣闊的市場以及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制造企業要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的能力,改善產品研發效能和質量,就必須及時把握市場需求,掌握、吸收和應用盡可能多的研發信息和知識資源,同時加快研發環節信息的流動速度,因此,采用更為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武裝傳統研發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實踐證明,研發領域的信息化是企業信息化必不可少的關鍵環節,也是整個制造企業信息化的源頭,企業的競爭力與研發信息化的水平密切相關。而精益研發所提倡的綜合設計、知識工程和質量管理三大信息化技術正是提高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打破研發信息化僵局,重新樹立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精益研發可以比基礎研發給企業帶來更高的產品附加值和由此產生的競爭能力。據資料顯示,就企業推出一款新產品而言,研發設計階段投入的成本,只占產品全部成本的10%,但卻決定著大約85%-90%的整個生命周期的產品成本。也就是說,一款產品成本高低、質量好壞,主要是由研發設計階段決定的。由此可見,研發過程是企業,尤其是制造型企業生產運營中的重要環節,因此,通過精益研發體系建設,以高端研發平臺為抓手,實現企業研發體系的革新發展,提升企業競爭力,是十分必要和值得的,應該是中國制造業信息化工作下一階段的重中之重,精益研發將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研發信息化發展的方向之一。
精益研發咨詢體系框架
與此同時,作為精益研發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安世亞太提出并完善了面向高端制造業的精益研發方法論體系,其中包括知識工程咨詢方法論、質量體系建設方法論、仿真體系建設方法論、產品與技術創新方法論等。基于理論、方法、技術、平臺共同構成的精益研發完整體系,引導著中國制造企業進行精益研發的管理變革與實踐。
總而言之,精益研發的提出,既是安世亞太技術體系發展的必然,也是中國制造業信息化發展的大勢所趨——當前,正是中國制造極為艱難的轉型時期,如何絕地反擊、吹盡狂沙始到金?自主研發與技術創新如何從口號變為行動,實現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跨越?關鍵是中國制造企業能否將精益的理念深化并真正融入到研發過程中去,向著精益研發的目標邁進。中國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之路必然步履維艱,而精益研發將大大縮短和減緩這條路的長度和艱難程度,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競爭力,讓中國制造企業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好、更遠。
推薦閱讀
據悉,作為一家專門從事商標價值、專利評估以及知識產權研究的公司,Eurobrand稱蘋果品牌價值去年為666.58億歐元,而今年受iPhone5推出的刺激,其公司股價超過700美元,蘋果品牌價值同比增長了43.9%。 9月19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案例:精益研發咨詢體系框架重塑中國制造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201/11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