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民生問題無疑是我國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作為民生問題的重要一環,養老問題更是迫在眉睫。 2010 年我國超過 60 歲的老年人已達 1.74 億,約占總人口的 12.8% ,亦即不到 10 人中就有一位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 2030 年前后我國將進入人口老齡化高峰。
人口老齡化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基金支出影響巨大。由于我國現行養老制度仍在逐步完善中,養老資金缺口較大,現有的養老保障制度補缺尚未完成,各種利益群體的養老水平差異較大。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政策,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同時探討社會化管理的方法,構建多元化的養老服務體系,使人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無疑已成為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面臨的重要議題。
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基于“消費資本論”的理論基礎,創新推出并積極實踐的“消費養老”模式,為我國養老保險資金來源探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成為除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個人儲蓄三大養老資金來源之外的又一支柱,為我國居民養老提供了一種新的有益的選擇。
日前,由經濟日報社、人民政協報社、中國社會保障雜志社等新聞單位發起,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雜志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所信用中心共同主辦、上海家帝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我愛我買”( www.525m.com )電子商務網站協辦的“探討多元化養老模式與養老資金來源解決路徑暨‘消費養老’模式論證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人社部、財政部、商務部、工信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國務院研究室、中央政策研究室等部委相關領導與研究人士,上海、云南、浙江、安徽、山東、河北等省政協與各部門領導,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財大、云南大學等研究機構、協會、知名院校與泰康、長江等養老保險公司的社會保障、養老、保險等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經濟日報、中國社會保障雜志等社領導及在京 40 余家媒體共計近 100 人出席了會議。
以下為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曹 峰教授在此次會議上的演講:
下面,我跟大家來分享下年輕人與養老的問題。我記得趙本山和小沈陽演過一個小品:小沈陽說“人死了最大的悲哀是什么?人死了錢沒花了!”趙本山說“人生更大的悲哀就是人活著,錢沒了!”其實,這就是討論養老問題,或者說跟養老問題非常有關系,這個小品題目叫《不差錢》,我們養老問題恰恰很差錢。
我想給大家報告三個觀點:
第一個觀點,現在年輕人正是未來年輕人的主體, 2011 年后的 30 年,中國老齡化趨勢將呈加速的發展。據測算 ,2030 年中國 65 歲以上老齡人口將超過日本,老齡人口比例或者總數將達到 4.3 億,占總人口 30% ,中國將成為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們討論社會保障的時候通常看是現在的問題,我們推算一下 ,50 年后老齡的主體,恰恰是現在 20 歲出頭的年齡人,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 80 后、 90 后。要想讓 80 后、 90 后晚年過上幸福生活,現在這些人就要做好準備,或者就要開始準備。他所做重要的準備就是為 40 年、 50 年后積累起必要的養老金,至少從現在開始,這個群體要為自己的養老作出一個明確的規劃,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我們提到養老規劃,我們看一下年輕人的養老意識和養老規劃現狀是什么樣的。年輕的時候收入逐漸增加,達到一個頂峰之后開始下降,退休以后繼續下降,退休以后的資金積累要用于自己養老保障,這是一個現實的基礎。
我們做一個非常簡單的數學運算,比如說現在 22 歲的大學畢業生,把他的支出降低到合理最低標準,假定每月 2500 元支出,每年支出就是大概 3 萬元,如果把它作為 38 年后他退休養老金支出折現值作為計算的基礎。我們再看一下 80 后、 90 后退休以后還能存活多長時間,有學者計算,中國人平均年齡,男性 72 歲,女性 74 歲,作為個人養老規劃來講,從保守的角度,我要規劃 30 年或者 25 年,就是活到 85 歲到 90 歲,如果退休以后還有 30 年的話,按照現值計算, 3 萬乘以 30 也有 90 萬元,這 90 萬元是按照此時此刻今天的價值來計算的,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的話,從現在算起,假如說每年有 5% 的通貨膨脹率,我們可以計算 30 年以后,這個養老數字將達到 1336.37 萬元,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養老支出。這個計算僅僅是考慮到老人沒有買房的壓力,不需要再向子女支出任何額外支出,剛才我們考慮 2500 元錢的時候,也沒有考慮到老年人隨著健康狀況下降,日趨增加的醫療費用。事實上 , 基于這樣一個非常保守的數字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這就是現在 80 后、 90 后年輕人所要面對的未來一個現實。
但是 80 后、 90 后的這些年輕人養老意識是什么狀況呢?這個狀況有一些初步的調查,我們認為令人擔憂。初步調查顯示,現今年輕人非常忽視養老問題,或者是缺乏養老規劃的意識。資料表明,很多人非常不關注養老問題 , 認為自己離養老還很遙遠,四五十年的路還很漫長。這個不關注,也有其客觀規律。研究表明,一生中人生規劃早期主要關注自己的就業、結婚、生育,包括現在住房問題,逐步逐步才有額外的資金或者是額外儲蓄為自己的養老做準備。這是一般的規劃,但是事實上面臨這樣的挑戰,我們想說的是現在的年輕人不得不去提早考慮自己的養老規劃問題。
第三個觀點,年輕人與“消費養老”的問題,既然年輕人從本質上、意識上缺乏主觀管理,客觀上又集中消費領域,比如說結婚、生育、購房、購車,這些都是大宗消費,就和今天“消費養老”有所掛鉤。
傳統上,個人養老是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承擔,但是政府傳統養老體制或者現在建立的養老體制基本思想是保基本的,讓人過上一個基本的生活,從現在來講 , 這個還是遠遠不夠的,就是剛才那三個字,“還差錢”,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讓年輕人自動積累自己的養老金呢, “消費養老”目前是一個好的想法,好的主意。
“消費養老”核心、基本思想就是人們從個人消費當中逐步累積自己的養老金,這種消費模式有一種自主性或者自動行。國家社會養老保險是靠國家強制性進行的,這是它的保障機制,“消費養老”是自我強化模式,就是不由自主進行消費,國家也鼓勵消費,如果在消費過程中不由自主積累養老金,這對追求消費的年輕人來講將是一個很好的模式。當然,這樣的模式還需要企業配合,需要企業良好的運營,如果這筆資金有所積累,需要保值增值,還有一些合理性的建議。
總體上來說,這種消費和養老相結合的模式,為現在的年輕人積累養老金開拓了一個新的思路,也為我們解決養老問題,應對老齡化的挑戰 , 提供了一個新的窗口,看待問題新的視角,所以我們覺得這個非常有意義。(文/樂購網--www.xglongwei.com)
推薦閱讀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黨委書記 裴長洪 當前,民生問題無疑是我國面臨的最為重要的問題之一。而作為民生問題的重要一環,養老問題更是迫在眉睫。 2010 年我國超過 60 歲的老年人已達 1.74 億,約占總人口的>>>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210/29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