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慕寒)9月28日,iPhone手機已風靡全球,但隨著電子產品的更新換代, 電子垃圾也變得日益嚴重。據預測中國市場上擁有超過2000萬部iPhone手機,盡管這些手機還在正常使用, 但他們卻是一顆“定時炸彈”。數年以后,電子垃圾將會如潮水般流入像廣州貴嶼鎮這類電子垃圾處理地, 當地的環境將會受到更大的威脅, CNET 網站作者Jay Greene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描述了這一幕:
在中國廣州深圳市,一位身穿白色短袖襯衣的小伙子兩眼正看著我的32G版的iphone4s手機,他在細細查看iPhone手機上產品型號,從而確認這款手機的 “來歷”。
他說,這款手機上面沒有劃痕,看起來還不錯。這是我去年10月份在美國最先發售4S手機時買的。
他給我出價2300元人民幣(約合362美元),我說了聲“謝謝!”然后就繼續往前走。我并不是真正的想要賣掉我手中iPhone手機。我只是想知道,當人們在丟棄它后,它將被如何處置。
根據桑福德。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師托尼•薩科納吉(Toni Sacconaghi)預計,去年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的銷量超過2000萬部,但這些用戶在準備購買新手機的時候,他們通常就會像我一樣,到這里把手中的機子賣掉。隨后,這些手機就會 “神秘”的消失。
有一點很清楚,在中國的大部分手機,在他們快“壽終正寢”時,他們的零部件通常會被運往垃圾堆積場,比如廣州貴嶼鎮。這個小鎮現在已經成了環保主義者眼中的有毒廢物的代名詞。
當這些廢棄的電路板出現在貴嶼鎮后,村名就會通過煤爐將他們加熱,然后回收有用的鉛。燒過的煤渣將會流入小溪和河流中,將河水染成黑色,同時污染井水和地下水。這也是貴嶼鎮被報成為全球致癌二惡英含量最高地區的原因,也是導致該地區婦女流產率高和兒童鉛中毒嚴重的原因。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計算機終端、顯示器、移動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在中國南方設有工廠,這些電子產品的最終宿命又會回到距離這些工廠只有幾百英里遠的電子垃圾場。
iPhone手機也具有環境成本。跟其他智能手機一樣,iPhone手機內含危險的化學物質,這些物質需要用恰當的方式來處理掉。不僅在中國,電子垃圾已成為困擾發展中國的多年的難題。因此,目前已出臺了多部國際法律來規范此問題,但由于iPhone風靡全球,環保主義者擔心幾年后廢棄的iPhone將會如潮水般出現。
值得稱贊的是,蘋果公司針對此問題已經采取了諸多措施來減少其所有產品中的有毒物質,其中就包括iPhone手機:比如,在蘋果官網發布的一份iPhone5環保報告中,蘋果強調這款設備中并不含有溴化阻燃劑和聚氯乙烯,這些物質通常會成為電子產品回收后產生的垃圾。有研究表明,這些化學物質可導致人體發育缺陷以及肝損傷。
同時,蘋果也采取一些措施來阻止iPhone手機零部件被運往如貴嶼鎮這樣的垃圾站點。蘋果公司表示,所有回收的電子垃圾都應該在當地被處理掉。比如,在美國回收的電子垃圾不會被運往海外地區處理或者循環使用。在中國,蘋果公司鼓勵消費者將廢棄的電子產品送到Li Tong集團,后者承諾將以環保的方式會處理這些產品。
包括我本人,大多數消費者在買到新手機以后都會將舊的蘋果手機交給蘋果公司。對于我的iPhone3G手機。蘋果給我了25美元的禮物卡,我用它給我兒子購買了一部iPod Touch。當然,用戶也可以通過由環保機構e-Stewards Initiative認證的回收公司來處理這些產品。e-Stewards Initiative
組織是由巴塞爾行動網絡(Basel Action Network)建立,它主要是在美國境內對那些可以安全處理電子垃圾的公司進行認證。
蘋果不可能控制每一部iPhone手機的去向。不可否認,只有少數的i
hone手機流入了不負責任的渠道。在美國,其中一些iPhone手機會被銷售給翻新公司,經過翻新后的手機會被再次賣到發展中國國家中。在這些國家,舊的iPhone手機仍然有一些價值,這聽起來還不錯。重復利用比回收要好一些,這可以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當然,再利用電子產品也有一定的弊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并沒有先進回收玻璃、芯片、電纜和塑料等材料的技術。因此,有些廢棄電子產品會通過不正當渠道回收,從而對環境造成危害。
巴塞爾行動網絡執行董事吉姆•帕克特(Jim Puckett)表示:“不能說我們不能重復利用它們,問題是它們流入了那些不能合理處理他們的發展國家。”
iPhone在中國
iPhone在全球都受到追捧,在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在中國,盡管有許多人還比較貧窮,但也有數百萬人已經步入了中層階級、甚至更富有的水平。
對于許多中國用戶來說,iPhone不僅是一款通信設備,它也是身份的象征。這也是為什么蘋果在上海和北京擁有兩家蘋果專賣店的原因。
那么中國的用戶在手機不能用的時候如何處理其廢棄的iPhone呢?
讓我們回到之前我見到的那位男子,他的工作就是回收像我的iPhone 4S這類舊的手機。我的手機相對較新,因此其價值也就較高。另一個買家告訴我,屏幕破裂的iPhone 4S手機,其回收價是600元人民幣(約合95美元)。如果主板損壞,能賣200元人民幣(約合31美元)價格你就已經很幸運了。
這些買家是替背后的組裝者而工作。組裝者將手機修復后,再重新出售。通常,在深證的一個翻修商可以將一部用過的iPhone 4S賣到3800元人民幣(約合600美元)。這些手機會混合著新手機一起通過正規零售商渠道出售。
他們還回收那些無法正常使用的手機,然后再賣給更大的賣家。這些大買家最終會拆解這些手機,回收有利用價值的部分。
因此,我尋找了一家這種電子產品分解商店,看看那里的電子垃圾處理情況。我在廣州大山村找到了一家,在6月一個星期五,天氣悶熱,大約有十幾名工人(大多數為女性)在拆解廢棄的計算機,將塑料、金屬和線纜分開。
在西方人眼中,這是不堪想象的。這個工廠內的溫度肯定有100華氏度,盡管庫房背后有電風扇,但幾乎一點都不起作用。工人們坐在堆滿電子垃圾的地上,有些人在用手中的螺絲刀分解塑料部件,有些人再回收金屬。
那天沒有看見廢棄的手機。一個工人告訴我的翻譯剛剛處理完一批,已經送走了。他似乎是搞操作的,因此并沒有告訴我們他的名字,也沒有具體說,這些零部件的去向。但他卻很自豪的說:“我們什么都分解,然后再重新利用。我們將利用這些零部件生產新產品,我們不會浪費任何部分。”
我在現場拍了許多照片,當我回到美國的時候,把他們展示給帕克特看,問他這些東西(電子垃圾)是否對環境有利。他回答:“這種回收還不如什么都不做,他們最好交給正規的回收機構來處理。”
帕克特來過該地區好多次,他質疑許多塑料在廣州周邊村莊都是以原始的方式被融化,他們可能會對空氣產生危害。這些塑料通常被用做鞋底、凳子和桌子等。這些金屬都可以在土窯中被融化,他們對環境沒有任何積極意義。
嘉興大學教授Du Huanzheng長期從事貴嶼的電子垃圾問題的研究。他開玩笑地說,由于經常去貴嶼,他已經被當地人稱作“垃圾教授”。 Du Huanzheng一直致力于幫助當地人改變他們電子垃圾的回收方法。他表示,目前已經取得進展,但障礙也是非常大。
他說:“要解決所有的問題是非常困難,許多人關注的是如何掙錢。”
他們是在拿健康和生命在冒險?
Du Huanzheng表示,盡管當地人們也意識到了健康問題,但由于他們當中很多人都還很窮,掙錢對他們來說才是第一要務。
2009年10月,iPhone正式進入中國市場,Du Huanzheng預測,中國市場上的大部分iPhone手機目前仍在使用中,但他們將是一顆定時“炸彈”,目前中國市場上有2000多萬部iPhone。杜教授說:“最終他們都將會流入流向貴嶼鎮,成為電子垃圾。”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27日晚間消息,AMD桌面產品線副總裁萊斯莉·索伯恩(LeslieSobon)表示,Windows8的推出對于AMD這樣處于劣勢的公司來說有利。 北京時間9月27日晚間消息,AMD桌面產品線副總裁萊斯莉索伯恩(Leslie Sobon)表>>>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01/11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