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喜歡喬布斯,可以讓他來做谷歌的CEO。”
上世紀末的一天,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和謝爾蓋·布林這樣對“逼宮”的風險投資商說。因為倆人曾向給他們投資的風險投資商承諾,他們會讓出CEO的職位,聘請合適的職業經理人來就任。
喬布斯回絕谷歌CEO之職
“創業者與首席執行官看似只有一步之遙,實則相去甚遠。首席執行官多為按部就班地培養和教育的產物。創業者,至少他們當中的佼佼者,卻是桀驁不馴、不可遏止的天性爆發的結果。”風險投資商——紅杉資本的合伙人邁克·莫里茨曾這樣說。
因此他和另外一家投資谷歌的風險投資商KPCB的老板約翰·杜爾,逼著拉里和謝爾蓋為谷歌找一個職業經理人來掌舵。這兩個谷歌小子的反復拖延讓莫里茨很惱火。
期間,拉里曾對杜爾說過:“我們已經改變主意,我們覺得我們倆能夠運營這家公司。”杜爾的脾氣似乎比莫里茨好一些,對于拉里的反悔,他沒有馬上發火,他勸他們先接觸一批硅谷出色的企業家再說。
拉里和謝爾蓋說他們準備拜會喬布斯,他們少年時就對喬布斯創業傳奇充滿了欽佩之情。此時,喬布斯已經東山再起,拿回了自己創業的蘋果公司。
此時的喬布斯風度翩翩、精力充沛,見面后,他熱情地向谷歌小子打招呼。喬布斯雖然沒有念完大學,但他廣泛涉獵文學與哲學,這使得他言談中常有睿智之語。譬如他回歸蘋果后,邀請青年才俊、Linux創始人李納斯·托沃茲到蘋果一敘時,這樣說:“我踏進這個星系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拜會那些耀眼的星辰。”
在喬布斯的眼里,年輕的拉里和謝爾蓋也是“耀眼的星辰”。喬布斯和他們進行了熱情的攀談�;氐焦雀�,拉里和謝爾蓋動議邀請喬布斯來谷歌公司做CEO。
此風吹出后,在谷歌總部那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過,別忘了這兩句詩的前兩句是“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后面還有兩句“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這才是谷歌員工當時的心情,他們迅速傳播著喬布斯一些乖戾的橋段,畏懼他的到來。
聽到拉里和謝爾蓋準備邀請喬布斯做CEO,杜爾有些生氣,他認為喬布斯的風格與谷歌不匹配,而莫里茨聽后則哈哈一笑。
寫過喬布斯早年創業史——《小王國》的莫里茨,知道喬布斯不可能接受這個邀請。早在被趕出蘋果時,喬布斯就說過:“我的心會一直留在那兒,和蘋果公司的關系就像是初戀,我會永遠眷戀蘋果,就如同任何男士懷念他的初戀情人一樣——緣盡情未了。”更何況此時,喬布斯已返回蘋果,重掌大權,他才不會接受拉里和謝爾蓋的邀請呢!
果不其然,喬布斯一口回絕。不過,《每日郵報》報道稱:“喬布斯拒絕了邀請,但他看到了谷歌的潛力,同意指導拉里和謝爾蓋,甚至分享看法。”
來自蘋果的企業教練
由于喬布斯不肯到谷歌就任CEO,谷歌另選高明,最后他們選了施密特。有一段時間施密特和個性很強的拉里、謝爾蓋產生了沖突。喬布斯建議他們聘請蘋果的董事比爾·坎貝爾作為企業教練,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
“坎貝爾喜歡大家,而且他喜歡培養大家。”喬布斯這樣評價坎貝爾,“他從農場里的一根優質玉米稈,變成了一個種玉米的人。”
喬布斯鼓勵坎貝爾提攜拉里、謝爾蓋和施密特。施密特首次見到坎貝爾,問后者想從中得到什么�?藏悹栒f:“我是在回報。生活有恩于我。我現在正在努力幫助所有其他人。”他的說法和喬布斯如出一轍。
坎貝爾開始參與谷歌公司的工作,他是唯一參加谷歌周一全體高管例會的外人,他還經常參加谷歌每周二舉辦的產品推廣會,以旁觀者的身份提出各種獨到的見解。
坎貝爾還與谷歌的高管們一起應對各類問題,從如何管理員工會議,在董事會會議上該討論哪些話題,到幫助谷歌面對成長中遇到的瓶頸問題,幾乎涉及到一個公司經營中能遇到的各種麻煩。施密特稱贊坎貝爾說,“我們的合作就像一對職業摔角運動員”,“他對谷歌的貢獻,確切地說是怎么說都不為過。實際上,是他策劃了公司的組織架構”。
坎貝爾幫助谷歌公司組建了董事會,其中有兩人還是蘋果公司的董事。最重要的是坎貝爾彌合了拉里、謝爾蓋和施密特這谷歌“三駕馬車”間的裂縫,避免了公司在發展壯大時往往會產生的內耗。在他的幫助下,他們三人制定了一項游戲規則。按照規則,三個人私下里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然后團結一致,堅定地支持最佳方案。
謝爾蓋說:“我們能夠避免勾心斗角的原因之一就是坎貝爾。當問題出現時,他心甘情愿居中調解。”
“沒人愿意屈服,”谷歌高管克里斯·薩卡說,“他們只不過是學到了這門神奇的決策藝術。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表達不同觀點,相互說服,傾聽所有人的意見,最后再做出決定。毫無疑問,這全是坎貝爾的功勞。”
“施密特說管理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短跑,所以管理工作帶來的壓力很大。”拉里說,“坎貝爾讓我們在保持健康和溝通方面起到了很積極的作用。”有一段時間,拉里曾想將施密特免職,是坎貝爾勸他打消了念頭。
KPCB的合伙投資人威爾·赫斯特甚至表示是坎貝爾挽救了谷歌公司:“他不僅教會施密特應該如何管理好一個像谷歌這樣完全不同于 Novell的公司,而且告訴后者需要攻克許多艱苦的難關。他還與拉里、謝爾蓋進行了長時間的對話,向他們解釋了一個很酷的企業與一個充滿智慧的企業間的差別,并且指導他們如何成功管理一個企業。”
紅杉資本的莫里茨也對坎貝爾很認可,說他的貢獻是讓谷歌管理三人組的情感因素遠離決策,并將其視為中立的信息源和公平的人,“你有兩個20多歲的公司創始人,而施密特比他們年長20多歲,必須有人讓彼此不了解的人們之間的關系能正常運轉�?藏悹枎兔Ω愕嗔撕芏嗄Σ僚c碰撞。”
坎貝爾還非常鼓勵創新,他說過:“你必須小心不能讓市場銷售人員主導公司的工程師。發展是公司存在的目的,發展能讓創新獲得成功。創新能夠使你成功擁有偉大的工程師,而不是偉大的銷售人員。”
這話聽起來很像出自喬布斯之口,或者這種理念就是來自蘋果公司,坎貝爾通過自己的口,傳給了谷歌。
不僅僅是創新的理念,實際上蘋果公司創立20多年來的經驗教訓,作為一種寶貴的知識,通過蘋果元老坎貝爾的言傳身教,源源不斷地輸送給了谷歌。
作家史蒂芬·科維說過:“獲得道德威信的唯一辦法,就是展現你的品質與貢獻,以值得人們信賴和信任的方式生活。”
谷歌公司上下都非常感激坎貝爾,施密特準備給予他一筆豐厚的薪酬,但坎貝爾表示自己已經很富有了,譬如他已擁有一架私人飛機,他不需要錢,最后他只肯接受1美元的年薪酬。過意不去的拉里和謝爾蓋執意要給他谷歌股票期權,并為了表示對他的尊敬,還給他在車滿為患的谷歌園區提供了一個預留車位。
演說家鮑勃·普羅克特說過:“金錢會加強你的本來面目。如果你不是個好人,錢會使你成為更可鄙的人。如果你是個好人,錢會使你成為更好的人。”
在這一段時間里,喬布斯對坎貝爾給予谷歌的慷慨幫助非常認同,他有時也親自指點拉里和謝爾蓋。充滿感激的拉里說:“我們喜歡蘋果公司,希望我們未來能與之合作。”
谷歌為iPhone站臺
“這個星期二真詭異,就好像我們身處一場心甘情愿被催眠的幻覺之中……所有那些本來冷若磐石的技術專欄記者平生第一次目光迷離。”《商業2.0》編輯喬什·奎特這樣評論蘋果發布的首款iPhone。
在2007年1月9日的蘋果iPhone發布會上,目光迷離的應該還有一位,那就是谷歌CEO施密特。他被喬布斯邀請作為蘋果公司的合作伙伴,分享舞臺。
等待出場的施密特,有些激動地聽著喬布斯激昂的演講:“這是我們所做的最完美的,這真是一部精美絕倫的手機……這是因特網第一次真真正正墜入你的口袋之中。如果有什么能做到以上三點中的任何一點,那便已經極其成功……但我們全做到了!”
接著,喬布斯借助于谷歌搜索和地圖服務,用iPhone檢索到附近星巴克咖啡店,然后打出電話:“4000杯拿鐵,打包。啊,不對,我打錯了。”惹得觀眾一片笑聲。
喬布斯然后請施密特上臺,后者邁上展臺,在聚光燈和萬眾矚目下與喬布斯握手,他說:“史蒂夫(喬布斯)說過,企業在任何時候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蘋果今天獲得了這樣豐碩的成果。說得沒錯吧!各位。”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
兩位CEO還宣布,谷歌與蘋果展開了緊密合作,將谷歌搜索和地圖服務移植到iPhone上。施密特還開玩笑道,他和喬布斯的合作是如此親密無間,以至于可以將兩家公司合并,稱為“AppleGoo”。施密特還對喬布斯如是說:“恭喜你。這款產品必將熱賣。”喬布斯滿心歡喜地接受了這一恭維。
接著,媒體的閃光燈繼續打在喬布斯的身上,在此起彼伏的閃光中,喬布斯身影忽明忽暗。蘋果推出iPhone前的一些場景,像過電影般地閃現在施密特的眼前:
2006年,施密特當選為蘋果董事會的董事,他以此為榮,這一職位使得他得以直接接觸喬布斯。施密特的一位前同事說,施密特與喬布斯曾多次共同進餐討論問題,喬布斯總是毫不猶豫地直接致電施密特,以表達他的看法。
在這段時間里,喬布斯和他麾下的蘋果公司在全力以赴地打造iPhone手機,智能手機是蘋果董事會上的熱點話題。
“無數楊花過無影。”可以說,經常出入蘋果公司的施密特見證了iPhone推出前后的艱辛歷程。
今天,喬布斯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在發布會結束后進行的媒體采訪上,喬布斯說:“在手機行業,我們是后來者,我們非常清楚這一點。”但他也暗示原來的手機廠商沒有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產品,“幾乎每個人都痛恨自己使用的手機。由于用戶界面過于糟糕,所以大部分用戶都只能使用手機的少數功能。我們希望幫助每一個人改變這一局面。”
馬爾科姆·格拉德維爾在《臨界點》一書中曾提到:“看看你周圍的那個世界,只需要在正確的位置輕輕一推,它就能夠被傾斜,傾斜……”
喬布斯iPhone的成功顯然啟發了施密特,谷歌開始加快了安卓(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的研發進程。
兩年前,谷歌收購Android曾引起硅谷的熱議,但谷歌當時并未透露要如何安置其業務。有人曾稱Android是谷歌這個大胃王吞下的無數塊甜點中的一小塊,你能指望他餐后半小時,還會記得曾有過這一塊嗎?
但谷歌顯然記得有這么一塊業務,而且蘋果的成功示范,增強了其進軍移動互聯網的信心。不過,谷歌為了保密,不允許媒體采訪安迪(編者注:Android創始人名叫安迪·魯賓),把他“雪藏”了起來。
谷歌顯然洞悉了蘋果的以iPhone為核心的移動互聯網發展戰略,但沒有資料顯示,在iPhone推出之前,喬布斯是否知曉了谷歌的安卓發展藍圖。
喬布斯的蠢事
“蘋果以保密聞名。從事新產品研發的員工都有不同的代號,以避免泄露產品信息,泄露新產品信息的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會受到嚴懲,披露蘋果新產品消息的博客會收到律師函。但蘋果的保密‘大幕’卻存在一個漏洞,那就是谷歌CEO施密特,他是蘋果董事。”《福布斯》曾這樣點評。
美國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 Insider曾評出喬布斯做過的十大蠢事。其中一件是長期信任施密特。“如今,谷歌已經將競爭的觸角伸向了蘋果的幾乎每一個重要業務領域。谷歌與蘋果目前都制造針對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臺式電腦的軟件產品。蘋果讓施密特擔任蘋果董事長達三年之久,這種愚蠢的錯誤讓谷歌非常輕松地掌握到蘋果如何運營那些業務。”
谷歌雖然從蘋果學到了不少企業管理和戰略規劃理念,但兩家公司的模式根本不同。谷歌是開放模式的倡導者和受益者,這種對開放軟件、網絡的追求和行動,與蘋果的思維大相徑庭;蘋果則致力于打造一個專屬的封閉環境,對軟件開發者社區和App Store上銷售的軟件均實行嚴密控制。蘋果的生態鏈越完整,對外界的依賴和需求就越少,投資分析師詹森·施瓦茨評論道:“蘋果意在構建一個封閉的數字社區,從而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蘋果王國。”
曾任蘋果CEO的斯庫利稱:“喬布斯從系統的角度思考設計,并且堅持對整個系統進行管理和掌控。他認為,如果開放系統,就會有人為的改變,而這些改變將會使用戶體驗大打折扣。喬布斯不會推出用戶體驗打了折扣的產品。”
蘋果的iOS手機智能操作系統是和自己的手機捆在一體的,不對其他手機廠商開放。而谷歌秘密研發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則準備向眾多的手機廠商開放。
iPhone在手機市場異軍突起,打得原來的手機陣營里的手機廠商節節敗退。但隨后這些手機廠商穩住了陣腳,伺機向蘋果發起反攻。它們手中多了一樣武器,這就是谷歌研發的安卓手機操作系統。谷歌于2007年底把它向眾多的手機廠商開放,而且還不收費。
喬布斯怒發沖冠
“喬布斯對施密特破口大罵”,科技博客Valleywag曾這樣描寫,文中還提到施密特后來向一位朋友表示:“喬布斯氣壞了。天吶,他簡直是怒發沖冠。”
據Gawker網站報道,2007年底的一天,施密特帶著女友在內華達州黑巖沙漠中驅車長途旅行。中途,施密特接到喬布斯打來的電話,當時喬布斯似乎很惱火。兩人正準備交談時,卻由于施密特身處沙漠中,手機信號不佳,通話中斷。電話掉線后,施密特驅車到附近的一個便利店,打付費電話給喬布斯。電話接通后,喬布斯開始指責施密特,稱谷歌“竊取蘋果創意”推出安卓系統并準備全面介入智能手機領域。喬布斯痛斥施密特欺騙了蘋果,據稱一向鎮定自若的施密特當時也無法沉住氣,以至于“面部表情出現了扭曲”。
施密特原來對喬布斯畢恭畢敬,甚至有些唯馬首是瞻。喬布斯曾在2007年3月給施密特寫了一封電子郵件,提到谷歌人力資源部門的一位員工挖角蘋果工程師的事,并客氣地表示希望對方停止這種行為。施密特馬上將這封郵件轉發給谷歌相關部門負責人,并稱:“你們能否阻止這種事情,同時告知我為何會發生這種事情?”谷歌人事總監誠惶誠恐地回復,稱那名接觸蘋果工程師的谷歌員工“將會在一小時內被辭退”。他還說,“請表達我對史蒂夫·喬布斯的歉意。”
針對喬布斯對谷歌的怒火,投資分析師詹森·施瓦茨評價:“谷歌要倒霉了……他們惹了不該惹的人。”
推薦閱讀
作為一家基于手機應用的移動互聯網公司,被蘋果下架,無異于被“判處死刑”,而食神搖搖卻能多次復活。食神搖搖CEO陳超仁稱,數次下架均源于競爭對手大眾點評的惡意舉報,通過與蘋果溝通,獲得了諒解,因而產品重新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曾師從喬布斯 谷歌與蘋果恩怨交織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01/11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