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人》雜志認為,如果3D打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制造業也許不再運用工廠這種將人力、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而轉變為一種以3D打印機為基礎的、更加靈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產方式
盡管A股指數連創新低,但近日個股表現依然活躍,其中表現最出色的當屬最新的革命性概念——3D打印。日前,南風股份公告子公司南方風機研究所將投資“重型金屬構件電熔精密成型技術項目”,總投資1.68億元。據了解,南方風機研究所投資的項目就是國際上流行的3D打印技術。受此消息推動,近日與3D打印相關的上市公司,如銀邦股份、南風股份和中航重機,表現十分搶眼。而在國外,3D打印技術已在資本市場上有了不俗之表現。目前,生產3D打印機的兩家企業已經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一家叫做Stratasys,另一家叫做3D Systems公司,2011年營業收入分別為1.7億美元和2.9億美元。寶馬、戴爾、英特爾、耐克等世界500強企業都是它們的客戶。這些3D打印機公司,正在以每年50%以上的增長率增長著。
數碼制造業初現端倪
3D打印是什么?國內3D打印機制造商南京紫金立德公司的銷售經理蔡先生對此頗為精通,日前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這樣描述:通過“3D打印機”我們可以打印出會飛的飛機、可以發動的馬達、可以奔跑的汽車、可以射擊的槍,或是一塊能吃的蛋糕、能穿的衣服與鞋子等等。只要你能找到足夠的材料和一張足夠細致的立體模型圖,3D打印機甚至可以打出一棟真實的房子……“這項技術定將有力推動‘數碼制造業’的發展。
在蔡先生傳給本報記者的電子郵件當中有這樣的視頻:那是一臺和普通打印機在外觀上并無太大區別的3D打印機,工作人員輸入一張1.5毫米的PVC膜,過兩三個小時,從打印機里出來的竟然是一匹立體的馬、人體骨骼等等。“紫金立德制造的3D打印機,是引進以色列的3D打印技術。可按照電腦里的3D數據,將pvc膜進行切割、疊置,然后燒結成實物。打印出的產品堅固耐用,可以在上面打孔、拋光。”蔡先生說。
據蔡先生介紹,3D打印機可根據需求不同,使用不同的材料,可以是pvc膜、樹脂、塑料,也可以是鋼材、木料等等,打印出的產品可以是齒輪、螺絲釘、渦輪增壓零件等工業用品。而打印機可根據功能不同可區分為大型、中小型、便攜式等等,便宜的不過幾萬元,貴的則高達上千萬元。目前,國外已制造出大型3D打印機,可一次性“打印”出完整的成品房屋。但對于汽車等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只能首先“打印”出零部件,然后再由人工進行組裝成完整車輛。
據悉,世界上第一輛“3D打印汽車”于2011年9月在加拿大亮相,該車命名為Urbee,是一輛三輪、雙座混合動力車。它使用電池和汽油作為動力。雖然單缸發動機制動功率只有8馬力,但由于其小巧輕便,最高時速可達112公里。
第三次工業革命前奏
既然3D打印技術具有如此神奇的實用價值,那么這項技術對于推動工業產業,尤其是制造業的進步有何意義?著名的《經濟學人》作了更為透徹的描述——這是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能夠促成第三次工業革命。
那么第三次工業革命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有何不同之處?《經濟學人》指出,在3D打印技術得到廣泛運用的情況下,制造業也許不再運用工廠這種將人力、資金、設備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中化的生產方式,而轉變為一種以3D打印機為基礎的,更加靈活、所需要投入更少的生產方式。《經濟學人》將這種趨勢稱之為“社會化制造(Social Manufacturing)”,當這種方式得到廣泛的運用,那么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家工廠。
從事著建筑和設計行業的人,對3D打印技術其實并不陌生,因為他們經常需要用到一種叫“快速成型”的技術,將設計的原型給制作出來,展示給客戶看。在從前,這種原型的制作非常麻煩,因為工廠首先需要制作一個模具,然后把原料澆鑄在里面,這樣才能把原型制作出來。但當工廠制作完成之后,模具就變得沒有用處——這種生產方式浪費原料,生產成本自然比較高,所需要的生產周期自然也比較長。
與這種先制作模具,然后才能把設計原型制作出來的生產方式相比,3D打印機擁有相當的優異性,它能夠一次性、直接地把客戶所需要的設計原型給制作出來。由于無需經過制作模具這一步驟,客戶能夠節約時間,工廠能夠節約成本,同時所制作出來的物體,也將和設計圖紙一樣,能夠更加精確。原因在于,3D打印機能夠直接將物體“打印”出來——首先人們能夠通過電腦創建一個三維設計圖,然后打印機對這個立體原型進行“切片”,分成一層一層的,然后打印機開始工作,將原材料按照設計圖一層又一層的疊加上去,直到最終成型。當然,3D打印機所使用的材料,自然不是噴墨打印機里面的墨水,而是一些可以發生固化反應的材料,現在可以作為原材料的東西已經多種多樣,包括樹脂、塑料、陶瓷、金屬等等。3D打印技術的部署成本越來越低,以現在的價格,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臺3D打印機。
資本市場新寵
3D打印技術作為新興產業,其在國內資本市場上也備受追捧。盡管3D打印在中國還是新興行業,但在經濟轉型期間,舊行業很難看到希望,導致估值極低,而能帶來無限想象空間的新興行業,尤其是革命性的公司,其發展潛力無可估量。這兩天,3D概念股的出色表現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蔡先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滿懷信心地說:“3D打印技術已不再停留在概念上,在未來兩三年,必將誕生出全新的朝陽產業。”
近日,從板塊動向看,3D打印概念股前期都有量能放大的過程,顯示出有新增資金明顯介入的跡象,龍頭品種仍有望繼續漲停。有行業人士戲言:“神奇的3D打印技術正在打印大牛股。”
而國外3D打印技術在資本市場上發展之快更是令人瞠目。以世界上最大的3D打印機公司Stratasys為例,從2009年到現在,短短3年間,它的股價從8美元,漲到了64美元,漲了8倍。3D打印機的技術,改變了美國制造業的格局,以至于美國《時代》周刊已將3D打印產業列為“美國十大增長最快的工業”,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則認為它將“與其他數字化生產模式一起推動實現第三次工業革命”。為了表示支持,去年6月份,美國出臺了相關政策,扶持3D打印機行業,數億資金開始涌入這個新興的行業。
推薦閱讀
對于這個讓人頗感意外的結果——此前,一家獨立公司的調查結果曾顯示,用戶普遍偏好于必應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邁克認為,這是因為微軟的“工程師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應用先進的機器學習技術來呈現更優質的搜索結果>>>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1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