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大高校相繼開學,暑假也告一段落,家里電腦的使用權也隨之開始由子女向父母移交。可就是因為電腦“主人”變更這樣一件平常事,最近卻引發(fā)了一場讓人尷尬的親子隱私糾紛。
近日,一條因QQ自動登錄供出已“獻身”女友惹父子起爭端的微博引發(fā)廣泛關注,讓學生們意識到個人隱私安全和清理電腦痕跡的重要性。而近期因電腦使用時隱私泄露產生矛盾的新聞屢見不鮮。電腦管家安全專家表示,由于用戶圖省事,不注意及時清除電腦歷史痕跡,很可能讓自己化身網絡“透明人”,導致誤會或矛盾,假如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可能危害個人財產和人身安全。
據了解,小李(化名)是北京一所知名大學學生,在返校后的第二天接到父親電話,怒斥其生活不檢點,給家里丟人,“命令”小李立刻回家反思。原因是小李的父親在使用兒子假期時用過的電腦時,意外發(fā)現兒子忘記取消自動登錄設置的QQ中的留言和聊天記錄,發(fā)現兒子竟與多名女子同時有染,讓他更加不能接受的是,其中竟然還有一名男子。小李指責父親不尊重自己的隱私,指出其做法是“違法”的,但父親態(tài)度強硬,二人反目冷戰(zhàn)后,小李在微博中感慨抱怨。
小李的經歷并非個案,據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約四成的學生遭遇過因家長偷看自己日記、短信或QQ記錄與其發(fā)生矛盾。而超過六成的父母認為,子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孩子的學習和交友等問題父母必須“關心”。
【子女說】
對此,記者隨機采訪了一些高校學生,多數人表示很反感父母偷翻自己的聊天記錄、微博、日志等隱私空間,超過半數人知道電腦和網絡會記錄個人的使用習慣,存在隱私泄漏的風險,但只有不到30%的人會選擇類似電腦管家的安全軟件來主動進行電腦使用痕跡的清理。這些人大多因為忘記清理、懶于清理、不知道如何清理,而忽視了個人隱私保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專家說】
據了解,為了網絡生活更便捷,電腦上許多操作都會記錄用戶的上網習慣和使用痕跡,這其中會或多或少潛藏了隱私泄漏的風險。例如賬號、密碼設置為自動登錄,網頁保存用戶名和密碼,以及網頁瀏覽痕跡、影音播放記錄、瀏覽器工具欄搜索記錄等。
(瀏覽器瀏覽歷史記錄)
專家表示,我國多部法律法規(guī)中對隱私保護有明確規(guī)定。如《憲法》明確規(guī)定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護;《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任何人不得開拆、查閱未成年人的信件、電子郵件等(無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由其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代為開拆、查閱)。盡管父母的愛子之心可以理解,但成長中的孩子非常在意其獨立人格和個人隱私,父母的粗暴干涉,如拆信、查看QQ記錄,以及打罵等方式并不利于溝通和交流,反而更容易適得其反。
如果說隱私問題造成親子間的糾紛尚屬于家庭內部的矛盾,那么涉及銀行帳號、網絡身份等私密信息外泄的問題,就不僅僅是內部矛盾了。騰訊桌面安全產品部副總經理吳波介紹說,當我們在瀏覽網頁、購物、交友、娛樂、工作時,電腦系統及大多數工具都會記錄用戶的上網習慣和歷史操作,如果不注意隱私保護,很可能變成網絡“透明人”,輕者造成親人朋友間的矛盾和尷尬,若被不懷好意者利用,則會危及個人名譽及財產人身安全。所以網民需要加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隨意注冊無關網站賬號,減少使用記住密碼和自動登錄的功能,養(yǎng)成定期進行系統垃圾和使用痕跡清理的習慣。
推薦閱讀
昨天,上海市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會議透露,去年上海在全國率先完成地方兩級政府(包括街道、鄉(xiāng)、鎮(zhèn))正版軟件檢查整改與采購工作。 昨天,上海市使用正版軟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召開新聞發(fā)>>>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