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創業板因為一家名叫神舟電腦的公司而再度被人們議論。在此之前,很少有一家PC廠商的上市能引發這么多爭議。業界普遍質疑,創業板高科技與PC產業低利潤是否悖論,屢敗屢戰的吳海軍到底是靠什么敲開了創業板的大門?
回顧2012年之前的神舟電腦上市之路,可以用屢敗屢戰來形容。一股獨大的吳海軍帶領這家PC廠商7年4次沖擊IPO,吳海軍的執著最終贏得了資本市場的回報。按神舟電腦發行價13.9元/股計算,上市后的吳海軍個人賬面財富將超過90億元。而IT教父柳傳志的帳面資產,也只有40億元。登陸創業板成功,神舟電腦是踐行了創業板精神?還是把創業板變成了自己圈錢的工具?
當人們習慣于神舟電腦的屢戰屢敗時,這家低利潤企業的成功IPO無疑讓人生疑。那么,到底是發生了什么讓這家公司最終登上了資本市場?登陸資本市場的神舟電腦是否會在上市之后迎來“業績大變臉”?而上市之后的神舟電腦又將何去何從?筆者走訪了神舟電腦的渠道商,試圖揭開這一系列事實背后隱藏的故事。
創業板精神悖論?上市圈錢陰謀論?
搜狐IT是國內首家報道神舟電腦擬登陸創業板的媒體。2010年,搜狐IT獲悉,曾先后兩次沖擊資本市場失敗的吳海軍開始謀求新一輪上市。與以往的操盤手法不同,吳海軍為神舟電腦選擇了新的資本市場-創業板。
吳海軍的新一輪排兵布陣在2011年迎來了結果:再一次慘敗。就在大家已經熟悉了神舟電腦屢戰屢敗故事的背后,神舟電腦著實讓看客吃驚了一次。2012年,神舟電腦第四次沖擊IPO成功。如果不出意外,神舟電腦將發行8200萬股新股,成為總股本8.2億股的上市公司。
業界的普遍看法是,神舟電腦并不具備高成長性,這同創業板特性不相符。比如,天極傳媒CEO李志高就曾向搜狐IT表示,“神舟電腦所在的PC領域增長率不高,這明顯和創業板不符,創業板要求具備高成長性的企業,但神舟電腦一直從事的是傳統PC行業。”
據搜狐IT了解,創業板對于上市公司有“兩高六新”的要求,其中,兩高指的是高科技含量和高成長性,六新則是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和新商業模式。對于新商業模式,這包括連鎖經營、收益分成、虛擬經濟等。
從神舟電腦已經披露的招股信息來看,神舟電腦并不符合這些條件。此外,吳海軍一股獨大的現狀也引發業界思考:上市的目的究竟是為了圈錢,還是其他?
招股書顯示,吳海軍合計持有92.01%的股權,是神舟電腦的實際控制人。這也意味著,作為神舟電腦的實際控制人,吳海軍可能利用其控股股東和主要決策者的地位,對重大資本支出、關聯交易、人事任免、神舟電腦戰略等重大事項施加影響。
“神舟電腦引入的投入者不具備任何話語權,那么,投資的目的何在?目前,創業板上很多兩高六新的企業,他們的股價表現尚且不好,吳海軍又能拿什么來說服投資人來注資一個低利潤的PC行業呢?”一位專家稱。
雖然,投資人和股民是否能賺錢尚不能確定,但吳海軍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以13.9元/股的價格計算,上市后吳海軍個人賬面財富將超過90億元。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有IT教父之稱的柳傳志先生,其持有聯想控股的股份,賬面財富也僅僅40億元。
紙面上的解釋:告訴你為什么神舟電腦能夠IPO成功
知名媒體人,計世傳媒集團副總編孫定認為,企業能否上市關鍵是看財務報表,但是,現在很多公司通過做假帳的方式達到上市目的,然后抽錢跑路。對于神舟電腦的創業板前景,孫定坦言并不看好。
要了解神舟電腦登陸資本市場屢敗屢戰的經歷,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PC產業的大環境。無論是夕陽行業還是后PC時代的說法,有一點基本上是認同的,就是這個行業的發展已經緩慢,而且利潤超級淡薄。
IDC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全球PC銷量增長緩慢,并且首次出現了季度銷量同比下降的情況。而在中國市場,PC的競爭更加激烈,并且呈現寡頭競爭的趨勢。以聯想、宏碁、華碩、惠普和戴爾為代表的傳統五強占據了過半市場份額,二三線品牌如神舟電腦的生存狀況堪憂。
除了銷量,PC業的利潤是最被從業者詬病的因素。如柳傳志曾表示,賣一臺PC就賺一把大蔥的錢。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聯想在國內有采購優勢和成本優勢,并且因為品牌效應的原因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但神舟,似乎并不具備和聯想相同的優勢。
證監會在2011年否決神舟電腦上市時,發出了類似的質疑。創業板發行審核委員會認為,神舟電腦上市存在三大隱患,一是公司凈利潤與經營現金流存在明顯差異;二是未能合理解釋存貨周轉率逐年下降,但毛利率逐年上升現象;三是公司2010年營收增長主要來自電腦零配件銷售,可能對公司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僅僅一年,神舟電腦就對上述問題進行了合理的“整治”,并交出了一份讓證監會“滿意的答卷”。神舟電腦歷年招股書顯示:神舟電腦2009年、2010年凈利潤合計為4.86億元,而同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合計僅為24萬元。2011年的凈利潤約為2.97億元,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則為2.4億元。
神舟電腦的報表完美的回應了證監會的質疑。而面對“業績造假美化”的質疑,神舟電腦稱,神舟電腦2009年出于對經濟復蘇的預期,加大了原材料等采購力度,存貨大量增加所致。
此外,招股書的其他數據還有:存貨周轉率從2010年的3.66次提升至4.50次,連續三年毛利率為15.22%、15.81%和15.55%,連續三年凈利潤為5.29%、5.54%和5.21%。比較有意思的對比數據是,2011年聯想電腦的存貨周轉率高達18.91次,但神舟的綜合毛利率比聯想電腦高出了3.59個百分點。
對于來自業界的各種質疑,神舟電腦自始至終沒有給出解釋。
神舟電腦的明天在哪里?學聯想還是走七喜老路?
上市以后的神舟電腦將何去何從?孫定分析認為,神舟電腦的規模和漢王差不多,但是,漢王有核心技術,神舟電腦沒有,僅有點渠道積累,因此,神舟電腦的前景并不明朗。
雖然神舟電腦的未來前景并不明朗,但從目前神舟電腦的操盤手法來看,神舟電腦有點像聯想,在銷售體系以及公司戰略運營方面。
首先,從銷售體系來看,PC廠商通常有2種銷售模式,一是總代制,代表公司是惠普和Acer,這類公司對渠道的把控能力相對較弱;另一種類似于自建渠道,其代表企業就是聯想、神舟以及合并前的方正科技。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神舟電腦的銷售體系比聯想更細。聯想更多的是區域代理制,而神舟電腦的操盤手法是城市代理制。因此,在三四線城市,神舟電腦的渠道滲透能力特別強。
另外,從公司布局層面來看,神舟電腦和聯想也有相似之處,走了一條與Acer截然不同的道路。很多公司熱衷于將不賺錢的業務外包,其典型的企業代表就是Acer,但是,聯想反其道行之,在全國各地設廠,比如在安徽和仁寶合作,在成都和武漢設廠,通過這些舉措來降低成本,雖然上述領域已經進入了低利潤行業。
神舟電腦也在加強向上下游滲透。神舟電腦IPO文件顯示,神舟電腦此次擬發行8200萬股,上市募集資金將用于14.99億元的昆山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和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聯想在全國各地投資設廠的同時,其原有的生產線也得到了保留。比如聯想在武漢為MIDH部門尋址設廠,但其在廈門的手機工廠仍然照常運轉。但神舟并不是這樣,一方面神舟電腦的工廠撤并,另一邊卻在不斷募集資金擴建生產線。有媒體消息稱,神舟電腦深圳總部主要負責電腦整機生產的四個工廠,其中有兩個遭遇撤銷和停工——主要生產筆記本電腦的“創新廠”已經被撤;主要負責海外訂單的“保稅廠”幾近停產。
除此之外,一向“高舉高打”的聯想集團和“價格屠夫”神舟電腦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業內人士稱,如果神舟電腦向聯想學習,堅守住主業不放,那么,至少存活下去不成問題。如果,上市的目的只是為了圈錢,那么,有可能像當年的七喜電腦一樣,在占據了南方PC業半壁江山后,因為“不務主業”而最終慘敗,被市場淘汰。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9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諾基亞與微軟將在本周三(9月5日)召開新產品發布會,會上諾基亞將推出一款搭載WindowsPhone系統的Lumia920智能手機。據消息人士稱,Lumia920將具備無線充電功能。 北京時間9月>>>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1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