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風光一時的“360特供機”,正迅速走向沒落。周鴻祎曾經的“好機友”們,已開始“不歡而散”。
今年5月,周鴻祎首先向雷軍及其小米手機“開炮”,依靠“攻擊人品、手機質量、硬件暴利”的三板斧,“360特供機”借打擊小米成功上位,并將華為終端、TCL通訊、海爾與夏新等合作伙伴“綁上了戰車”。
不過,在經過初期的銷售合作后,TCL通訊與海爾參與熱情驟降,首個響應的合作伙伴華為終端已決定在9月上旬單獨開售“閃耀”手機,并弱化與360合作的相關推廣。
“360特供機”銷售慘淡
TCL通訊與奇虎360于6月28日推出了首款“360特供機”——阿爾卡特 AK47,這款售價1699元的雙核1.2GHz、4.5英寸屏幕的智能手機上市后銷售慘淡。
據TCL通訊內容工作人員向搜狐IT表示,“TCL通訊參與360特供機更多的目的在于嘗試一種新的模式,對銷量并沒有過高要求,雙方的合作也并未上升到外面所傳的集團高層,只是由負責阿爾卡特手機業務的電子商務部門進行接觸”。該人士同時抱怨稱:“即使如此,該款手機的銷量依然低于之前的最低預期,有效出貨量還不足萬臺”。
目前,阿爾卡特 AK47手機已在阿爾卡特官網商城、天貓旗艦店和京東商城開放銷售,并無購買限制。搜狐IT注意到,截至9月3日00:00,作為首款“360特供機”AK47手機在天貓旗艦店月銷量為1967臺、京東商城從6月12日上架后累計購買評論1096人次、阿爾卡特官網商城購買評論僅為2人次。
作為第二款上市的“360特供機”,售價1999元的海爾W910“超級戰艦”手機銷量更為慘淡。周鴻祎從未正式公布這款“特供機”實際銷量,據海爾通信內部人士透露:“從銷量方面讓人失望,但從品牌宣傳方面應該還是有利的”。
海爾W910手機目前也已開放銷售,其自身的海爾網上商城沒有提供銷售數據。截至9月3日00:00,參與首銷的庫巴網從7月26日至今用戶累計購買評論為1698人次,而在京東商城開放銷售以來第一周未銷售一臺,第二周銷量為32臺。
“好機友”變“先烈”
不過,推出了第三款“360特供機”的夏新方面表示對銷售狀況滿意,這款被稱作“大V”的手機配備了4.5英寸大屏幕、雙核1GHz處理器、800萬攝像頭,售價僅為999元,上市后銷量超過前兩款“特供機”總和。
但是,夏新“大V”的超低定價嚴重沖擊了其它廠商所能承受的價格底線,并導致了其他“360特供機”合作伙伴不滿。
一家參與“360特供機”公司的副總向搜狐IT表示,與夏新這種重新進入市場不久、品牌知名度和傳統銷售渠道較弱、甚至完全以犧牲利潤來進行搏位的廠商不同,品牌手機廠商需要考慮到配件的質量、售后服務、專利費用,以及對運營商渠道和傳統銷售渠道的沖擊等各種因素。該人士稱,此類手機推出“直接將之前TCL與海爾這兩款特供機’拍死在沙灘上’,并封死了其他品牌手機與360繼續合作的后路”。
目前,國產手機領導品牌“中華酷聯”中的中興、酷派、聯想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參與“360特供機”合作,甚至金立、OPPO等傳統渠道比較強的國產手機廠商也拒絕了與360的合作意向。
值得關注的是,首個響應周鴻祎策略的華為終端對“360特供機”也已失去了熱情。華為終端董事長余承東自己刪除了5月4日最初回應周鴻祎“360特供機”的微博,并在此后多個場合對此問題“不愿多說”。
據接近華為終端的業內人士透露,“老余當時純粹是被周鴻祎洗腦,在與周鴻祎會面當晚自己就將此事通過微博發布出去,而此時所有公司內部人士都不知情”。隨后,華為終端內部對此事進行了多輪激烈爭論。在隨后周鴻祎與雷軍爆發的“小3”大戰中,搶在華為之前推出首款特供機的AK47淪為此次公關與口水戰“炮灰”,先后被爆出“焊點門”、“售后門”、“電池門”等問題,從某種程度上對阿爾卡特品牌造成了一定傷害。
該人士同時表示,華為作為一家長期和運營商打交道的低調企業,突然介入了互聯網企業之前的“高調口水戰”,此舉甚至在整個華為公司內部都遇到了很大阻力,雖然余承東最后得到了包括企業網業務領導在內的高層支持,但華為“閃耀”在內部上市時間卻被不斷推遲。據悉,華為終端已決定在9月上旬單獨開售“閃耀”手機,并弱化與360合作的相關推廣。
“360特供機”轉向山寨廠商
面對國產一線手機廠商態度的日漸冷淡,周鴻祎不得不降低“好機友”的標準。據深圳某手機廠商CEO透露,360特供機的相關負責人近期一直在與深圳多家手機廠商接觸,其中不乏三線品牌甚至山寨手機廠商。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老杳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眾多小手機廠商沒有能力去做電子商務渠道,因此需要借助360的力量。從某種程度講,“360特供機的歸宿將是小品牌手機”。
業內分析人士對此認為,小米成功后,深圳有一批中小手機廠商都在研究小米。這些手機廠商缺乏品牌、銷售渠道,對互聯網式的營銷手段充滿狂熱。在這種情況下,360特供機在國內并不會缺乏合作伙伴,只是由品牌手機廠商變成更好控制的中小廠商而已。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在360將合作伙伴轉向中小國產手機廠商后,并不能解決中小手機廠商和電商渠道在產品售后方面的同質“軟肋”。甚至賣出的越多,對“360特供機”的風險就會越高。之前周鴻祎指責小米的問題,今后將會在“360特供機”身上一一浮現。
周鴻祎“流量換銷量”故事成空談
在互聯網時代,周鴻祎依靠360瀏覽器、網址導航和安全衛士,聚集了大量互聯網用戶與流量,并迫切希望借此變現。今年第二季度,360宣稱其PC端月活躍用戶達4.25億,營收為7280萬美元,其中導航頁廣告占據了其73%以上的收入。周鴻祎在接受分析師提問時對外透露,360現在廣告收入中超過45%來自電子商務用戶。
但在智能手機終端上面,用戶對瀏覽器、導航頁面的依賴程度并不強,對手機安全軟件的需求度也不高,360迫切需要找到一種方式迅速提高其移動應用的裝機量和市場占有率。
于是,周鴻祎想出了以現有導航頁面資源結合電商渠道,對手機廠商“以小搏大”的方式加速其移動客戶端安裝量。在這個給“好機友”們講述的故事中,360憑借導航推廣與京東、庫巴等電商企業談判,并承諾在360瀏覽器、導航頁、甚至彈窗等位置為其提供針對特供機銷售頁面的流量導入。在此之前,京東商城等電商企業都需付出大筆廣告費才能取得一個較好位置。同時,上述位置也可對手機廠商自建電子商務網站、或者在天貓設立的官方旗艦店開放,幫助手機廠商擴大電商渠道的銷量。
作為交換條件,電子商務網站要承諾對特供機給予優惠推薦,而手機廠商在參與推出“360特供機”的同時,還需承諾在非特供機型中預裝相當數額的360多種客戶端應用。如華為作為特供機型的“閃耀”隨著還沒有上市,但是今年主推的多款機型、包括雙核高端手機P1已內置了360移動安全應用。
從表面上看,品牌知名度較低的國產中小手機廠商似乎可以依靠“PC流量轉化為電商渠道”方式迅速擴大出貨量,同時可以降低渠道成本、提高利潤率。而周鴻祎在小米融資的關鍵時刻,拋出小米一臺手機有幾百塊錢暴利的說法,更使得不懂互聯網、但態度狂熱的國產手機廠商們最終決定“搭船”與360合作。
不過,周鴻祎給“好機友”們“畫餅”中有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就是其PC客戶端流量最終迅速轉化為手機出貨量,并通過互聯網方式炒作擴大中小手機品牌知名度。
但從目前已上市的三款特供機中,TCL通訊與海爾方面已對出貨量和“炒作品牌”表達出了明顯的失望情緒。從目前360導出流量的多個電商渠道看,銷售狀況也“一片慘淡”。
國內知名通信專家、《通信世界周刊》總編輯楊海峰對此表示,周鴻祎的這套說辭非常敏銳地抓住了不懂互聯網營銷的國產手機廠商們心里。但從現實情況看,其所游說的互聯網“導流量”模式現已過時。同時,與360合作的手機廠商并不只一家,只有360自己掌握了主導權,用戶在購買手機時只認識360命名的“AK47”、“超級戰艦”,而不知阿爾卡特與海爾,對流出貨量和品牌都沒有什么幫助,國產手機做品牌還要靠“自己打”。
3B大戰或成特供機失敗“最后一根稻草”
而據京東商城內部人士透露,在電商銷售方面,用戶買手機更習慣通過搜索具體品牌和手機型號進行比對,而通過360導航推薦進入購買頁面的比例并不高。“從現在來看,搜索與電商的結合更為密切,這也許是促使周鴻祎發動搜索大戰的另一原因”。
就在上個月,周鴻祎首先推出360搜索,百度隨后發動大規模反制,從而引發震動業內的“3B大戰”。
業內人士認為,從360與百度多回合對攻來看,周鴻祎在此之前已做了長時間準備,與特供機不同,搜索是能立馬給360帶來真金白銀的業務,而周不會傻到在多個戰線同時發動戰爭。與百度“3B大戰”的開打,意味著“360特供機”在內部已被放棄。
周鴻祎的移動互聯網“困惑”
實際上,360近年在移動互聯網布局方面曾多次受挫。2011年,360宣布和網龍旗下的91手機助手展開合作,雙方合作推出了360-91手機助手。不過,360隨后開發了自己的手機助手軟件,并通過PC端360安全衛士大量推廣,此舉導致與合作伙伴91方面“反目為仇”。
去年年底,有消息稱360以1800萬元并加上其它一些資源入股深圳刷機軟件廠商“刷機精靈”,周鴻祎希望通過布局水貨手機系統刷機渠道,加速360移動應用安裝數量。不過近日周鴻祎在微博上承認:騰訊已全資收購刷機精靈,馬化騰親自出面將創始團隊招人麾下,360目前已經“出局”。
分析人士對此認為,從高舉殺毒大器,再到近年一系列的“3Q大戰”、“小3大戰”、“3B大戰”,周鴻祎一貫以弱者形象進入安全軟件、瀏覽器、移動互聯網以及搜索領域,雖然從一定程度上攪動市場重新洗牌,但幾乎已成為互聯網行業的“公敵”。在PC互聯網方面,周鴻祎已占據了有利位置并積累了大量用戶。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360目前并沒有占據太大優勢, “周氏打法”也越來越被大家都熟知,周鴻祎在移動終端的布局難度大增,并面臨被“群毆”的危險。
推薦閱讀
2012年,蘋果三星圍繞智能手機的世紀大戰引發全球關注。這場針對專利的訴訟戰引發了人們對于專利安全的進一步思考。通過這一世紀訴訟,微軟成了意外的贏家,很多廠商開始忌憚Android的潛在風險,開始加入WindowsPhon>>>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18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