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業界的一片質疑聲中,神舟電腦居然IPO成功過會,這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7月31日晚,創業板發審委發布公告,神舟電腦(首發)獲通過,終于為其四闖資本市場的坎坷之旅畫上了休止符。據此前神舟電腦發布的招股書顯示,神舟電腦成功過會后將發行8200萬股新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0%,發行后總股本達到82000萬股。融資將主要用于昆山筆記本電腦研發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以及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
神舟電腦的上市之路可謂一波三折,此前神舟電腦有過三次失敗的上市經歷。2005年,初次在香港上市未果;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沖擊深圳中小板再次擱淺;2011年3月,申請創業板又遭拒絕。
崎嶇的上市之路背后是神舟電腦發展難以愈合的沉疴和痼疾。自7月6日發審委公布神舟電腦的招股書之后,業界和媒體就對其"美化"財報、毛利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募投項目產能過大、吳海軍一股獨大等問題提出質疑。
更讓業界擔心的是,在目前PC行業增長趨緩,惠普、戴爾、宏碁等一線廠商都紛紛開始轉型之際,神舟電腦還在傳統PC行業投入大批真金白銀,這讓其上市之后的路更加步步驚心。
價格屠夫創造的銷量神話
對于用戶而言,提起神舟電腦,第一印象就是"低價".在11年的發展歷程中,吳海軍用"低價"創造了神舟電腦難以復制的銷量神話。而這也是吳海軍從2001年創立神舟電腦這一品牌,并迅速打開市場的重要法寶。
神舟電腦成功上市后,吳海軍以94億元的身家超越柳傳志成為國內電腦行業的首富。
在2001年,神舟電腦創辦的第一年,銷量就突破了一萬臺,以驚人的業績驚艷PC市場;在2005年,神舟筆記本月銷量更是突破30000臺,在中國筆記本零售市場占有率僅次于聯想,位居第二。
在神舟電腦最輝煌的時候,向來敢言敢語的吳海軍曾放出豪言,未來聯想和神舟將成為中國個人電腦市場的兩大品牌。
但神舟的現實顯得很骨感,神舟電腦以低價換來銷量的過程中,隨著PC行業黃金時代的終結,聯想、華碩等一線PC廠商紛紛降低產品價格,神舟電腦唯一的低價優勢也被剝奪,神舟電腦"優勢"盡失。
這也就是吳海軍為何如此執著于上市的主要原因。長期的低價,固然可以提升市場份額,但使其資金鏈始終處于偏緊狀態,所以吳海軍希望通過上市獲得資本融資,以改善資金鏈問題。
三次上市失敗的慘痛經歷,也體現出神舟電腦內部始終存在著很多致命的硬傷。一個從來沒有與聯想、華碩等品牌相提并論過的三線PC廠商,在始終引以為傲的"薄利多銷"策略走到死胡同時,試圖通過上市來救命的想法難免引來業界的一片質疑。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三星公司在澳大利亞第一家零售“體驗”店今天正式在悉尼開張。除了員工衣服不同,這家體驗店無論從設計還是從氛圍方面,甚至從絢麗的燈光特色上,都和蘋果商店驚人的相似。會讓消費者誤以為進了蘋果專賣店。 【IT商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1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