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消息,當當今天發布了截至6月30日的201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總凈營收為人民幣 12.078億元(約合1.901億美元),同比增長53%;凈虧損人民幣1.222億元(約合1920萬美元),而上年同期凈虧損人民幣2840萬元。
財報發布后,當當管理層召開財報會議,就熱點問題回答了分析師的提問。出席高管包括執行董事長俞渝和財務報告總監Susan Zhang。
以下為分析師問答環節主要內容:
Brean Murray分析師:當當預測第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40%,請問這意味著什么?
俞渝:是的,我們預測第三季度增長40%,這低于第二季度的53%。我們正在將更多銷售額從自主采購并銷售的模式轉為網上商城(即入駐當當的第三方商家),目前我們自己的日用品業務營收增速約為110%,而網上商城的交易額增速約達這一水平的兩倍,因此更為倚重后者較為合理。
分析師:網絡市場的營收如何計入當當財報?是計算總成交額嗎?
俞渝:不是,我們的凈營收中只包括媒體產品的銷售額、自有庫存日用品的銷售額和網上商城的傭金,網上商城的收入并不計入總成交額。
分析師:這也是當當的營收同比增速有所下降的原因吧?
俞渝:是的。
分析師:那在哪些產品類型,當當計劃倚重網上商城?哪些產品將繼續由當當自行經營?
俞渝:服飾是倚重網上商城的一個典型,我們認為該業務季節性很強,而有些第三方商家對流行趨勢的理解優于當當。時尚服飾、運動服飾、戶外運動裝備、一些消費電子產品及酒類,我們都倚重網上商城的第三方商家。
分析師:關于第三季度的競爭態勢,似乎業內的各大企業都計劃發起激進的價格戰,俞總對此有何看法?這對當當的利潤率有何影響?
俞渝:我認為當當將從現在的競爭中獲利,從8月份起,我們看到許多電商企業大力推廣,向對方的傳統陣地發起進攻。比如京東原本在電腦、平板和手機方面較強,現在正向大家電進軍;蘇寧易購和國美原在冰箱等大家電方面較強,如今也開始進入京東的傳統勢力范圍。后兩者都有自己的線下實體店,而京東是純粹的電子商務公司,這三家正進行激烈競爭。而對當當來說,消費電子并非主營業務。現在的這種競爭吸引了線下購物者的眼球,在線購物的強勁增長趨勢備受關注。這種競爭發生于當當參與度并不高的領域,同時又為在線購物引來了很多關注,因此我們認為當當第三季度將從中獲利。
分析師:當當是否會跟進促銷,導致利潤率下滑?
俞渝:與第二季度相比,我認為利潤率會保持穩定。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菲利普·王:關于最近的價格戰,供貨商的態度如何?
俞渝:我們與供貨商交流時,發現很多供貨商今年庫存較高,因為今年總的消費增長速度減緩。數據顯示,7月份前五十大零售商銷售額增速僅為5-6%,而第二季度的增速逾兩倍于此,這造成許多供貨商存在庫存問題。因此,短期內我認為供貨商希望庫存能從自己或零售商的倉庫中轉到消費者家中。但長遠來說,供貨商痛恨不理性的價格戰,因為這會毀掉他們的價格結構。
因此,問題取決于供貨商的類型,那些沒有庫存問題的一流供貨商痛恨價格戰,而那些庫存堆積如山的供貨商就希望借這樣的機會出貨。此外,供貨商也有辦法保護自己,比如給不同零售商供應不同產品。
菲利普·王:管理層在陳述環節表示將以有節制的方式參與價格競爭,能否具體闡述一下?
俞渝:我們不回避價格競爭,如果你查看阿里旗下的一淘比價,當當的表現是最好的。但我們認為進行推廣并給消費者帶來好處的方式很多,比如我們與特步合作推出限量版韓庚專款帆布鞋,以及與珠寶商周大福聯手促銷。通過這些活動,我們可以既強調價格競爭力,又保護利潤率,并鼓勵供貨商與當當長期合作。
菲利普·王:這些促銷活動是當當獨家的嗎?
俞渝:有些是。此外,我想強調當當的供應鏈管理和市場地位的作用,在媒體產品領域,由于我們比市場內的第二三名大得多,我們的采購成本因此也低得多,在這一基礎上我們還能推出特別活動和獨家產品,即通過多層次的策略來應對價格競爭。
菲利普·王:能否透露日用品領域中收入貢獻最大的幾種產品?
俞渝:我們重點發展的自營產品包括家居產品(其中又分為衛浴用品、臥室用品和客廳用品等產品線)、孕嬰童產品(包括童裝、配方奶粉等)和個人護理產品(包括皮膚護理、美容和美體產品),這些都是當當自主采購并銷售的產品。我們的網上商城計劃目前側重于服飾。
菲利普·王:電子產品的貢獻率大嗎?
俞渝:很低。
麥格利證券分析師邵炯:我發現當當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有所延長,第二季度達到了131天,能否談談這方面的趨勢?供貨商的庫存積壓現象是否提升了當當的議價能力?
俞渝:當當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確有延長,而且在這方面我們并未感到供貨商的壓力,當當將應付和應收賬款的管理視為以極低的資本性開支實現較高營收增長的重要方式。我們有可能繼續延長應付賬款周轉天數,但不一定會這么做,很多時候我們以提前支付作為吸引供貨商降低價格的條件,或者說服其共同進行促銷。
邵炯:不同類型供貨商的應付賬款周轉天數有區別嗎?
俞渝:區別很大,有些供貨商很強勢,比如從蘋果進貨iPhone時,必須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沒有應付賬款周轉天數的說法;而有些供貨商為了在當當銷售產品,連200天的付款周期都不會猶豫。
邵炯:也就是說面對那些強勢供貨商時,當當不能延期付款且必須承擔庫存風險?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他們只不過是許許多多競爭者中的一個。我們仍然很自信能夠提供比微軟在內的競爭者好得多的硬件。他們在軟件方面很強,但我們不相信他們可以提供世界上最好的硬件,而聯想可以。”楊元慶對于微軟進軍硬件直言不諱。>>>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20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