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聯想電視上市兩個多月究竟賣得怎么樣。聯想數字家庭事業部總經理熊文日前給出的答案是:銷量不高。
這個結果在我的預料之中。聯想電視上市之初,我打過一個賭:聯想電視三年內很難躋身中國彩電第一陣營。我的理由很簡單,聯想做電視,需要從技術、品牌、渠道到價格優勢的系統性支撐。
電視智能化是大趨勢,這個趨勢給IT企業進入電視領域提供了機會。但機會只是成功的可能而不是成功本身。聯想是全球第二大PC廠商,其手機在國內市場也有不錯的表現,賽諾咨詢的數據顯示,6月份,聯想手機以11%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市場第二名,僅次于三星,首次超越諾基亞。而其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更是達到13%。但是,聯想在電腦、手機上的優勢,要想延續到智能電視上,絕非簡單之事。
在5月8日的聯想電視發布會上,楊元慶這樣介紹聯想電視:實現1080P高清顯示、具有面板采購及產業鏈優勢……但外界有不同的理解,產業鏈優勢、規模采購優勢,恰恰是傳統彩電企業的優勢。
一個不為多數人深知的細節是,聯想將其電視定位為“PC+戰略”,意味著在聯想戰略里,智能電視只是“PC+”,即PC產業的延伸、補充而已。楊元慶也表示,聯想做的智能電視其實就是PC,只不過是尺寸更大的PC而已。可見,聯想是在以PC的思維做電視。
聯想電視的銷售主要依賴于聯想的PC專賣店及專業電商,而這兩個銷售渠道恰恰都不是電視的主流銷售渠道,意味著聯想電視至今未建立自己的銷售通路。而PC零售店并不適合賣電視,電商對彩電企業的銷售貢獻率還很低。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渠道支撐,聯想電視短期內不可能賣得很好。
聯想電視至今未大規模入駐蘇寧、國美等大連鎖,聯想給出的解釋是:蘇寧、國美的店面裝飾有其既定節奏,別的品牌未騰出位置。我認為與實際情況可能有出入,大連鎖一向非常歡迎強勢品牌入駐,強勢品牌對銷售的帶動作用很大。
熊文也意識到了問題的所在,其在微博中表示,由于目前聯想電視只有幾十家店面,有限的門店數量,限制了聯想電視的銷量。不過,他認為就單店產能而言,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尤其是在6000元以上的中高端價位,聯想智能電視銷量不錯。
二級市場出師不利,聯想想通過調整渠道方向改變困局。熊文稱,下一步聯想電視將把三四線城市和地縣級城市作為銷售突破口。聯想電視上市之初,就有媒體質疑其價格不太合理,55英寸的電視賣14999元,42英寸的賣6499元,高得連一二級市場消費者都不能接受,更何況三四級市場消費者。另外,聯想在三四級市場的渠道幾乎是一片空白。
鑒于上述種種問題,我給聯想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盡快重新設計、架構屬于聯想電視自己的銷售渠道。迄今,聯想電視的銷售基本上借助非主流渠道,對銷售的帶動力很弱,讓其銷售存在不確定性,風險極大。聯想電視必須盡快主動進入蘇寧、國美大連鎖,而不是被動等待第三者“騰出位置”。在三四級市場,聯想必須盡快進入當地家電綜合賣場。當然,最關鍵還得把價格降下來。
第二,盡快在高端媒體發布聯想電視廣告,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影響力。雖然聯想PC聲名顯赫,但其電視品牌影響力幾乎為零。鑒于PC品牌形象無法延伸到電視產品,必須盡快建立聯想電視的專屬品牌形象。聯想電視上市至今,尚未在主流媒體發布產品形象廣告,致使許多人對聯想電視缺乏認知。在京東商城,聯想電視的銷售狀況不樂觀,說明消費者對其品牌認知度非常低。
我認為,把這兩點能做到位才是關鍵,其他問題隨后想辦法克服。
當然,從長遠看,聯想最應下工夫的地方還是產品。通過聯想高層的介紹及媒體報道不難看出,聯想電視明顯缺乏差異化優勢,其宣稱的產品優勢在別的產品上都能找到,屬于它自己獨有的訴求很少。不過,產品競爭力是所有競爭力要素中最難提升的,沒有強大的研發作支撐,不下三五年的苦功,想開發出蘋果那樣炙手可熱的產品是非常困難的。
聯想必須明白一點,產品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它才是決定市場地位的最根本要素,這就是為什么蘋果手機在全球暢銷不衰的原因。
推薦閱讀
楊元慶在回答分析師提問時說:“雖然我們不喜歡微軟提供硬件,但對我們來說,這只是增加了一個競爭對手。它只是我們眾多競爭對手中的一個。我們有信心會提供比對手更好的硬件,包括微軟。“楊元慶進一步表示:“微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怎樣才能讓聯想電視產品更加好賣?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21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