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2004年科技分析師、Gartner的邁克爾·賈登伯格(Michael Gartenberg)在去日本進行商務旅行時,偶然看到索尼的Librie--第一款帶電子墨水顯示屏的電子閱讀器。該產品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賈登伯格認為,這預示著類似的一批產品將進入美國。但存在一些問題,軟件是日文的,要求用電腦下載電子書,而且可選擇范圍有限。現在,亞馬遜的Kindle在電子閱讀器市場占據主導地位,人們幾乎不記得Librie。索尼為追趕亞馬遜推出了繼任產品,但在全球市場處于與第一位相差很大的第三位。
過去20年里,對于日本曾經輝煌的電子公司,這種現象不斷出現。日本公司曾經以突破性硬件--從平板電腦到高端手機打敗了競爭對手。但每次,國際競爭對手都能通過發布更快速的技術升級,將產品與易于使用軟件和在線服務集成,推出更智能的營銷手段,贏得了勝利。這已經讓日本重要的電子制造商之一夏普處于危險邊緣,該公司出現了嚴重的資金短缺和股價下跌。
在經歷了4年的虧損后,索尼進行了又一次重組,松下也在從消費電子市場抽身。松下總裁Kazuhiro Tsuga在6月的一次宣布接管該公司的新聞發布會上稱:“日本公司對自己的技術和制造力量太自信,忽視了從消費者角度看產品。”上財年松下出現了公司94年歷史上最嚴重的年度虧損。上財年,索尼、夏普和松下合起來共虧損了約200億美元。
這與上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度初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日本開始壟斷世界消費電子市場。當日本經濟飛速發展時,這些電子巨頭占領了內存芯片、彩色電視和視頻刻錄機市場,他們的研發實驗室誕生了很多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產品:Walkman、CD和DVD播放機。
但現在日本的設備生產商在思想上落后于蘋果、谷歌(微博)和韓國的三星。日本當前的弱點卻來自于其傳統的強勢:癡迷monozukuri或造物藝術,關注硬件的先進性。這種概念成為日本國家自豪,推動日本電子公司努力生產世界最薄、最小產品或其他技術進步,但忽視了人們真正關注的因素,如設計和易于使用。
在電子閱讀器案例中,索尼關注設備銷售,而亞馬遜關注電子書銷售。因此Kindle更符合設備的存在理由:購買和閱讀圖書。Gartner的研究主管賈登伯格稱:“即使第一款設備指出了未來道路,但市場卻遠離了索尼,其他公司在賺錢上要成功的多。”
讓事情更復雜的是,日元走強使日本公司推出創新技術和降低成本吸引大眾市場變得更困難。對于技術先進的產品,日本公司常常在國內生產,然后在海外銷售。然而日元匯率上升到接近最高水平時,日本商品在海外銷售的利潤下降,而韓國制造商因相對疲軟的韓元避免了這個問題。利潤率下降也使投資未來產品和技術變得困難。
日本公司在開發可能成為下一代電視壟斷技術格式的OLED,或稱有機發光二極管上落后,成為該國失去領先地位的又一例證。新顯示器更薄而且能耗更低。韓國頂級電視生產商三星已經在小尺寸OLED市場,即智能手機和其他移動設備顯示屏市場占據主導地位�,F在三星和韓國另一家公司LG電子都計劃今年晚些時候推出55英寸OLED電視。
相對于日本公司索尼、松下、夏普和東芝,花費多年開發此技術但一直難以商業化,這是一個大的進步。為縮小與韓國競爭對手的差距,索尼和松下,曾經激烈競爭的對手,在6月建立起空前的聯盟,共同開發OLED生產技術。對于5年前率先成為銷售OLED電視的公司索尼來說,這是非常辛酸的沒落。
但索尼高管卻歡呼這是“索尼回歸的信號”。11英寸的OLED屏幕只有1/10英寸厚,是一個技術奇跡。但高達2500美元的價格,使OLED電視在財務上是失敗的。OLED失敗距離上一代電視技術遇到相同挫折僅數年。2004年索尼也是首先推出LCD電視和LED電視的公司。2008年索尼還推出第一臺無邊框LED電視。
當三星在1年后推出了自己的產品時,稱他們為LED電視以區別于LCD。這種營銷戰略是成功的,三星讓消費者付高價購買LED,并推動電視價格迅速下跌。據NPD稱,2012年上半年三星占據北美LED電視市場的近1半,而索尼甚至未進入前5名。在多年失去機會后,索尼現在正式改變戰略,最近確定讓三星和其他公司在開發創新技術上領先是合理的。
由于在發布突破性技術上遭到很多痛苦,索尼高管得出結論,他們只是讓競爭對手有了追趕目標,使廉價的追趕變為可能。索尼首席戰略官Tadashi Saito表示:“領跑者是頂風的,有時追趕更容易。”另一位熟悉索尼想法的高管稱,電視業務虧損使其在OLED市場競爭變得更困難。這與索尼早期大相徑庭,當時創始人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為了開發新彩色電視幾乎讓公司破產。
1964年在推出原型機后,索尼為開發量產技術耗盡了資金。在索尼推出奠定了公司后來30年成功的Trinitron產品后,他們花了4年時間進行開發。巴克萊在東京的分析師Yuji Fujimori表示,這些天感覺:“從財務角度看,日本公司無法冒這種風險”。但不冒險也有風險:掉入急劇下降的危險。虧損可能導致對未來技術或新產品投資的減少。
資金更充裕的競爭對手得益于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幫助,讓日本競爭力下降,最終導致日本公司的虧損繼續擴大。日本和韓國公司在研發支出上的差距,顯示了這種危險。歷史上索尼和松下在研發上都超過了三星,但從2009年開始,這種韓國公司超過了日本競爭對手,并且差距還在擴大。
2011年三星研發支出達到約87億美元,而索尼在上財年為55億美元,松下為66億美元。
推薦閱讀
一機難求的畫面歷歷在目,中國聯通引進蘋果iPhone4合約機已近兩年。本月底,2010年9月購買聯通iPhone4的用戶將迎來合約到期。目前聯通還沒有引進iPhone5的消息,是否推出iPhone5合約機尚不確定,用戶在合約到期后,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分析:日本如何在全球電子市場失去優勢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330/12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