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筆者由于自身需要,需買一些當地沒有的藥材和藥物,一直在尋找一個好的藥企電商平臺,幾番下來,還是淪落到了去淘寶找中小賣家而且淘寶對藥品交易控制的很嚴,價格幾乎和實體藥店的價格一樣。為什么在大多傳統企業都轉型電商平臺的時代,在這如火如荼的全民電商時代,傳統藥企轉型電商平臺卻如此的緩慢呢?筆者仔細分析,是受以下幾點的影響。
1.中藥材電子交易的法規目前仍屬空白
在2011年7月份就鬧得很火的《淘寶商城賣藥被指違法》,一直到現在,這方面的法規仍未完善,藥企怎敢轉型電商平臺?就拿中藥材來說,由于中藥材具有農副產品及藥品的雙重屬性,網上交易的中藥材到底算農副產品還是藥品,需要怎么樣的資質,現在還不清楚。上面說到的,淘寶網與醫藥流通企業進行合作,正是由于缺乏《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機構資格證書》而被緊急叫停。雖于近期“低調”重啟,小打小撞的打擦邊球,但監管部門尚未就此案例的合規性給出明確答復。
2.藥品的特性致使藥企發展緩慢
藥材,藥品不像我們一般的服裝,奢侈品一樣,它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安全。而通過網上交易,醫保問題是目前難以解決的。由于藥品的特殊性,只有同時具備《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兩證的企業才能開展網絡售藥。消費者對網上藥品的安全性比對于其他的商品更為重視,在網購安全度仍然不是很強的今天,很多人肯定都會戛然止步了。
在美國,醫生開處方,患者通常會自覺憑處方購藥,但我國很多人去藥店買藥不憑處方。在這樣的情況下,執業藥師的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有必要將執業藥師的功能從實體藥店‘上升’到網上藥店和第三方平臺。
3.配送和報銷成軟肋
去年就談到過這個問題,但是在這里不得不再次拿出來,因為,到現在為止,這也是制約它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我感受很深刻,我在淘寶賣家那里買藥的時候,沒有50元以上,他們都不愿意賣給我。大家看看,一瓶一盒的分解配送模式將會使物流成本就變得十分昂貴。此外,有些電商配送主要依賴于沒有藥品配送GSP資格的第三方社會物流,某種程度上可視為違規行為。
互聯網上,目前是有幾家大的藥企電商平臺的,但他們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與電商平臺擦邊的信息展示平臺。
筆者認為,藥品B2C銷售業態隨著網購信任度,相關法規的健全,也將會成為醫藥商業發展的大趨勢。
張斌原創,xiaoxiaonew.com整理發布。
推薦閱讀
筆者所在的仿品外貿公司,現在發現訂單很少了,還好現在是銷售淡季。也算是正�,F象。不過等到年底的銷售旺季訂單也大不如以前了,做仿品外貿站的朋友都知道,我們的主要市場是國外,尤其是美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談傳統藥企轉型電商平臺的難言之隱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0501/5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