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來,中國與韓國家電在全球迅速崛起,不免讓人聯想到上世紀70年代日本家電在全球的表現。而此前,全球家電是美國人的天下,GE、惠而浦就是那個時代的老大。日本家電在全球的崛起,導致美國逐步退出家電制造。如今,相似的一幕似乎又出現在日本人面前。
三洋被收購,日本家電企業集體虧損
去年海爾收購三洋事件一度鬧得沸沸揚揚,這意味著全球白色家電第一品牌在覆蓋國際市場的征途上達到了新的高度。三洋是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企業之一,也一直是全球化的老牌家電企業,而海爾的海外事業拓展開始較晚。因為這層關系,這次交易也被看作是“徒弟對師傅的收購”。
在業內人士看來,海爾收購三洋并不令人感覺意外,在此之前的2009年,三洋已經放棄了自己的獨立,而委身于松下的旗下。實際上,最近幾年整個日本家電產業普遍不景氣,集體出現虧損!
財報顯示,2011財年,全球液晶顯示器龍頭夏普凈虧損38億美元,曾獨霸家電業的索尼虧損29億美元,而另一巨頭松下凈虧損擴大到102億美元,不僅創松下年度虧損紀錄,也創下日本制造業企業年度虧損新高。東芝、日立等不是大幅虧損就是贏利急劇下降,尤其在顯示面板、電視機等利潤豐厚的領域。
日本家電企業集體虧損,原因何在?
華強集團旗下實體數碼導購網站鮮貝網總經理劉翔分析,日本家電業的確有點慘不忍睹,大家用“沒落”、“淪陷”來形容,并非毫無道理。2011年,日本東北部海岸9.0級地震,并引發海嘯,對日本東北地區造成嚴重的破壞,地震成了日本家電集體虧損的導火索,索尼、夏普、東芝等企業均在財報中提到,地震和海嘯導致公司的銷售減少。
其實,日本家電業衰退,更在于美國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及日元匯率的不斷走高,日本制造企業必然遭受巨大的出口壓力,這或許是日本家電產業出現集體虧損的根本原因。
與中國、韓國企業相比,日本企業也越來越顯現出暮氣,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種銳意進取的精神,已經很難看到了。相反,日本企業的“大企業病”卻越來越明顯,一個看得見的事實是,每當日系產品在中國發生危機事件,都很難看到它們奮力撲火的身影,僵化、呆板的企業戰略及危機管理能力,讓人搖頭不已。不少日本家電企業將原因歸咎于日本大地震、歐美債務危機及泰國洪災。然而,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客觀因素外,它們的集體性沒落,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這要歸咎于日本“企業精神”的集體性墮落。
不僅僅在家電業,在其他的一些領域,日本企業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衰落。在個人電腦市場上,日本產品也已日薄西山。筆記本電腦在戴爾、惠普以及華碩、宏基、聯想的低價之戰的多重夾擊下,步履維艱。在手機市場上,松下、NEC、東芝和三洋等品牌在國際上尚可,在中國已叫不響了。暢銷國內市場的一線手機品牌,很難再見日本貨的身影。在蘋果的擠壓下,以及三星和LG等韓國品牌攻勢迅猛,日系手機品牌也幾近全線潰敗。韓國和中國企業巨頭在這些年的發展簡直可以用“飛速”來形容。
日本家電巨頭該何去何從?轉型迫在眉睫
不過,近期各大日本家電巨頭集體換帥的決定,顯示各大企業并沒有忽視目前的狀況。求變、轉型是這些傳統日本家電企業的共同動向。剝離利潤率低的傳統業務并加速產品生產的外包成為日本家電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日本家電企業慢慢得出一個結論:與其跟中、韓家電企業死拼下去,不如另辟蹊徑,轉戰新產業領域。
資深電商人、鮮貝網總經理劉翔介紹:“盡管在市場的占有率上處于下滑的地位,日本家電仍然擁有兩大核心優勢。其一是技術,特別是黑電企業眾多核心技術以及面部技術主要都掌控在日本家電手中,在整個行業上游端依舊擁有話語權。其二,日本家電放棄的是一些盈利日趨薄弱的產品線,而有著無限價值的是多年積累的品牌,技術的轉型加上新的市場策略調整。”
于是,我們看到,松下將新能源產業作為未來發展重點之一,而日立則將工程機械、發電設備作為主攻方向,索尼前不久宣布退出普通液晶電視制造,將產品轉包給中國企業代工,自己一心一意地做OLED電視,一種被稱為“后平板時代”的電視產品。這些新進入的產業,要么和家電毫不相干,要么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家電新品。
但日系家電企業多年積累起來的技術與品牌優勢,中國企業在短期內難以超越,三星、LG也畏懼三分。以電視為例,市場上剛剛開始流行的3D電視機就是索尼發明的,而預計三年之內必將流行于天下的OLED電視,也是索尼發明的。
再比如,日本于1992年就已實現變頻空調全面普及,而變頻空調在中國的普及才剛剛開始。根據技術優勢具有延展性的特征,我們可以斷言,短期內日系企業不可能全面落后。因此,在我們尚未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研發體系及品牌影響力之前,就輕率地得出“日本家電已經不行了”的結論,未免有失謹慎。
大多數日本企業并未止步不前,而是加緊體制機構改革,并實施全球化的發展戰略。面對發展最為迅猛的中國,日本企業積極擴大投資,建立新的生產基地。
鮮貝網劉翔就此事說道,日本在華企業的新一輪投資、轉型快速布局新能源戰略,已成為其重新崛起的重要因素。
小結
近十年來,中國與韓國家電在全球迅速崛起,致使日本家電在全球的表現不盡如人意。日本品牌積累多年的技術與品牌優勢難道就耗盡完了嗎?很顯然沒有,日本家電產業一半是沒落,一半卻選擇了轉型。也許再過五年、十年,我們會驚訝地發現有些日本家電企業已經不在“家電企業”的名單,而出現在另外一張名單上。
推薦閱讀
黎偉:一個將整合傳播絕妙地運用于數字營銷的頂尖人物 數字營銷不是簡單地將平面、視頻、文字等搬上網絡進行傳播的簡單思維。這樣做,僅僅是在傳統的傳播渠道上多了一個手段而已,本質并未改變。即便如此,我們依然發>>>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009/87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