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年代,騰訊正在發起一輪又一輪的沖刺,從一款PC即時通訊軟件服務供應商,互聯網服務供應商,變為移動服務供應商。
一切都圍繞著上線不到2年的微信展開。兩個月前,它宣布自己擁有超過2億用戶,并從移動即時通訊軟件轉變為覆蓋面更廣的溝通平臺。
就在昨天,微信開放了公眾號的認證,只要擁有新浪微博加V賬號,而且擁有超過1000人數量的粉絲,便可通過認證。而今天,財付通的總經理賴智明宣布,“我們計劃在兩個月內推出微信支付功能,也可能更早。”再之前的一些小道消息還稱,微信將添加CRM管理功能。
一個集成更多服務的微信,已經蓄勢待發。
自開放公眾平臺之后,微信已經成為了完整的社交關系平臺,不但有掌握了人、渠道以及內容。通過“轉發”功能,內容的流轉也成為了可能——有三個轉發對象,你的朋友、你的微信討論組、你的朋友圈——看起來和微博好像是一樣的,但實際上有所不同。
在微信,你所轉發的信息,將直接影響到你的朋友,而微博,你所轉發的信息,將影響到你的“粉絲”。有所區分的是,朋友是一種強關系,而粉絲是一種弱關系,粉絲對你的話可聽可不聽。但朋友則不同,基于多年的信賴,他對你所推薦的事物,會顯得更有興趣。
微博所追求的是“關注”,微信追求的是“關系”,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因此,在微博上,傳播力成為首要考量的標準,轉發量、粉絲數,都是這一訴求側面的反映。但在微信上,轉發數量并未被強調——“有多少人訪問了你剛剛發布的鏈接?”,“有多少人對剛才的消息作出回復?回復的內容是什么?”這類問題顯得更加重要。運營微信公眾號,跟維護與朋友之間的關系類似,你要不斷提供更多共同價值,而非自說自話。
從這一點看,微信推出的微博加V賬號認證的舉措,有值得玩味的地方——公眾影響力大的微博賬號,同時也能夠成為微信上優質信息的轉發源,還能夠提高微信用戶對公眾平臺的關注度。
增加了移動支付功能的微信,它的角色不僅是社交關系管理平臺,更可以成為移動服務的前臺。“移動服務”看起來有些模糊,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商場小店、媒體雜志、明星名人都開始運營微信公眾號,移動服務的外延也能不斷伸展,可以是賣東西,也可以是信息咨詢,也可以是房屋中介服務等等。
也許我們也不能忘記微信本身就集成了地理定位、“搖一搖”等功能,當這些功能與移動服務本身復合,那么LBS也許能夠微信所提供的移動服務的特征。被評為十大創新的微信號之一的“訂酒店”就利用了地理定位,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而且,由于微信全面輻射移動平臺,創業者在開通微信公眾號的時候,不必考慮平臺的差別,也不必針對某個平臺專門開發應用。微信未來還減少創業者的重復投資。
重點是:通過微信,公眾號與粉絲之間的交易可以在手機上直接完成——隨身攜帶、無需撥打的114電臺也許會更加方便?
微信公眾號平臺,并沒有提供類似淘寶一般可以逛的地方。由于不喜歡被頻繁的通知打擾,微信用戶能關注的公眾號的數量是有心理上限的。微信用戶可能會關注一兩個自己喜歡的品牌,但其它方面的購物,可能依然要登陸淘寶完成。
由于微信開放了應用接口,你不但可已上傳剛拍攝的圖片,還能發送在大眾點評發現的美食小店給朋友。淘寶、天貓、京東、易購這些商城的手機應用,能夠與微信完成對接,共享微信所帶來的好處。因此,微信對淘寶、天貓、京東、易購等線上購物社區的沖擊也許沒有想象中那么大。
依托微信2億用戶,財付通在移動支付領域有先天的用戶數量優勢,只要微信上提供的移動服務越多,那么微信就越顯得有粘性,而財付通則成為微信首選的支付手段。在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等或許會面臨挑戰與壓力。
借助微信公眾號,微信開始從虛擬走向現實,向傳統行業滲透——廣州街邊的港式茶餐廳的門口也掛上了二維碼,供人掃描;而一些大賣場也在門口掛上了一幅大大的二維碼廣告。一些從博客時代走過來,已經積累了一定影響力的人,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比如和菜頭的槽邊往事,馮大輝的小道消息等等。
現在“微信導航類網站”以及探討微信營銷的文章的數量變得越來越多,也出現了更多與現實相關的玩法:在杭州,出租車司機嘗試用微信來預約,用支付寶完成支付,這些都十分新鮮有趣。微信未來的玩法,可能還不止如此。
推薦閱讀
本人胡佩彬已經半年多沒有寫文章了,然而在今年的這一年來百度的變化可為是之大,特別是360搜索推出以后,百度出現了很大的調整,今天本就把自己的個人一點看法與想法寫出來與朋友共同分享,如有不對之處請多多諒解。>>>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122/88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