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必須感謝小米。是小米催熱了電視機頂盒市場,是小米奠定了行業標準,也是小米以身試法試探了有關部門的底線,然后自己死在沙灘上。
昨天下午,樂視的盒子C1正式亮相,價格399元,與小米盒子一樣。而且在硬件上較小米有多項領先之處,例如樂視CPU是1.5GHz雙核,而小米則是800MHz。另外,還支持杜比音效、手機遙控、集成AP等小米不具備的功能。
與樂視之前的產品相比,這個價格可以說是“出人意料”的低。之前,樂視的兩款盒子價格高的嚇人,用戶鮮有問津,T1售價1980,而含2T硬盤的版本售2980。而且這還不包括每年980元的年費,如果不交這個錢,那用戶就不能看720P以上的高清版本。
樂視盒子的定價策略也比較聰明,賣服務,而不是硬件。盒子本身是0元,但是必須捆綁購買一年的獨家內容服務費399元,第二年起用戶可自主選擇是否付費,如果不繼續付費也可以看全網的內容,但是不能看高清版本。
事實上,如果用戶長期觀看高清版本,那么他對影片的要求很難再降下去,對于已經看了一年的高清版本的用戶來說,續費的可能性很大。
更重要的是樂視盒子是一款合規產品。根據廣電總局現行規定,互聯網電視平臺實行“內容服務+集成業務”雙牌照管制。一方面必須要內容可管可控,接入廣電總局認可的七家播控平臺;另一方面,每臺設備必須要有廣電總局統一分配的編號。樂視通過與CNTV合作,這兩樣條件都具備,而小米則一樣都不具備。
樂視之所以積極的接入播控平臺,是因為樂視本身擁有強大的影片資源,在不使用任何第三方網站內容資源的情況下,就可以基本滿足用戶的需求。
Apple TV、樂視、小米功能對比
根據官方數據,樂視目前擁有9萬集電視劇、5000多部電影,擁有2012年60%熱播影視劇以及2013年40%-50%熱播影視劇的視頻網站電視屏獨播權,旗下的電影公司樂視影業,每年制作和發行近30部大片。
而小米之所以不愿意接入播控平臺,主要由于內容上的短板。小米自身沒有任何內容,一旦接入播控平臺,只能使用播控合作方非常有限的影片資源,那將讓小米盒子完全失去競爭力。
為了保持內容的競爭力,樂視悄悄的利用了政策的灰色空間。樂視盒子中內置了一個網頁瀏覽器,打開后有內置導航將用戶引入優酷、奇藝的網頁版,用戶點擊影片進入播放頁面則可以自動全屏,通過這些設置,樂視間接的引入了第三方網站的內容,補充了自身的資源庫。
不過樂視的短板也十分明顯,在軟件體驗上,目前與小米相比還有差距,很多人性化設置例如“追劇”功能樂視并不具備。樂視軟件商店中的應用體驗很差,絕大多數沒有辦法正常使用。
不論如何,樂視已經利用其在內容上的優勢和硬件上的長期布局逐漸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并且在嚴格的政策管制中找到了一條可行之路。在已經有成功案例的情況下,小米是否也能強勢歸來?
推薦閱讀
鴻海入股WoodmanLabs的時間點,正好與蘋果iTV重點研發時段重迭,市場推測,鴻海大舉斥資2億美元投資影像處理相關產業,應與日后進行大小眼球計劃布局有關。 12月20日消息,據臺灣媒體報道,昨日晚鴻海公告決議斥資2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樂視給小米盒子上了一課:要合規得這么玩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09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