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絡版上周日撰文稱,雖然三星憑借電子業務在國際市場取得了成功,而且贏得了良好的口碑,但在韓國國內,它的那恃強凌弱的高傲姿態和無孔不入的商業觸角,卻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非議。很多韓國人甚至將自己的國家稱作“三星共和國”,這恰是這家商業巨擘超強影響力的最佳注腳。
以下為文章全文:
無孔不入
對外國人來說,三星最為人熟知的身份是跨國電子巨頭,但在韓國人眼中,這個商業帝國儼然成了一張無形大網,覆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以使用三星信用卡買一臺三星電視機,把它裝到三星地產開發的公寓,用它觀看三星棒球隊的比賽。
三星是韓國最成功的企業,是這個國家經濟的標桿,但最近,它也成了韓國國民眼中最具爭議的話題。經濟學家、中小企業主和一些政治人物都認為,三星雖然對該國經濟做出了貢獻,但卻有些喧賓奪主,影響力幾乎堪比政府。
有關如何遏制三星和其他家族財團的規模和勢力,已經成了12月19日韓國總統大選的關鍵議題。民調顯示,約有四分之三的選民對該國為數不多的商業大鱷懷有抵觸情緒。應該在多大程度上限制這些巨頭的發展,也成為總統候選人辯論的焦點。
三星之所以受到密切關注,是因為它是韓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財閥——在韓語中,財閥指的是憑借政府支持異軍突起的企業集團——而且能在其他行業深陷困境之際,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這家公司為韓國貢獻了接近五分之一的GDP。一些韓國人甚至將自己的國家稱作“三星共和國”。
以電子業務聞名于世的三星,無論在哪個國家,幾乎都可以躋身頂級商業巨擘之列。但在它的祖國,一個領土只有中國浙江省那么大的國家,它卻更像是一頭貪得無厭的巨獸,幾乎染指了所有行業:修公路、打油井、做酒店、賣保險、開游樂園;它不僅擁有全球最暢銷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機,還為蘋果iPhone供應零部件——盡管雙方正在一系列官司中打得不可開交。
在本土市場,三星遙遙領先蘋果。韓國每10個智能手機用戶中,只有1人使用iPhone。反觀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盡管三星仍然憑借33%的份額領先,但蘋果也占據17%的份額。在美國市場,蘋果更是控制著34.3%的份額。
批評人士指出,三星不斷進軍新領域,排擠小企業,限制了韓國消費者的選擇,還與其他巨頭串謀定價,甚至倚仗自己的龐大規模打擊報復調查人員。而三星董事長李健熙傳位給獨子的行為,也導致該集團的資產成了“閉門財富”,這同樣令他們頗有微詞。
“你甚至可以說,三星董事長比韓國總統更有權勢。”韓國著名經濟播客(視頻分享)主持人Woo Suk-hoon說,“韓國人都已經把三星視為不可征服的企業,認為它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
觀念逆轉
這種情緒最近幾年越發凸顯。在此期間,三星雖遭遇多起串謀定價調查,但卻全身而退,只支付了微不足道的罰款。而該公司董事長因為金融犯罪被起訴后,也獲得了總統特赦。用韓國政府發言人的話說,這是出于“國家利益”的考慮。
在民主國家中,韓國的腐敗問題較為突出,官商勾結問題嚴重。但在很多人看來,這卻恰恰是該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所在。
但李健熙在2009年獲得的總統特赦卻扭轉了這一觀念。彼時正值韓國總統李明博全力爭取2018年冬奧會舉辦權之際。值得一提的是,李明博也曾是一家韓國財閥的掌門人,在他五年的總統任期內一直維護這類團體的利益。
這位總統認為,身為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三星董事長可以提供一些幫助。在獲得特赦后,李健熙2010年展開了11趟國際行程,為韓國拉票助威。韓國平昌最終贏得了該屆冬奧會的主辦權——據一家研究機構測算,這將推動該國經濟增長200億美元。2011年7月宣布的這一消息雖然令不少韓國人興奮不已,但卻絲毫沒有緩解批評人士對李健熙特赦的不滿。
目前處于領先地位的韓國總統候選人表示,政府對這些超級富豪太過寬容。他們認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財閥高管犯罪也應當受到嚴懲,不應享有特權。
這些候選人表示,韓國應當禁止三星這樣的企業集團通過“交叉持股”將旗下的公司綁在一起。這是一種頗有爭議的所有權結構,通過該模式,一個家族便可集中持有幾家核心公司的股權,然后通過投資將影響力延伸到集團內部的其他公司。這種模式幫助一些家族控制了各種各樣的企業,即使持股很少,甚至完全不持有任何股份。
雖然各個黨派都認為改革勢在必行,但對改革力度卻存在分歧。保守派總統候選人樸槿惠的立場是,這些財閥只是不守規矩。由于樸槿惠隸屬于親企業的李明博執政黨,加之這一財閥系統正是在她的父親樸正熙1961年發動軍事政變后建立起來的,因此她的這種觀點本身已經非常值得關注。樸槿惠最近表示,財閥經常竊取小型創新企業的技術,而且向供應商強制推行不公平的定價。
“在經濟領域,我們已經很強調效率,但對公平的關注卻不夠。”她說。
然而,極左翼黨派卻認為,財閥的影響力已經達到了危險的境地,尤其是三星。在一名三星前法律顧問指控該公司利用一只行賄基金,向有影響力的人物展開系統性的利益輸送后,這種觀點便流行開來。在隨后的調查中,專案組并非發現行賄證據,但卻將李健熙的金融犯罪行為公之于眾。不過,李健熙最終獲得了總統特赦。
“三星把政府牢牢握于掌心。三星控制著司法界、新聞界、學術界和官僚機構。”自由派總統候選人Lee Jung-hee在周二的一次全國電視辯論中說。不過,他在大選中已經沒有勝算。
發展路徑
三星成立于1938年,最初靠出口蔬菜和魚干發家。但當其創始人李秉喆與軍事獨裁者樸正熙建立聯系后,便開始嶄露頭角。樸正熙控制著韓國的銀行,有權決定把錢貸給哪家公司。
但現在,三星之所以能夠繼續繁榮,部分源于它生產的產品的確表現出眾——這恰是韓國人所看重的,他們有著很強的競爭意識,并從三星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的特質:野心、速度、適應力和保持卓越的能力。
很多財閥都失敗了。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韓國30家規模最大的公司有14家倒閉。
但三星卻保持了長達數十年的穩定增長。它擁有79家子公司,是25年前的兩倍多。它在韓國經濟中的占比同樣在提升:該公司在韓國出口總額中占據28%,達到1987年的兩倍。
三星發言人凱文·周(Kevin Cho)稱,一個強大的三星有利于韓國的發展,因為它“為韓國的出口、稅收和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他還強調,三星是一家跨國企業,不只在本土發展。2011年,該公司有84%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
三星的繁榮得益于電子業務的發展,這項業務早在十年前就頗有前瞻性地押注小型電池、低價平板電視和智能手機市場。當日本企業仍然癡迷于外觀漂亮、價格高昂的家電產品時,三星卻購買了成熟的技術,并很快開始生產物美價廉的產品。在智能手機行業,這種戰略導致蘋果與三星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專利大戰。但同時也幫助三星完成了華麗轉身,僅用3年,它就從默默無聞的企業,變成了行業龍頭。
三星集團非常看重一個理念:不要長時間迷戀任何一件事情。李健熙也經常提醒員工保持危機感。盡管公司蒸蒸日上,但三星卻始終懷有憂患意識。“十年后,我們現有的地位將會消失,現狀難以延續。”該公司說,“放眼全球,故步自封實乃愚蠢之舉。”該集團已經投資數十億美元發展綠色技術、醫療設備和制藥業務。
專為大企業展開游說活動的韓國產業聯盟公司政策主管Lee Cheol-haeng表示,三星是競爭的“幸存者”。“很多韓國人都對財閥有著復雜的情感。”他說,“我討厭財閥,但我希望我兒子能到財閥工作。”
推薦閱讀
微軟近期對SkyDrive應用進行了升級,用戶可以通過付費獲得更大的存儲空間。微軟原本計劃迅速推出新版iOSSkyDrive應用,不過由于蘋果的阻止,該計劃不得不暫時擱淺。 北京時間12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知情人士>>>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0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