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林風)最近一段時間,萬得和同花順的侵權案鬧得沸沸揚揚。除了訴諸法律的程序之外,訴訟的雙方的口水戰也在不斷的升級中。
在這場已經持續了20天的論戰中,萬得召開發布會、起訴、頻頻爆料,似乎占了上風。同花順則顯得異常低調,11月22日停牌后一直保持靜默,直至27日晚上才發布澄清公告進行反擊,宣稱自己沒有抄襲,并指責對方壟斷市場。
“知識產權的確是行業軟肋,如果較起真來,誰也不干凈都有原罪。”一名不愿具名的金融資訊公司負責人稱,比如他們轉載的研報數據來源和咨詢,80%未經完全授權。自主購買研報和咨詢,只有彭博、路透等國外金融數據服務商支付得起,一些被侵權的小券商可能不太在意,大的券商話語權相對強勢,真要較真,相關公司上市進程都會被波及,這個方面的管理確實有些混亂。
雙方的“抄襲”激辯
萬得起訴同花順的證據主要有哪些,最關鍵的證據是什么?對于這個問題萬得新聞發言人王洋表示,“主要分為文字、圖形、產品結構、產品功能。我們的證據是對方除了在圖形、模型、格式、參數等方面99%相似外,更離譜的是我們發現對方抄襲后,故意設計了很多標點符號的錯誤(數據地雷),而對方竟然也錯得相似。”
對于書暗訪錯誤相似的地方同花順副總經理吳強稱,“我們已經發過聲明,iFinD是我們自主研發的。現在爭議既然已經提交到法院,相信法律有三公原則,公司有充分的信心相信沒有侵權。而且,不能說軟件相似就是侵權,比如百度的界面與GOOGLE也很相似,但不能說侵權。”
廣東省版權保護聯合會副會長、北京市盈科(廣州)律師事務所知識產權部主任牟晉軍律師表示,“這種雷同確實不多見,數據地雷的方式的確是比較好的防護措施,我們也經常建議客戶這樣做。”
同質化競爭引發的“戰爭”
Wind金融資訊客戶端是萬得的拳頭產品,分為電腦版、手機版和平板電腦版。而在2010年之前,同花順一直以行業交易軟件為主,主要客戶是中小投資者。兩家公司一直也相安無事。萬得一直占有霸主地位。而作為后來者的同花順要想趕超萬得,必須有特別的手段。
中證期貨研究所副總經理、首席股指期貨研究員劉賓證實,比較而言,萬得的宏觀數據確實做得不錯,以前商品和期貨方面的數據少一些,現在也增加了庫存等方面的數據。而同花順的數據量沒有那么全。日信證券一名通信行業研究員也向南都記者表示,用萬得多一些,因為它們數據全一些,他和同事們也習慣了用萬得,不過同花順的很多功能與萬得相似,且更便宜一些,特別是現在推出了“免費使用”,而萬得的終端價格高一些,現在行情不好,研究所只能買幾個,有時他和同事們輪著用。
同花順iFinD產品的價格對萬得來說的確是個“殺手锏”。“保守估計,今年同花順iFinD搶下了萬得2個億的訂單。”王洋表示。
廣東一家券商的研究中心總經理也表示,“對金融終端的價格還是比較敏感,在數據質量有保證的情況下,當然價格實惠的更好。”
同花順的低價策略確實吸引了一些客戶。此前萬得表示,同花順今年給萬得造成2億元的損失。也因此,王洋表示“萬得已隱忍許久,不過實在忍無可忍”。
推薦閱讀
近日,微軟起訴上海瑞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創公司”),要求其賠償1億元,后經法院調解,賠償3600萬元。賠償金額之高,創下歷次案件之最,此前微軟獲賠金額大多都在百萬元左右,即使是“番茄花園”,后經>>>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萬得同花順較量背后 同質化競爭的致命傷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0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