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與金山的整合在商業邏輯上成立。雷軍一直強調軟硬件整合,目前來看,小米手機的銷售情況不錯,但小米在軟件應用上并未取得與之相應的成功,而將金山的技術研發優勢來作為小米在軟件內容上的補充,是一個不錯的戰略 ]
隨著金山向移動互聯網方向的全面轉型,以及MBO(管理層收購)戰略的實施,在雷軍的“特殊”身份下,金山與小米兩家公司也開始逐漸融合。
近日,金山軟件(03888.HK,下稱“金山”)發布公告稱,已與小米科技(下稱“小米”)達成一項股權出售協議,金山旗下子公司金山云,將以182萬美元的價格將9.87%的股份出售給小米。資料顯示,完成交易后,金山、小米以及金山云管理層,將分別持有金山云17.57%、9.87%和72.56%的股份。
金山云主要從事云存儲的服務及軟件開發工作,其產品包括金山快盤等。截至2012年9月30日,金山云凈資產1443萬元,但今年前三季度凈虧損1888萬元。
在此次交易公告中,也特別提及了雷軍在交易雙方所扮演的位置:雷軍為金山董事長和小米的董事長。
雷軍或許很早就在為他的移動互聯網事業布局,而金山將是其中的重要棋子。盡管雷軍此前對記者表示,沒有考慮過將金山資產注入小米,但這種推論在時間點上,已有一些契合。
小米于2010年4月成立。但當年6月,一名金山高層對媒體透露,雷軍將回歸金山,重掌金山大權。2010年底,金山宣布MBO戰略,隨后西山居、金山云、金山等各個業務部門開始MBO。2011年7月,求伯君宣布退隱,雷軍正式接替求伯君任金山董事長,并表示將尋覓CEO人選。2011年11月,雷軍找來原微軟高管張宏江任金山CEO,隨即金山提出向移動互聯網全面轉型。
一名原金山人士對記者表示,雷軍是否提早布局無從考證,但從目前來看,小米與金山的整合在商業邏輯上成立。雷軍一直強調軟硬件整合,目前來看,小米手機的銷售情況不錯,但小米在軟件應用上并未取得與之相應的成功,而將金山的技術研發優勢來作為小米在軟件內容上的補充,是一個不錯的戰略。
小米投資人之一、啟明創投合伙人童士豪向記者透露,小米手機的硬件銷售在今年有望達到超過10億美元的營收。但小米在軟件上的米聊等應用,還在遭遇競爭對手較大的挑戰。
小米有“端”,金山有“云”、有應用。在低調的轉型過程中,金山已在移動互聯市場上表現出較強的增長力。據悉,金山WPS移動版自去年5月發布以來,活躍用戶已超700萬。截至今年7月29日,WPS移動版位居Google Play下載市場包括美國、中國臺灣等14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免費應用首位。此外,金山也在借助其網游研發優勢,開發手機游戲。而在云計算方面,除研發外,金山也有較大的政策資源。
有分析人士表示,在金山MBO的戰略之下,金山會有更多的業務部門進行分拆,并吸收小米的投資,實現業務與資本的融合。今年6月,小米已完成了2.16億美元的融資,擁有較大的現金流可用于收購。而金山或將成為一家孵化平臺,孵化出的公司或產品由小米接收。
推薦閱讀
今年是英特爾在移動互聯領域創新突破的一年,這個PC芯片霸主重新出現在了手機領域。很巧,當年的有兩款手機用的也是英特爾芯片。只是那段歷史并不為人熟知,因為英特爾在手機市場曇花一現就退出了,直到今天卷土重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雷軍的隱秘布局:金山孵化小米接收?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0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