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楚夕)11月初,富士康郭臺銘一句iPhone 5量產制造有難度,導致蘋果股價應聲下跌約3%。富士康的小小波動就對蘋果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不由的讓人想去“蝴蝶效應”。
富士康引發的蝴蝶效應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富士康與蘋果的關系就類似于這么密切。富士康在大洋這邊的“振翅”,就能引發大洋彼岸蘋果股價的強大“颶風”。
蘋果已經罹患了嚴重的產能依賴癥。
“沒辦法,臺灣電子代工業雖然還有華碩、廣達電子等,但富士康代工的產品,無論出貨速度,還是產品質量,都難有競爭對手望其項背”,一位國內知名PC集團的研發部門負責人喟嘆道。
在一定程度上,蘋果也被代工巨頭富士康“綁架”了,雖然也有富士康之外的代工企業為其代工,但富士康仍然占據絕對優勢份額。了解富士康的人都清楚,富士康絕非簡單的代工企業,其公司每年申請的技術專利高踞全球科技巨頭前列。這也是郭臺銘為何一直認為富士康是科技企業而非代工企業的底氣所在。
蘋果與代工廠的無限糾葛
伴隨iPhone 5的發布,庫克對供應鏈良苦用心顯現出來,較iPhone4S做了極大改動的iPhone5在正式發布后供貨充足,首批iPhone5在9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并將在年底擴及100 個國家。這是iPhone有史以來最快速的全球銷售計劃。但隨著掉漆等問題的逐步顯現,輿論對庫克的贊揚之聲逐步轉為質疑。
為何蘋果現在對供貨速度如此苛刻?一位TMT分析師表示,一是因為iPhone5的改進不多,面對三星等競爭對手不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消費者在iPhone5一機難求的情況下轉移平臺的可能性大增,一鼓作氣讓產品直接進入市場對蘋果來說風險更小;二是庫克個人需要向股東和外界展示自己的管理能力,產品方面蘋果并無真正突破的情況下,只能向供應鏈施壓追求成績。
正是這種壓力,給剛剛從深圳內遷的富士康造成了極大壓力,在2年前經歷了一系列員工自殺事件后,這家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逃離深圳轉向河南,希望在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繼續維系過去的生存方式。結果卻引發了一系列的群毆事件。
業內人士分析稱,解決蘋果和富士康問題的方法是,由富士康把他們的客戶都招在一起開會,讓蘋果和其他大公司在一起開一個圓桌會議,制一個真正的標準,為工廠支付改善成本,甚至合理的分配代工淡旺季,緩解工廠端的壓力。但是這種烏托邦式的幻想能否實施尚是一個問題。
推薦閱讀
中國聯通今天宣布與HTC聯合發布兩款WP8手機HTCWindowsPhone8X和WindowsPhone8S,這也是HTC今年為聯通定制的第三批合約終端產品。中國聯通將為其提供了存費送機和購機送費兩種補貼形式。 12月3日消息,繼WP7.5之后,H>>>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0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