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里斯·安德森以及許多人眼中,3D打印或許是一個點石成金的魔法。不過,也有許多專家從不同角度表示出了審慎的態度:3D打印并非無所不能,就像弄清楚飛行原理和制造出能上天的宇宙飛船一樣,它們之間的差距是巨大的。
首先是強度問題。房子、車子固然能“打印”出來,但是否能抵擋得住風雨,是否能在路上順利跑起來?從現有技術來看,恐怕有點夠嗆。由于采用層層疊加的增材制造工藝,層和層之間的粘結再緊密,也無法和傳統模具整體澆鑄而成的零件相媲美,這意味著在一定外力條件下,“打印”的部件很可能會散架。
其次是精度問題。由于分層制造存在 “臺階效應”,每個層次雖然很薄,但在一定微觀尺度下,仍會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一級級“臺階”,如果需要制造的對象表面是圓弧形,那么就會造成精度上的偏差。同理,還有些工藝方法還需二次強化處理,也會引起材料的收縮與變形,造成尺寸精度較低。
還有材料的局限性。目前供3D打印機使用的材料非常有限,無外乎石膏、無機粉料、光敏樹脂、塑料等。如果真要“打印”房屋或汽車,光靠這些材料是遠遠不夠的。比如最重要的金屬構件,這恰恰是3D打印的軟肋。也有業內人士開始關注3D打印材料本身潛在的危害性:塑料、樹脂等大多難以降解,一旦大規模運用,是否會對人體帶來致癌危險?
而諸如打印人體器官,且不說人們對生命的認識還很有限,生命絕不是細胞、血管加神經就能簡單復制的。即便成功,也將是一個對生命倫理的挑戰。
此外,當3D打印機和配套的激光掃描儀變得廉價之后,衣服、鞋子、工具、家具產品等重視設計成本的商品,它們的廉價仿制品就很容易出現泛濫的問題。尤其是在中國,雖然有關部門很重視版權保護,但奈何小企業、小作坊眾多,對于模仿者或者偷盜創意和設計者,3D打印無疑會如虎添翼,大大降低生產門檻,這必將會引發新的知識產權問題。而對于個人用戶來說,如果被激光束掃描的物品是屬于某人的專有設計,除非這個物體屬于公共領域,否則著作權法將適用。這意味著當你無憂無慮地復制流行商品時,有可能因為違反知識產權而惹上麻煩。
這樣那樣的問題,能否逐步解決?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推薦閱讀
由于PC市場遭到蘋果和Android的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沖擊,微軟面臨困境。業內人士認為,其新的系統更新策略可幫助微軟更加迅速地應對行業變化,以及整合新技術。 11月30日消息,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透露,微軟計>>>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3D打印不是萬能的 材料本身潛在危害性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0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