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與三星之間的戰爭依然在延續,得益者雖然仍以日、韓以及臺灣地區廠商為主,但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廠商也慢慢受到關注。
據報道,在三星停止向蘋果公司供應iPad和MacBook的電池后,蘋果已緊急要求中國的兩家供應商向其供貨,分別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和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Tianjin Lishen Battery)。
“這兩家企業在電芯領域的實力都很強,之前其實也一直是蘋果其他產品電芯的供應廠家。”IC元器件電商科通芯城負責人朱繼志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如果三星SDI徹底退出蘋果產業鏈,ATL、天津力神將分食空出來的這塊供應大餅。
分食蘋果鏈
蘋果電池供應鏈分為電池芯以及電池模塊,電池芯廠商包括日系索尼,以供應iPhone為主,韓系主要為三星SDI、樂金化學(LG Chem),大陸的則有ATL、天津力神等;而臺灣地區兩大電池模塊廠新普、順達則負責生產iPad、Macbook電池模塊,目前尚未跨進iPhone 電池模塊。
“ATL與德賽電池合作,主要是生產iPhone手機電池模組,2005年的時候被日本電子企業TDK全資收購,但收購前已經是國內有名的聚合物鋰離子電池企業,現在生產制造和運營都比較獨立。而天津力神也是電池領域的排頭兵,全球排名前五。”朱繼志稱,兩者都具備較強的實力。
其實,ATL同時也是亞馬遜Kindle電子書產品的電芯供應商。
之前占據蘋果零部件供應40%份額的三星鋰電池的蛋糕正在被這些廠商分食。有媒體稱,這是蘋果有意為之,在開給三星的條件中,苛刻的內容讓對方無法接受。
而在電池之外的其他組件上,蘋果也在有意減少對三星的依存度,在此過程中,更多競爭者開始與三星共同分享蘋果訂單。
這樣的方式直接影響了三星的業績表現。據投資銀行Sanford C. Bernstein預計,此前三星向蘋果出售存儲芯片和顯示屏,在今年大約占據了三星電子每股收益的3%,這一比例已經低于2011年的4%,而蘋果的記憶體訂單對三星電子獲利貢獻度今年將僅剩下2.5%。
中國制造觸“蘋”
“作為國內的企業,和蘋果進行合作的方式有三種:一是提供芯片,但由于技術門檻等原因,短期內這塊很難突破:二是配件類,像德賽電池和歌爾聲學這種,通過向蘋果直接或者間接提供元器件獲取訂單;三是組裝類,以臺灣地區的公司為主,富士康是典型的組裝類企業。”朱繼志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很多大陸企業在朝著第二條路子走,并且隨著合作加深而開始受益。
比如,安潔科技(002635.SZ)目前一半以上的收入都來自蘋果的平板、手機和筆記本產品,且參與了除TV以外的所有下一代產品功能器件的研發。中投證券判斷,隨著三季度蘋果新品的陸續上市,該公司將持續分享蘋果的成長。而在無線通信模組的核心供應商中,環旭電子(601231.SH)的模組在iPhone中占比在50%左右,在AIR上占85%左右,在iTV中更是達到100%。
但成為蘋果的供應商,并不意味著能賺取足夠的利潤。目前,蘋果的供應商還需要承受毛利率難以控制的局面。
HISiSuppli、UBMTechInsights等科技分析機構數據顯示,在中國供應商參與的部分,iPhone 5的電池成本僅有3美元,而作為附件的耳機,采購成本價也沒有超過10美元。
“比起是不是蘋果的供應商,作為制造企業和投資者都應該更關心企業生產的器件是否是蘋果產業鏈中的關鍵性器件,替代性如何。”朱繼志說,市場份額和替代性比什么都重要。
推薦閱讀
三星周一稱,9月它對其中國105家供應商的審查并沒發現“使用童工”情況,但它確實發現了“數起工廠存在管理不當的情況”,其中包括超過法定時間的過度加班、實施遲到缺勤罰款制度等。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楚夕>>>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