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轉口貿易、船運、金融、房地產等為支柱產業的香港,這個填海興建的科技園區,某種程度上寄托著這座城市在科技創新產業上的迷思。
“香港有能力吸引全球各地的科技精英,也有很好的大學科研系統,而珠三角有比較好的資源和市場,有很大的對接機會。”
11月13日,香港科技園公司總裁陳蔭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有東京-大阪科技走廊,而香港和珠三角通過資源互補,也有可能在科技創新產業上形成一條科技走廊。
科技走廊猜想
總部設在深圳的知名通信設備企業華為,在香港科學園有一個40多個人的小實驗室,這個小團隊被視為華為全球配置資源的一個試點。
“華為需要吸引國際人才,而有些科技精英希望能留在更國際化的香港工作,而深圳與香港交流起來也比較便捷。”一位接近華為的人士說。
華為與香港科學園數年前就已經有過合作。當時,華為公司研發的一款通信芯片需要進行可靠性測試,但由于技術含量較高,中國內地的設備難以完成,而香港科學園則有一套完善的集成電路測試與產品分析設備。
除了華為,另一家深圳企業比亞迪也在香港科學園設點,在這里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發中心,為比亞迪的電動車在港研發汽車配件。
華大基因需要經常向海外客戶寄送樣品,通過在香港科學園設點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報關、物流等方面的障礙。此外,還有一家航天科研領域的企業也加入到了科技園的平臺。
飛利浦和杜邦等跨國公司都在香港科學園設立了研發機構,充分利用香港溝通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的優勢。據介紹,杜邦公司在深圳有800多人的團隊,在香港科學園有150多人的團隊,這樣的研發資源配置可以讓效率得以優化。
“香港是一個中介點。”香港科技園公司楊孟璋對記者表示,中國內地的企業可以借助香港國際化的優勢,開拓國際市場;而外國企業在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時,也可以利用香港的地緣優勢作為一個橋梁。
陳蔭楠對記者表示,目前,包括廣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以及廣東省政府層面都對雙方的合作有很大的興趣,希望擴大合作,打造大珠三角的科技走廊。
創新企業孵化器
“目前,香港科學園的租金在15-17港元/平方英尺,不管是相對香港還是內地很多地區而言,租金水平并不高。”陳蔭楠表示,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的法定機構,香港科技園公司的首要職責不是賺錢,而是提高香港的科技創新競爭力。
據陳蔭楠介紹,為推動香港科技創新能力,特區政府于2001年成立香港科技園公司,負責位于新界沙田的香港科學園的日常運作。此外,該公司同時還管理香港創新中心,以及分別位于大埔、元朗和將軍澳的三個工業村。
香港科學園則分三期發展,第一期于2002年啟用,第二期陸續建成于2007年至2011年間。陳蔭楠表示,科學園的第三期工程將于2013年-2016年分批建成,可增加超過10萬平方米樓面面積,接納150多家公司進駐,新增4000-5000個高端研發就業機會。
除了提供硬件辦公設施外,香港科技園公司還致力于孵化高技術企業創業,針對不同領域的企業推出科技培育計劃、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等孵化扶持。
其中,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培育期為三年,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培育期最長為四年,涵括資訊科技及電訊、電子、生物科技、精密工程、綠色科技等領域的創業企業,協助科技創業者度過關鍵的起步階段。
截至目前,該計劃已經培育超過200家科技公司。
于2012年1月推出的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則針對移動互聯網潮流而設立,支持對象為在蘋果、Android、微軟等移動平臺的APP開發者,入選的培育公司可以獲得30萬港元的津貼,以補助公司在業務及技術發展方面的開支。
為了幫助培育公司提供一個促進同業合作和交流的平臺,香港科技園公司還針對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成立了一個名為“Incu-App”的中心,創業公司可以通過該中心獲得測試設備、網絡支持、會議室設備等服務,而黑莓手機生產商RIM、微軟、三星、諾基亞等都是該中心的合作伙伴。
推薦閱讀
之前曾有消息稱,中國政府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設立“國際板”。最初預期的時間是去年下半年,但受歐債危機的影響,該計劃被推遲。在這一計劃完成前,SAP仍需等待。 日前,據外媒報道,德國軟件巨頭SAP正考慮在上海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香港另一種可能:內地“科技走廊”猜想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xie/20121229/1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