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電商精心策劃的“雙十二”并沒有激起多大水花。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不關注銷售額也不會公布相關數據。專家指出,電商這種低端促銷的方式凸顯了當前網購行業的一些弊端,商家更應以創新和服務贏得消費者關注,促行業健康發展。
電商“雙十二”大促銷遇冷
“雙十一”的盛況如今已很難再出現,“雙十二”為網購商家潑了盆水。記者注意到,消費者此次已失去了瘋狂追捧的熱度。同時,以淘寶為主的不少電商也不再主動提及價格戰,而是想辦法打出服務和創意等特色牌。今年多輪的價格戰已讓不少網購電商“失血”過多,消費者也對這種“人造節”也出現了“審美疲勞”。
一個月前,淘寶、蘇寧易購、當當網、京東商城等電商網站通過宣傳造勢,在11月11日“光棍節”賺了一個盆滿缽滿,僅淘寶和天貓就達到191億元的交易額。雖然業內人士指責該數額有造假的嫌疑,但其帶來的銷售規模擴大不容置疑。
但是,此次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雙十一”已經疲憊不堪,“雙十二”間隔時間太短,再加上想要的東西也沒便宜多少,所以就不再參與。
商家的回應也印證了這一點。相比“雙十一”阿里巴巴高調宣布191億元的銷售額,阿里巴巴公關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雙十二”不關注交易額,也不會公布交易額相關數據。
今年以來,網購商家為了多銷多賣湊出了不少節日,也引發了一場場所謂的“價格戰”。6月18日,第一次大規模電商價格戰開打;8月15日,再有電商“約架”,促銷之勢不減。這些平淡無奇的日子,被網購電商通過劈天蓋地的廣告宣傳造勢,塑造成為了“消費狂歡節”。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像“雙十一”“雙十二”這樣被硬生生創造出來的“節日”網上覆蓋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傳統“五一”“十一”等假期。
但是,過于頻繁的促銷和真假難辨的折扣已經開始讓部分消費者對“瘋狂過節”生厭。北京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林亞說,當網絡使購物變得無界限時,電子商務的激烈競爭在某種程度上是必然的,但是這種“玩”法還有很多新方式可以探討。“尤其是比較大的企業,靠低價不是長久發展之計,消費者也會明白這當中的問題。”
規模猛增背后難掩發展弊端
阿里巴巴集團此前宣布,截至2012年11月30日21時50分,旗下天貓和淘寶今年累計交易額突破1萬億元。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國網上零售市場交易規模已達到3316億元,環比增長18.7%,同比增長60%。其中淘寶系、京東商城和騰訊電商的份額保持穩定。蘇寧易購份額雖略有上升,但短期難以影響格局。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說,目前這三家電商三足鼎立的局面較為穩定。數據顯示,淘寶系(包含天貓、淘寶集市)在第三季度的成交量超過2500億元,在中國網上零售體系中的占比達75.5%,但相比前幾個季度持續下滑。京東商城的自營和POP平臺交易額總計約225億元,約占總體市場比重7%,相對于上季度略有上升;騰訊電商包含拍拍網、QQ商城、QQ網購和易訊等,第三季度總交易額占總體市場的5%。
與體量大、勢頭猛相矛盾的是網購電商發展中的副作用。今年下半年以來,電商行業爆發了數輪價格戰,迎合了網購消費者喜歡打折商品的喜好,但其中爆出的虛假促銷、客服乏力、配送延時等問題讓消費者極為反感。單純以價格為賣點的促銷吸引力正在下降。
以“雙十一”為例,北京市工商局最新的投訴數據顯示,2012年11月共受理消費者投訴7087件;其中涉及互聯網銷售服務的3585件,比10月的數據環比上升超過了50%。
此外,據第三方平臺中國網購商品行情系統統計顯示,“雙十一”前后,對蘇寧易購、京東、天貓等八家主流電商平臺的監測顯示,11月11日當天冰箱、洗衣機、空調、平板電視等七大類家電折扣率都明顯加大;但與之矛盾的是,這七大類家電的平均成交價格卻有所上漲。也就是說,“假打折、真提價”現象可能的確存在。
對于這些質疑,北京市匯佳律師事務所律師邱寶昌表示,電商大促銷產生了很多弊端,而這當中至少有兩方面觸及相關法律界限。首先,根據相關法律,抬價打折的行為屬于價格欺詐。“原價”是指經營者在本次降價前七日內,在本交易場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據的最低交易價格,否則就屬于價格欺詐行為。其次,明明沒存貨卻開放大量訂單后再取消,屬于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依照合同法訂單應具有約束力,商家有履約的責任。
林亞說,中國電子商務網購在營銷方面缺乏新意,對于更應該關注的客戶體驗不重視。雖然京東、凡客、亞馬遜等已開始注意用戶體驗,但仍有商家總以免費為由頭,造成了消費者網上購物必須最便宜的消費習慣,使行業整體氛圍“偏離”。
改善行業“亞健康” 提升經營模式
記者注意到,這次“雙十二”整體促銷力度雖然下降,但各電商在活動設計方面也沒少花心思,淘寶、京東商城等幾家大電商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拉攏”用戶上。
雖然有專家指出這些商家或是為了年底報表好看迫不得已而為之,但這種現象值得提倡。林亞說,此前“雙十一”透支未來的營銷模式成為很多中小商家清庫存的手段,使行業變成“用一天緊忙活,用半個月收拾爛攤子,再兩個月不干事”的狀態。如果能在服務和創新上有所提升,那才是電商領域真正的進步。
有專家認為,電商價格戰之所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也暴露出這個行業相關法律的缺位,以及管控力的不足。雖然此前國家發改委曾表示介入調查“價格戰”,但也遲遲未見后續結果。此外,當前網絡購物整體的經營氛圍已呈現“亞健康”,虛假繁榮交易將會使更多的商家和消費者為其所累。
在經過“雙十一”后,幾個主流商家流量持續低迷,訂單量也大幅下降,有些品牌甚至下滑2/3。知名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說,“雙十一”電商多是透支未來,而當天的實際價值增幅卻很有限。
林亞說,每次促銷商家都拼命調動資源,從倉庫到客服,從技術到產品,無不費時費力,本應符合商業規則的經營變得很“畸形”。
邱寶昌建議,今后應考慮加強立法管理,改善行業“亞健康”的狀態。一是要建立公平競爭環境。競爭對手不能惡意搞差評,通過不正當競爭抹黑對手。二是要防止某些具有支配地位的電商濫用其支配地位的行為,如發起價格戰等,從而損害其他商家和消費者權益。
推薦閱讀
12月1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日前,鴻海精密表示,該公司一直不斷評估在美國興建更多制造廠的可能性,但近期沒有具體的方案。 鴻海精密又名富士康,是蘋果和諾基亞的主要供應商。 此前蘋果CEO Tim Cook向彭博(Blo>>>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商雙十二促銷遇冷行業競爭方式待升級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0701/123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