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住建部初步確定全國近40座城市作為“十二五”期間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要求每個城市未來兩年內完成改造建筑面積不少于400萬平方米。作為發展綠色經濟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大力推進建筑節能必然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發展,暖通行業無疑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熱泵技術作為安全、節能、環保、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真空泵技術已日趨成熟,被國內不少專家和企業看好。通過市場培育,被譽為馬德軍表示,空氣源熱泵新一代熱水器能效比高達1:4,假設全國50%農村市場換用熱泵熱水器:一年就可節約電能約1420億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9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14.7萬噸。
2011年6月21日,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文,發布《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對節能技術改造實施直接財政獎勵政策。這一辦法的實施,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確定了“十二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16%的約束性指標,給暖通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之后,對暖通行業的巨大鼓舞。
際通寶泵閥網(http://bengfa.gtobal.com/)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每年新建房屋面積高達20億平方米,而每年的新建建筑中真正稱得上節能建筑的不足1億平方米,建筑能耗已占到社會總能耗的30%—40%。此外,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節能建筑業依然有不小差距。有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指標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從單位產品耗能看,六類高能耗產業的主要產品,單位耗能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給暖通領域帶來進步的發展空間。眾所周知,中央空調構成建筑能耗的主要部分。中央空調是大型建筑不可或缺的基礎設備,如果能在節能改造方面有所作為,必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建筑能耗。但是,中央空調作為“貴族產品”,對其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所要花費的經濟支出是不可估量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了負擔。隨著《節能技術改造財政獎勵資金管理辦法》的發布,不僅可以提高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也可以進一步改變建筑能耗給我國能源儲備帶來的壓力,提升我國的環保節能事業。
由于地源熱泵機組運行時,不消耗水也不污染水,不需要鍋爐,不需要冷卻塔,也不需要堆放燃料廢物的場地,環保效益顯著,因此,地源熱泵技術對建筑節能有突出貢獻。隨著地源熱泵、水源熱泵的開發使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問題。近日,全國各地掀起了水地源熱泵開發利用潮,如火如荼地投入到我國倡導的節能技術改造事業當中。
其中,合肥市規模最大的地源熱泵工程吸引了行業人士的眼球。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和應用技術研發中心(簡稱“創新大廈”)地源熱泵工程東樓空調系統成功實現帶冷負荷試運行。來自地下深處120米的天然冷氣,通過地源熱泵設備源源不斷地從風口吹出。據悉,地源熱泵空調系統由地源熱泵機組及機房設備、土壤源換熱器系統、建筑物內風機盤管系統等組成,是以地下土壤體為環境的冷熱源,夏季“蓄熱”、冬季“取暖”,從而實現整個大廈冬暖夏涼。該系統供暖運行費用比傳統中央空調系統低30%~70%,制冷運行費用低40%~50%,既高效、節能又清潔、環保。合肥創新大廈的地源熱泵工程,可以稱得上是節能技術改造的優秀榜樣。
節能環保是現代社會永恒的話題。在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當下,節能改造成為降低能耗、緩解危機的最佳途徑。不可否認,技術改造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比起成功的節能改造帶來的成效,花費的不過是杯水車薪。在全國倡導節能技術改造的環境下,作為與能源息息相關的暖通行業需要深思。際通寶泵閥網認為如何最大程度的實現節能改造,新的發展契機已經到來,暖通行業還需緊緊抓住,才能大有作為。
推薦閱讀
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我國閥門 產品的進出口也有所增長,但是國際閥門市場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由于在高端技術上與國外的大廠商仍有較大的差距,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產品技術將成為制約我國閥門產品發展的一個瓶頸。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熱泵等節能環保技術或迎來發展新契機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0823/10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