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招聘市場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以網絡招聘市場為例,2010年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營收17億元(同比增長41.3%)。其中以前程無憂、智聯招聘、中華英才網三家為絕對主力,合計占到網絡招聘市場份額的72.3%。即便如此,網絡招聘仍然只是整個招聘市場的很小部分。按百度旗下招聘網站百伯網CEO李珍文的說法,2010年僅北京中小獵頭公司的整體收入就超過了中國前三家網絡招聘公司的總和。這意味著網絡招聘市場仍然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國際化需要,我國的招聘市場未來被普遍看好,巨大的市場需求顯而易見。
問題是,網絡招聘的未來會怎么走?在三大招聘網站先發優勢的情況下,新進入者的發展機會在哪里?
現狀來看,綜合類網絡招聘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三大巨頭苦心經營多年,如果是直接競爭贏的機會已經很小(雖然這三家的日子其實也并不太好過,除了前程無憂略有盈利,智聯招聘和中華英才網都長期虧損)。做綜合類網絡招聘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可能會有機會:一是既有的國外實力派招聘網站挾海外積累的技術、運營經驗及資金等優勢殺進來(順應中國謀求更國際化市場的發展所需,先期把重心放在面向跨國企業或走國際化的中國企業上),另一種情況就是象中華英才網的發展模式,由外資依靠既有實力分步入股某國內二線招聘網站并分階段加大投入直至全資收購運營。無論哪種,是否熟悉本地市場和本地化運營都是挑戰。
另一方面,是進入那些綜合類招聘網站無暇顧及或者做精做細的空白市場。這些市場還少有真正建立競爭壁壘或領先優勢者。中國網絡招聘市場如此之大的發展空間,這些細分市場反而更有機會。做廣不如做專,這些招聘網站可能成為未來網絡招聘市場發展的主流。
1、行業類垂直招聘。術業有專攻,每個行業在共性之外有很多行業個性和特色,針對這些行業特點做深入的針對性服務,意味著有不錯的發展機會。比如呼叫中心淘人網,專做呼叫中心行業的垂直人才招聘和獵頭。他們看中呼叫中心行業“招人難、人員流動率高”的行業特點(該行業只有40-50%的招人合格率,人員流動率卻高達30%),由此找到大發展機會。另外,金融圈(http://www.jrq.cn)、化工英才網、醫藥人才網等等都屬此類。這類網站成功關鍵是需要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并形成自己的特色服務。
2、SNS招聘。這是隨著SNS火熱得到快速發展的招聘模式,先通過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再產生職位需求,順應了現代職場及人際關系發展趨勢而可能獲得成功。比如大街網,摒棄傳統綜合類招聘網站的做法,直接從SNS切入,通過互動招聘來吸引并留住用戶,走的是“SNS+招聘”的模式。另外,優士網、若鄰網等等也屬此類,把職業社交和招聘結合起來,并利用其社交特性形成特定的圈子文化而提高需求雙方的關聯度和招聘成功率。
3、本地招聘。招聘是個大市場,中國一些一二線城市如京廣滬等的本地招聘市場本身規模不小,如果把本地招聘服務做專做深也會有不小的機會。比如重慶人才網、蘇州人才網等屬于這種。但目前這類網站有不小挑戰,一是本地市場潛力未得到很好開發,二是受綜合招聘網站地方分站的競爭擠壓,三是重市場規模和未來預期輕眼下利潤的資本市場來說吸引力不夠導致資金缺乏難以做大的難題。但未來仍是有很好的前景,他們成功的關鍵除了資源外,更重要是把本地服務做精做細形成獨特競爭力,做到“強龍難壓地頭蛇”的地步。
4、手機招聘。中國高達9億多手機用戶和近4億手機上網用戶,隨著3G應用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可能把手機招聘催生成大得驚人的蛋糕,這個市場容量甚至會超過基于電腦互聯網的傳統網絡招聘市場。國內已經有人看到這個市場機會,比如大谷打工網。他們避開競爭激烈的都市白領求職市場,做手機真實求職平臺,并且把目標人群定位在打工者,這類人群缺乏電腦上網條件,手機成為他們建立外界聯絡和信息交互的最重要工具。這家網站解決了打工者求職成功的最關鍵問題:提供快速便捷找工作的平臺和確保企業和求職者雙方信息的完全真實。由此快速發展,僅靠口口相傳不到一年時間大谷打工網的注冊會員就過百萬,成為手機招聘市場的領頭羊。
中國網絡招聘市場的巨大蛋糕會吸引更多的爭食者,每一塊蛋糕都是座巨大的金山,并且相信市場容量足夠大,但作為進入者,找到屬于自己的藍海市場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文/石安)
推薦閱讀
近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其中尤以B2B市場增長最快。據際通寶最新消息數據表明,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2011年第三季度的交易規模達到1.8萬億元,較2010第三季度同比增長了47.6%,較2011第二季度環比增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網絡招聘的藍海在哪里?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1028/13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