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報道稱,時下流行的孕婦防輻射服其實并不能很好地起到防輻射的作用,有時甚至還會收集輻射,對孕婦產生不良影響。這一觀點在防輻射行業引起了巨大反響,作為在防輻射服裝行業工作10多年的安方高科區域總監楊林首先對以上觀點表示質疑,穿防輻射服真的一點效果也沒有嗎?真的會增大輻射量嗎?在日常生活中家用電器的輻射真的對人體沒有危害嗎?
一、你們用來做檢測的金屬纖維防輻射服,是從什么渠道拿到的什么品牌的?市面上絕大部分品牌的金屬纖維防輻射服其屏蔽效能都能達到25dB-35dB之間,遠遠高于你們所測試的10dB,你們所謂中科院推薦實驗室,原來是一個企業所屬實驗室,你們自稱的權威的權威性在何處?
二、你們所謂的實驗室模擬現實生活中復雜的環境,如何模擬的敢公開嗎?這種復雜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概率有多大?你把防輻射服穿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板上和穿在一個人體模型上,測試的結果能一樣嗎?穿在人體模型上袖口領口還有那么大的縫隙嗎?
三、現實生活中穿著防輻射服對于來自某些方向的輻射源不僅沒有起到防護作用,反而會讓防輻射服內的輻射強度變大=市場上熱銷的防輻射服可以防輻射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個謊言?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一個人全方位360°在電磁輻射環境中受到的輻射大,還是身體的一小部分暴漏受到的電磁輻射大呢?
四、“對于市面上熱銷的防輻射服盡早給出權威的認定,給消費者一個明白也顯得越來越重要”。這句話本身就說明你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認定是權威甚至是正確的,既然如此,怎么能隨便給出防輻射服能防輻射是謊言的謬論?
有兩點可以肯定:一是防輻射服絕對是可以屏蔽大部分電磁輻射的,二是優質合格防輻射服對人體是無害的。而大家一直爭論的其實就一點:日常生活中的電磁輻射到底對孕婦及嬰兒有害與否,幾乎所有專家都建議孕婦朋友孕期少接觸電腦手機等輻射源,如果無害,為何會做如此建議?
咱們看以下幾個案例:
CCTV2播出的生活欄目“隱形的翅膀”,講的是一個七歲小女孩.生下來背上就長了一只只有兩根指頭的小手.小手的兩邊各長一個成年女性般的乳房.七年后父母才有錢送她去醫院做切除手術。醫院查明畸形原因是:母體營養不良及受長期輻射影響。原來孩子的媽媽是在網吧工作的。是輻射這個隱形殺手導致胎兒畸形。專家們做過試驗,輻射影響不僅僅是體內積累,而且還會傳給下一代。讓老鼠在一個月的時間內接受相當于兩部手機的輻射,試驗結束的兩個星期后它們的免疫系統便出了毛病。然后從這些受過輻射的老鼠身上抽取血清,輸進未接受過輻射的懷孕老鼠體內,結果生下來的小老鼠全部死掉了。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有關電腦屏幕與工人健康問題的最新修正意見中進一步指出,在電腦屏幕工作環境中有些因素可能影響妊娠結果。近年來,我國專家也在收集這方面的案例以提出相應的有效對策。如某著名醫院婦產科醫生在進行孕期跟蹤時發現,兩位婦女長期在電腦屏幕前工作,孕后因諸多原因仍未離開原工作,結果雙雙產下畸胎。上海市一位工廠青年女工1993年轉崗后當上了一名尋呼員,1998年3月懷孕,7月份到醫院檢查時發現腹中胎兒已死。另外女尋呼員中月經不調、自然流產的比例也比較高。醫生和專家認為,這些情況可能都與長期受電磁輻射影響有直接關系,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消費者現在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穿防輻射服有效果嗎?”這個問題很簡單,很明顯后者受到的電磁輻射低,電磁輻射是否會從衣扣領口進入到防輻射服里面反復折射對人體造成危害嗎?這個問題確實存在的,安方高科投資近三千萬建成的微波暗室通過人體模型專門測試過,因為電磁輻射來自四面八方肯定會有一部分從衣扣領口進入到防輻射服里面,進入的這一小部分是否要比不穿防輻射服受到的輻射還要大嗎?這樣的說嗎完全是不科學的,電磁輻射不會因為反復折射而增大呢?這個完全是不可能的,防輻射服的原理是一部分電磁輻射被折射出去一部分會被吸收,如果電磁輻射反復折射,電磁輻射會越來越小,作為防輻射服生產廠商的安方高科,建議消費者在選購防輻射服的時候盡量選擇比較合身貼身的,衣扣或領口可以松緊的,讓防輻射服起到更完美的作用。作為電磁輻射行業的權威專家的安方高科為了更好更全面的屏蔽電磁輻射,推出防輻射健康生活館,其中有家電屏蔽罩、屏蔽窗簾、屏蔽臥室等等,尤其是家電屏蔽罩直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穿上防輻射服在給家用電器套屏蔽罩子,這可以起到雙重防護,讓消費者遠離輻射健康生活。
以上事實證明,在日常生活中電磁輻射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是比較嚴重的,中央十二頻道播出的平安360“家電中的隱形殺手”中也講到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因此安方高科呼吁廣大消費者一定要認真對待電磁輻射,尤其是孕婦為了下一代的健康,在懷孕期間盡量遠離強電磁輻射的場所,合理選擇防輻射服裝,最好再給家用電器穿上防護服,安方高科生產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家電屏蔽罩就能起到屏蔽家電輻射的功能。
推薦閱讀
LG廈門合資公司停止運營:2000名員工或失業>>>詳細閱讀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1223/2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