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OFweek近日發布的LED照明行業研究報告稱,由于背光市場達不到預期目標,且國產的相關生產設備無法取得突破,下游的封裝環節無法掌控核心技術,今年LED產值預估將減少。
不過這并沒有削減投資者對這一未來綠色照明能源產業的信心。“為促進LED照明的更快發展,國家已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推廣新能源產業。廣東省的扶持力度尤其值得肯定。”華南師范大學光電子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教授郭志友告訴南都記者。記者綜合采訪獲悉,盡管LED市場受到一定的發展阻礙,業界眾多投資者對其未來幾年的發展前景仍看好。
國產設備未取得突破
作為未來綠色照明能源的LED產業將會越來越紅火,這一觀點已越發受到市場和投資界的認可。國內很多LED企業陸續上市,力求在室內照明市場擴大自身規模,打造企業品牌。但是目前國內高端設備缺少,仍成為LED企業進一步擴張發展的掣肘。
“國內要實現LED高亮度大功率外延片及芯片產業化,必須實現國產的MOCVD設備的突破。”上述研究報告認為。
由于MOCVD設備位于LED產業鏈的頂端,在LED產業鏈的行業價值中占有30%以上投資,技術含量高,因此MOCVD設備的生產對生產成本產生直接的影響,這也將會加快在室內照明市場的應用競爭。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的MOCVD設備技術與國外存在較大的差距,這是不容樂觀的問題。除了被動的進口之外,還應對國內發展MOCVD設備進行長時間的規劃,正式開始研制工作,并把重點放在工藝與設備研制結合這一方面。
該報告認為,我國設備應從下游開始,經過中游,最終使得上游的生產線達到較高的整線國產化率,最后使得最大難度的MOCVD設備技術得到解決。在實踐中得到提升和改進,最終結合自己的激光工藝技術才能開發出更先進的設備。
“LED上游芯片技術基本已經定型,LED行業目前應該追求對資源高效整合的能力。”東莞勤上光電董事長、廣東省LED產業聯盟主席李旭亮向南都記者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LED下游遭遇瓶頸
報告認為,LED行業下游已經遇到發展瓶頸。首先是技術和設備的瓶頸,由于國內企業發展重點領域主要放在下游的封裝環節,而最為關鍵的熱平衡和熒光粉持久高效的技術專利一直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國內的LED照明產品依然與國際產品有著較大的差距。第二是品牌意識缺乏,沒有自主品牌,難以使自主專利得到最有效的保護。此外,扶持政策中,存在地方保護主義行為。某些地方政府出臺相關的地方照明企業政策,對在當地的市政景觀照明和交通照明優先考慮當地的企業。另外,行業缺少標準規范,使得各地標準不一,在市場的推廣上受到很大的阻礙,也影響了LED整體的發展。
由于投資者對LED行業信心不減,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尋找屬于自己產品的營銷渠道,注重市場產品的品牌,加強自身企業產品的宣傳和產品質量,LED照明市場的秩序開始慢慢走上正軌,未來幾年將會是一個良性的發展階段。
“為促進LED照明的更快發展,國家已出臺相關的政策扶持推廣新能源產業。廣東省的扶持力度尤其值得肯定。”華南師范大學光電子材料與技術研究所教授郭志友告訴南都記者。據其透露,去年8月以來在省科技廳的支持下推行的LED照明產品標桿指數和動態LED照明產品質量評價體系,已經促進了LED照明產品標準檢測走向正規,也為市場提供衡量產品性能的標尺。郭志友認為,LED有望在未來五年達到節能燈的普及水平。
推薦閱讀
在風光的產業發展前景和政府相關政策的扶持下,絕大部分LED企業卻不得不面臨虧損困境。 LED產能過剩 拓邦股份擬投3.8億元建光電產業園,德豪潤達砸30億元欲建大陸最大LED封裝基地,雷曼光電欲投逾1.5億元建高端LED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受限國產設備和下游瓶頸LED照明困惑頓顯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11229/12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