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跡象表明,比亞迪正在打這樣的“如意算盤”:IT、汽車,我所欲也;家電,亦我所欲也。
比亞迪的這一最新戰略動向,令人聯想起去年9月“全球代工大王”郭臺銘的大計劃:彼時,這位鴻海集團董事長宣布進軍國內3C及家電連鎖賣場,3年內斥資百億元新臺幣開出1萬家連鎖店。到今年5月,富士康3C零售連鎖店“萬馬奔騰”首家店已如期開業。鑒于比亞迪掌門人王傳福與郭臺銘兩人素有怨隙,在代工行業長期演繹“獅王爭霸”的戲劇對決;此番轉戰家電業,頗讓人懷疑王欲尾輟郭進入新戰場,與之再度上演“喻亮之爭”。
一建渠道,一謀制造,結合自身定位,兩者各有“化身術”。但王傳福似乎技高一籌:郭臺銘為了穩住國際級大客戶,甚至發誓決不做自主品牌,以消除客戶對鴻海變成潛在競爭對手的隱憂;而王敢于變革商業模式和游戲規則,不僅憑借起家的手機代工業務“搶訂單搶得鴻海心兒發慌”,并穩坐“電池大王”交椅成為新能源汽車的旗幟性人物。眼看代工利潤由厚趨薄,布下一盤家電的產業棋局,也未嘗不是一種新的選擇。
對于比亞迪進軍家電一事,目前潑冷水、拍板磚者居多;但筆者愿送去孤單、零落的掌聲。大產業,需要有大市場、大品牌、大事件、大人物。當前,國內家電市場已形成壟斷競爭格局,幾個業內巨頭關起門來“排排坐、分果果”的安于現狀,于科技進步、行業復興絕非好事。是故,設若比亞迪果能挾其先進核心技術、成本控制能力和整機制造模式,以凌厲之勢大舉殺入,無疑能為中國家電產業注入一股新鮮血液。考慮到比亞迪旗下擁有新能源產業,我們也熱盼它能于節能型白電產品研發領域有所進展。
多元化是耶、非耶,至今尚無定論;蹊蹺的是,但凡名企涉足新領域,必引發爭論。然則,如每個企業家都不愿涉險,天下還有那么多成功的多元化集團乎?而比亞迪“趟水”家電業,硬是比一般企業有優勢。蓋因對于在手機、汽車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王傳福來說,家電固“小菜一碟”也——技術含量不高、不需要牌照、不需要審批,直接進入終端消費領域,與手機和家轎的目標消費群一致;而且為三星等企業代工IT產品的經歷,已充分鍛造了比亞迪的制造強項。
比亞迪為何不能做家電?遙想當年,眾多家電企業也曾和比亞迪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一股腦地殺進汽車行業,如今家電企業的汽車夢幾乎整體“覆滅”,而比亞迪終獲成功。等哪一天王傳福在家電業再創“創富奇跡”,尷尬的將是那些當初堅決投反對票的人們。
推薦閱讀
喬布斯希望借助在中國開設專營店,把蘋果熱潮傳遞給中國消費者。這是個好方法嗎 7月10日,上海陸家嘴上演了一場視覺狂歡,參加者不是因“世界杯”而狂熱的球迷,那是一群中國的超級蘋果粉絲——這一天上午10點,位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爭議中前行!誰說比亞迪不能做家電?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