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8日,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終于通過審核,該方案從6月15日開始向全國征集試點城市申請,6月28日正式實施。方案已明確廣電播出機構負責IPTV、手機電視集成播控平臺建設和運營管理,包括節目的統一集成和播出監控、EPG、用戶端、計費、版權等管理,電信網負責傳輸和分發服務。其中,在用戶端和計費方面,廣電可以和電信合作開展。
從1998年提出三網融合概念,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2年,在這12年間三網融合因為電信和廣電兩大部委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被擱置一邊。現在三網融合方案終于定下來,而且是以各地政府為單位申報三網融合試點,而不是以廣電和電信運營商為試點主體,此舉用意何在?
廣電與電信運營商都積極性不高
三網融合指的是廣電網、電信網、互聯網之間的融合。當前三網融合最大的問題是如何解決廣電與電信的雙向進入問題。三網融合方案允許廣電獲得內容集成播控權,同時獲得寬帶業務,電信沒有得到IPTV、手機電視等內容集成播控權,還要允許廣電進入自己的優勢領域。因此電信業對三網融合方案并不滿意。
而對于廣電來講,雖然方案有利于自身發展全業務。但是廣電仍擔心三網融合對自家數字電視業務的沖擊,以及巨大的有線網改造成本。由于廣電本身業務的特點決定廣電的ARPU值一直很低,通過數字電視轉換其APRU值才得到了提升。現在如果發展IPTV,短期內又無法有效獲得增值服務收入,其ARPU必然下滑。同時數字電視網絡的投入產出也受到嚴重影響。對利潤預期的擔心,讓廣電也對三網融合顧慮重重。
因此,無論是電信陣營和廣電陣營對三網融合都沒有很高的積極性。
廣電與電信運營商的矛盾短期無法調和
由于目前廣電正在進行臺網分離,這讓各地方電信運營商可以輕松的找到多家電視臺合作推進IPTV。而這一合作完全繞過了廣電總局和地方分局,而且很多地方的IPTV價格都低于數字電視價格,比如,安徽電信所推的IPTV電視的價格只12元每月,而安徽廣電的數字電視價格卻需要24元每月。最終安徽廣電的數字電視轉換受到了電信IPTV的嚴重沖擊。
其實,部分地區電信公司的IPTV業務已經違反了三網融合方案,但是電信運營商不甘心看著廣電進入自己的“腹地”卻無動于衷。雖然廣電總局多次叫停了部分地區電信運營商的IPTV業務,但是仍有很多城市已經先斬后奏。只要獲得足夠量級的用戶數就能夠擁有向廣電叫板的實力,到時候生米做成熟飯,即使廣電要求停止服務,也不能傷害用戶利益。此外,我們看到電信、聯通都已經宣布要將城市寬帶升級到8M入戶,而農村升級到2M入戶,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發展IPTV鋪路,另外也是為了提高廣電進入寬帶領域的門檻。
廣電與電信陣營之間的矛盾似乎是不可調和的,有人認為這是當前的部門設置導致的,也有人建議重組廣電和電信,讓兩個部門之間進行有效的融合。但是從短期看很難實施。如果繼續讓廣電和電信陣營繼續作為三網融合的主體,必然大大阻礙三網融合的進程。
以城市為單位有利于推進三網融合
既然廣電與工信部之間的矛盾如此不可調和,那就不讓這兩者作為融合的主體,而是以各地政府為單位申報三網融合試點。
以各地政府為單位申報三網融合試點城市的好處是各地政府可以參與廣電與電信之間的協調工作,不至于出現因為互搶地盤而發生惡性事件。各地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廣電和電信運營商的優劣勢,因地制宜的安排融合計劃,畢竟有些地方是廣電強,有些地方是電信運營商強。
各地政府既是粘合劑又是裁判員,最終目的是讓廣電與電信之間進行有效合作,而不是瘋狂的攻城略地。一旦出現惡性競爭,當地政府就可以出示黃牌警告。在現有的體制下,我國的三網融合不能借鑒國外經驗,必須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將三網融合主體由運營商轉變為城市是一個很創新的方法,值得稱贊。(王斌筆名磐石之心消費電子行業專家 互聯網專家)
推薦閱讀
久拖未決的“三網融合”試點政策,已經成為影響我國彩電市場發展“另一只靴子”。 去年開始,彩電企業通過技術手段推出互聯網電視,將作為終端顯示設備的電視機變身家庭信息多媒體娛樂中心,成為推動傳統電視機戰略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三網融合參賽權轉向各地政府用意何在?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7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