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獨家評論】或許很多人都搞不清物聯網究竟是什么?或者說物聯網和我們又有什么關聯?其實單純地從概念講,并不會給我們帶來什么直觀的印象。故此,我們沒有必要去探究物聯網的概念是什么,而是把目光聚焦在物聯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變化,同時對市場能帶來什么變化。
市場的嗅覺歷來是敏感的。當人們對物聯網概念還不是非常在意和熟稔的時候,我們發現商家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近日,有消息稱,自去年無錫市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正式獲得國家批準以來,全國各地各種物聯網產業園如雨后春筍般開始建立。而各地對物聯網產業園產值的預計數字越來越大,甚至有地級市預測10年后物聯網產業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究竟是不是如此?在快速的跑馬圈地中,會不會又有大量的重復投資?難道我們還是以交學費的思路開始物聯網的布局嗎?各地政府在推進物聯網的建設中是不是真的有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真的是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舉措嗎?還是僅僅是一方業績的炫耀?
這都不能不令人深思。當然市場的變化是莫測的,時機的把握也僅僅是短暫的,稍縱即逝。不過物聯網這么大一個概念的出臺和布局顯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窩蜂地涌入這個市場之后,是不是真的可以獲得一個大的蛋糕,目前都還很難說。
一線大城市盯著這塊蛋糕都想狠狠地咬一口。于是我們看到,深圳擬在蛇口建立物聯網應用示范產業園區。這是中國物聯網發展大潮中最新宣布將成立的一個物聯網產業園。
此外,上海、杭州、廣州、北京等地也都高調宣布要大力發展物聯網產業。北京朝陽區已明確將建全國首個物聯網產業園,無人駕駛節能公交車、醫生遠程會診、手機刷卡付費等生活方式可在園區內實現。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朱炎在6月10日召開的“2010信息網絡創新年會”上透露,北京市去年信息網絡產業總規模達225億元,占北京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12%,今年以來云計算、物聯網應用等行業發展迅猛,其中骨干企業增長速度都超過50%。
除了城市,企業、高校也對物聯網產業勢在必得,華中地區成立“中國光谷物聯網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珠三角地區企業宣布將努力利用物聯網實現加工制造過程的精準控制、精益運營等等。
此外,非主流城市也對物聯網建設躊躇滿志。山西太原、廣東佛山,浙江嘉興等等地都布局自己的物聯網戰略。為何這么多城市都把物聯網作為自己的一種信息化戰略布局呢?其中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國家在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同時,物聯網牽涉行業眾多,技術驅動市場,這個市場孕育的機會也頗大。
按照廣州市的發展目標,2012年,物聯網相關電子信息制造業規模要力爭達到300億元,物聯網信息集成服務業規模達到600億元。而無錫的規劃是,到2012年,完成傳感網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形成全市產業發展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規模達到1000億元。到2015年,產業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
龐大的數字背后,是人們對物聯網概念的延伸,其實國際通用的物聯網的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而如果把物聯網概念擴大化,把相關產業都算進來,那規模是非常龐大。目前的地方政府在發展物聯網過程中已經無形中擴大了物聯網的外延,這個本身沒有錯。問題的關鍵還是是不是在盲目地擴展,盲目地投資,是不是真正能夠孕育出那么多企業,并且能夠得到成功。如果地區性的企業在發展中并不能取得行業的領先地位,在發展中過多地進行政府投資,還不如直接引入現成產品,那么就得不償失了。發展地方經濟,在信息化建設中進行高科技轉型,這都無可厚非,但是在轉型的過程中如果一窩蜂地殺進某個概念中,那么最終自吞苦果的時候,就太舍本逐末了。
推薦閱讀
中國領先個人電腦制造商聯想(Lenovo)的董事長表示,蘋果(Apple)正錯過中國市場的一大機遇。 在談到蘋果的首席執行官時,聯想創始人兼董事長柳傳志對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我們很幸運,因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物聯網發展要高瞻遠矚 而不是跑馬圈地
地址:http://www.xglongwei.com/a/zhibo/20120330/117940.html